导读:本文包含了双语文教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语教学,甸南镇,中小学,剑川县
双语文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罗元泽,杨继民[1](2019)在《双语教学之花在白乡绚丽绽放——剑川县“白汉双语文”教学实验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3月,云南省民汉双语教学培训班在剑川举行,近300名云南民族教育专家、云南省"民汉双语"教师齐聚魅力白乡,共享我省"民汉双语"教育成果,共商民汉双语教育发展。培训班的举办,再次把民族教育的目光聚集到了剑川和它的"白汉双语教学"。剑川县位于滇西北,地处大理白族自治州最北端,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白族占总人口的91.6%,是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境内居民日常交(本文来源于《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期刊2019年05期)
吴碧操[2](2018)在《谈谈“双语文”教学的作用和优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官舟村完小是一所村级完小,学生主要来源于官舟、新桥、聚宝几个苗族自然村寨,苗族学生占90%以上。他们入学前都不懂汉语,要他们脱离母语去学习第二种语言——汉语,这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我校就利用苗文知识来帮助教学。实验证明(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报》期刊2018-08-01)
吴瑶[3](2017)在《湘西自治州土家语—汉语双语文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国家,在历史长河的洗礼下,中国的各个民族都积淀出了本民族光辉灿烂且无法被替代的民族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的存在丰富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也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多元性,使得中华民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焕发出坚韧的生命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本民族语言的发展,少数民族语言并不只拥有沟通交流这一单一功能,语言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是一部民族的活历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认同的基础,承担着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现代文明与科技不断的涌入少数民族聚居地,使得少数民族文化与语言赖以生存的语言环境逐渐瓦解与崩塌,不少民族的传统文化都受到不小的冲击,为了能使这些传统文化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冲击下依旧能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我国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就不断的开展少数民族民汉双语教学,通过开展少数民族民汉双语教学一方面可以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的融入进社会主流生活。湘西自治州开展土-汉双语教学时间比较晚至今仍处于实验阶段,值得一提的是,湘西自治州开展少数民族土-汉双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承与发展土家民族文化。自2008年实行土-汉双语双文教学以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湘西自治州龙山县靛房镇可以说是目前全国土家文化与语言保存的最完善的地方,所以本研究以靛房镇九年制学校开展的土-汉双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以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有效教学理论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理论基础,并采用个案分析法、问卷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沿着现状调查—发现问题一分析原因—提出相关建议的研究思路探析了当前土-汉双语文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改进意见和建议,为湘西自治州土-汉双语文教学今后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既为土家语及土家文化的传承作出一份小小的贡献,也能对其他相似少数民族处理相似问题时提供一些个案经验,同时也是对目前奇缺的土-汉双语文文献资料的—个充实。本文主要分为6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通过对研究目的、意义、思路、方法和现状的研究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来展示本论文的可行性以及价值。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本文基于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有效教学理论、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第叁本分主要介绍了土家族的一些基本情况,包括土家族与土家语的基本情况。从侧面反映出土家语言对土家族的重要性,阐述了开展土-汉双语文教学的必要性与紧急性,同时也介绍了湘西自治州开展土-汉双语教育的原因与历史进程。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主要是对湘西州双语文教学的一个现状调查,以龙山县靛房镇九年制学校为个案,运用问卷的方式调查当地家长、学生以及老师对土-汉双语文教学的态度与看法;深入土家语课堂,得到关于双语文教学课堂上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学校的校长与土家语老师进行访谈了解目前土-汉双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些困境,揭示土-汉双语文教学实验的真实现状。第五部分主要探析了当前土-汉双语文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从政策、师资、教材、课程结构以及土家语本身分析了制约土-汉双语文教学发展的若干因素。最后一部分为建议与结论。这一部分主要针对第五部分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为土-汉双语文教学指明新思路。(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板永明[4](2015)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双语文教学类型探析——以傣汉双语文教学类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学习和借鉴目前国内外现有的双语文教学类型划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对我国两大傣族聚居区的云南省德宏州和西双版纳州在学校教学中开展的具有代表性各种傣汉双语文教学模式进行类型化探析;同时也试图通过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傣汉双语文教学所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艰辛探寻发展之路的概貌呈现,为今后在学校教学中傣汉双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开展提供路径参考和启示。(本文来源于《学园》期刊2015年15期)
徐世璇[5](2014)在《汉民双语文教学的发展和转型——湖南湘西汉苗双语文教学的回顾和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湘西汉苗双语文教学历程的回顾和特点分析,解释了这一范例的典型意义,客观地论述了南方民族地区小学双语文教学在不同时期的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文化建设、民族语言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本文来源于《民族翻译》期刊2014年03期)
罗贞燕[6](2013)在《墨江县“民—汉”双语文教学情况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本文中,作者以“民—汉”双语文教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实例分析等方法,全面系统地描述、分析了墨江县双语教学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首先介绍了少数民族人口分布,语言和文化背景,揭示了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民—汉”双语文教学的现状。第二,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分析、探讨了“民—汉”双语文教学的可能性、必要性。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第叁,针对“民—汉”双语文教学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可行的建议。本文还从少数民族语言教育角度出发,分析了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言双语教学,一方面可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其更好地学习现代文化知识,达到多渠道、多语言途径获取知识的目的。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的再生和发展不仅在一个简单的形式,实施“民—汉”双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少数民族语言与汉族语言文化内容的交流,达到“民—汉”双语文言教学向多民族语言教学教育的过渡和转型。(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3-06-30)
田丽[7](2013)在《土家族语言的保护与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都拥有了独特的风土人情。土家族作为中国56个民族之一,拥有着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和语言。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土家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文字及其它因素的影响,正面临消亡,是一种深度濒危的语言。基于这样的现实,土家族语言的相关研究对于保护和传承土家族语言和文化以及保护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有一定价值。通过个案研究这一种研究方法,从微观的角度,以一所普通九年制学校实施双语文教学作为切入点来展现当下双语文教学的冰山一角,期望为这一领域的问题研究增添一些教育实例,同时唤起他人的共鸣和激发人们深入研究的欲望,从而有助于改善土家族·汉双语文教学。在个案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课堂实录等方法,着重于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发现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来展现研究的问题,正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思路、方法和现状的研究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来展示本论文的可行性以及价值;第二部分,主要是对试点学校情况的简介,对相关被调查人员的问卷分析和对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访谈;第叁部分,对已有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问题所在;第四部分,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提供积极可行的解决办法和建议。(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3-03-25)
欧颖,张吟松,冯军[8](2013)在《“白汉”双语文教学对汉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白汉"双语文教学是指使用"白汉"两种语言和文字并以学习两种语言和文字为目的的教学。"白汉"双语文教学积极利用了本族语对二语习得的正迁移,解决了教育用语与白族儿童习惯用语脱节的问题,大大加快了白族儿童的汉语学习进程。从"白汉"双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中不难发现,民汉双语文教学有助于少数民族儿童的汉语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力教育》期刊2013年01期)
谭厚锋[9](2012)在《侗汉双语文教学·侗族大歌·侗民族综合素质——以贵州省宰荡行政村加所小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双语文教学的实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民族教育政策的具体落实。笔者全方位地参与观察21世纪初在贵州省榕江县栽麻乡宰荡行政村加所小学实施的侗汉双语文教学过程,并透过深度访谈宰荡行政村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性别的村民和加所小学部分师生而发现:侗汉双语文教学的实施是提升侗民族综合素质最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来源于《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期刊2012年01期)
谭厚锋[10](2012)在《侗汉双语文教学·侗族大歌·侗民族综合素质——以贵州省宰荡行政村加所小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双语文教学的实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民族教育政策的具体落实。笔者全方位地参与观察21世纪初在贵州省榕江县栽麻乡宰荡行政村加所小学实施的侗汉双语文教学过程,并透过深度访谈宰荡行政村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性别的村民和加所小学部分师生发现:侗汉双语文教学的实施是提升侗民族综合素质最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来源于《教育文化论坛》期刊2012年04期)
双语文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乡官舟村完小是一所村级完小,学生主要来源于官舟、新桥、聚宝几个苗族自然村寨,苗族学生占90%以上。他们入学前都不懂汉语,要他们脱离母语去学习第二种语言——汉语,这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我校就利用苗文知识来帮助教学。实验证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语文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罗元泽,杨继民.双语教学之花在白乡绚丽绽放——剑川县“白汉双语文”教学实验综述[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19
[2].吴碧操.谈谈“双语文”教学的作用和优势[N].贵州民族报.2018
[3].吴瑶.湘西自治州土家语—汉语双语文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4].板永明.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双语文教学类型探析——以傣汉双语文教学类型为例[J].学园.2015
[5].徐世璇.汉民双语文教学的发展和转型——湖南湘西汉苗双语文教学的回顾和启示[J].民族翻译.2014
[6].罗贞燕.墨江县“民—汉”双语文教学情况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
[7].田丽.土家族语言的保护与传承[D].浙江师范大学.2013
[8].欧颖,张吟松,冯军.“白汉”双语文教学对汉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及其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3
[9].谭厚锋.侗汉双语文教学·侗族大歌·侗民族综合素质——以贵州省宰荡行政村加所小学为例[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2
[10].谭厚锋.侗汉双语文教学·侗族大歌·侗民族综合素质——以贵州省宰荡行政村加所小学为例[J].教育文化论坛.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