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上个世纪80年代信息技术在发达国家的大规模快速应用,组织研究领域的学者们开始日益关注一个重要研究主题:信息技术会如何影响现代组织及其运行?最初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的“技术与组织”研究传统影响,研究者在技术决定论、技术的社会建构论以及互构论理论的影响下,试图在新技术与组织之间建立起线性的相互勾连,进而来理解技术对组织运行的影响。新近的研究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信息系统和组织安排在设计和使用的灵活性方面,这挑战了那些更趋决定论的观点。一些学者进而开始对已有研究开始进行反思,他们认为:单纯在“谁影响谁”层面讨论“变化是什么”是不够的,还应进一步加大研究深度,转而在信息技术与组织之间的互动机制层面讨论“这些变化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本文试图从信息技术与组织结构之间互动机制的角度来展开研究,进而对中国政府改革进程中信息技术促进基层公共部门革新的方式和路径做出较为深刻的分析。文章试图追问这些富有意义的问题:信息技术是如何改变(优化)政府组织运行的?它从哪些环节切入?它与原有结构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如何?在什么意义上它遇到了已有结构的挑战?本文进一步发展了巴利(Barley)和简·芳汀(Jane Fountain)关于新技术与组织互动机制的模式化分析框架,建立了技术—结构的时间序列互动分析模型,对上海LF路街道引进信息技术革新一门式服务中心的复杂过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信息技术进入组织并影响组织运作是一个多阶段复合的过程。在每个不同阶段里,技术与组织结构之间的互动处于特定的情境里,并面对着不同的核心问题。在不同互动阶段,技术与结构的相互型塑方式、路径以及相互影响的核心议题都不尽相同:在“技术定型期”,两者间的关系更多呈现为结构对技术的选择、理解与重新安排;在“技术扎根期”,信息技术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在虚拟的空间中以趋同的方式再造一种与现实组织结构相适宜的虚拟结构,并由此获得更大意义上的合法性支持;而一旦进入“技术成熟期”,信息技术便已实现“融入”组织内部的目标,它已成为组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界定、制约着其他的组织行为,其刚性的一面开始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