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建立了多西他赛(Docetaxel,DOC)的体外分析方法,测定了DOC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并对DOC在强酸、强碱、高温、氧化和光照射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多西他赛是一种非水溶性,且脂溶性也不高的分子。在采用常规处方及制备方法时,存在载药量低,制成脂质体不稳定的缺点。理想的脂质体模式是将药物以微晶或其它不溶状态包裹于脂质体内,从而实现较高的载药量,但由于多西他赛脂质体还存在易析出结晶的问题,因此欲使制备的脂质体相对稳定需对形成脂质体膜的材料进行深入改进,使其与药物亲和性增加,阻止药物穿过,从而提高脂质体的稳定性。基于此,我们在处方设计上,加入新型膜稳定材料,如胆固醇硫酸酯钠、十二烷基磺酸钠等离子型两亲物质;在工艺设计上,提出乳化挥散法制备多西他赛脂质体。具体过程是将药物、脂质体膜材及膜稳定材料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中,然后倒入水相中,经适当乳化设备乳化形成O/W乳剂,由于膜材大多为二亲性物质,因此乳化后主要存在于乳剂的界面膜上,在挥散除去有机溶剂后,药物可有效的包封于脂质体内。经过处方及工艺优化,最终成功制备了多西他赛脂质体,载药量为96.9%,平均粒径111.9nm,粒径分布50~200nm,室温放置可稳定。对冻干过程和冻干保护剂处方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最佳工艺和冻干保护剂处方,预冻温度为-40℃,预冻时间为4h,干燥时间确定为36h,及10%的乳糖。对冻干后脂质体的性质进行了考察,包括粒径分布,包封率等,表明冻干后多西他赛脂质体基本保持原来的性质。研究了多西他赛脂质体冻干品的理化性质如: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pH等。考察了多西他赛脂质体在5%葡萄糖注射液和Tris-HCl缓冲液中的释放度。并对多西他赛脂质体的初步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加速、室温条件下放置3个月后,多西他赛脂质体冻干品外观性状,主药含量,包封率及粒径各项参数无显著性变化,说明其稳定性良好。考察了多西他赛脂质体的初步安全性,结果表明,多西他赛脂质体在体外不溶血,且刺激性明显优于注射液。建立了生物样品中多西他赛的HPLC分析方法,研究了其体内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其半衰期延长,生物利用度明显提高。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前言第一章 多西他赛脂质体处方前研究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1.2 试药2 方法与结果2.1 DOC含量测定分析方法的建立2.1.1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2.1.2 色谱条件2.1.3 方法专属性试验2.1.4 线性关系的考察2.1.5 回收率试验2.1.6 精密度考察2.1.6.1 日内精密度的测定2.1.6.2 日间精密度的测定2.1.7 溶液稳定性的考察2.2 二氯甲烷残留量的测定2.2.1 色谱条件2.2.2 溶液的配制2.2.3 线性关系测定2.2.4 精密度试验2.2.5 回收率试验2.2.6 重复性试验2.2.7 最低检测限2.3 DOC溶解度的测定2.4 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2.5 稳定性研究2.5.1 实验方法2.5.2 酸对多西他赛稳定性的影响2.5.3 碱对多西他赛稳定性的影响2.5.4 氧化对多西他赛稳定性的影响2.5.5 高温对多西他赛稳定性的影响2.5.6 光照对多西他赛稳定性的影响3 讨论4 本章小结第二章 多西他赛脂质体处方筛选及工艺研究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1.2 试药2 方法和结果2.1 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筛选2.1.1 脂质体制备方法的选择2.1.1.1 薄膜分散法2.1.1.2 乙醇注入法2.1.1.3 乳化挥散法2.1.2 制备方法比较2.2 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2.2.1 制备DOC脂质体的工艺流程2.2.2 有机溶剂的选择2.2.3 乳化温度的确定2.2.4 乳化时间2.2.5 挥散二氯甲烷方式的选择2.2.6 挥散二氯甲烷温度及搅拌速度的考察2.3 脂质体处方初步筛选2.3.1 磷脂种类的选择2.3.2 其它膜材的选择2.3.3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2.4 脂质体处方进一步确定2.4.1 药脂比的确定2.4.2 鱼油乙酯与磷脂比例的确定2.4.3 PEG2000-DSPE及SCS用量的确定2.4.4 缓冲液种类及pH值的考察2.4.5 有机溶剂与缓冲液比例的考察2.5 最终处方及工艺2.5.1 制剂处方2.5.2 制备工艺3 讨论4 本章小结第三章 多西他赛脂质体冻干制剂研究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1.2 试药2 方法与结果2.1 冻干工艺考察2.1.1 预冻温度的考察2.1.2 预冻速度的考察2.1.3 预冻时间的考察2.1.4 干燥时间的考察2.2 冻干处方的筛选2.2.1 冻干支持剂的选择指标2.2.2 冻干支持剂的加入方式2.2.3 支持剂种类的考察2.2.4 冻干保护剂浓度的考察2.2.5 冻干曲线的绘制3 讨论4 小结第四章 多西他赛脂质体冻干品理化性质研究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1.2 试药2 方法与结果2.1 理化性质2.1.1 外观形态2.1.2 粒度和粒径分布2.1.3 脂质体的表面电位2.1.4 脂质体混悬液pH值2.2 含量测定2.3 包封率的测定2.3.1 测定方法确定2.3.2 膜对药物吸收的考察2.3.3 药物在水相中的存在状态的考察2.3.4 测定结果2.4 二氯甲烷残留量的测定2.5 体外释放考察2.5.1 突释效应考察2.5.2 Tris-HCl缓冲液和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释放度研究2.5.3 释药机理初步探讨2.6 加速试验及留样观察2.6.1 加速实验2.6.2 室温留样观察3 讨论4 本章小结第五章 初步安全性及大鼠体内药动学考察1 仪器与材料1.1 仪器1.2 试药1.3 动物2 方法与结果2.1 溶血性试验2.2 兔耳缘静脉刺激试验2.3 过敏性试验2.4 药动学研究2.4.1 血样中多西他赛含量测定2.4.1.1 色谱条件2.4.1.2 溶液的配制2.4.1.3 大鼠血浆样品处理2.4.2 方法学考察2.4.2.1 方法的专属性2.4.2.2 标准曲线的制备及其最低检测浓度考察2.4.2.3 回收率试验2.4.2.4 精密度试验2.4.3 多西他赛脂质体大鼠药动学研究2.4.3.1 参比试剂的制备2.4.3.2 实验方案2.4.3.3 实验数据2.4.3.4 数据处理3 讨论4 小结全文结论参考文献发表论文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多西他赛论文; 脂质体论文; 乳化挥散论文; 冷冻干燥论文; 药动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