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诗学与中国现代诗歌

知性诗学与中国现代诗歌

论文题目: 知性诗学与中国现代诗歌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作者: 汪云霞

导师: 于可训

关键词: 知性,诗学,中国现代诗歌

文献来源: 武汉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从知性这一概念切入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分析。知性是中国现代诗歌发展过程中凸现出来的一种重要的美学精神。它的萌芽、兴起、发展与成熟离不开西方知性诗学的影响。西方知性诗学的主要倡导者是艾略特和瑞恰慈,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和诗歌主张,对20世纪的诗歌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对诗歌创作实践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9世纪末到20世纪,以艾略特、奥登等为代表的英美现代主义诗人和以瓦雷里、里尔克等为代表的后期象征主义诗人,他们的创作逐渐朝着知性化方向发展。本文以西方诗歌理论批评和诗歌创作实践为参照背景,来考察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知性精神。一方面,重在揭示西方知性诗学对中国诗歌发展的影响。本文在概述艾略特、瑞恰慈等人知性理论的基础上,详细梳理他们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过程,从而可以清楚地看到,西方知性诗学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和促进了中国现代诗歌的知性化进程。另一方面,还着重于史的梳理,即考察知性在中国现代诗歌中的萌芽、兴起、发展和走向成熟的历史。20年代,中国诗坛已经出现了知性诗的滥觞。30年代,通过卞之琳、废名、金克木等诗人的探索和努力,知性诗在中国诗坛得以兴起和发展。其中,以卞之琳和废名的知性化色彩最为浓厚,他们的作品为中国现代诗歌艺术开辟了一个新的审美方向。40年代,在西南联大诗人群的推动下,中国现代诗歌的知性精神走向成熟,知性成为中国新诗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其中成就突出的是冯至和穆旦。本文将主要以“两个群体”——30年代的“知性诗群”、40年代的“西南联大诗人群”和“四个诗人”——卞之琳、废名、冯至和穆旦等为研究重点,由此勾勒出知性在中国现代诗歌中的历史线索和发展脉络。 第一章,探讨西方现代诗学中的知性思想。最早将知性作为一个诗学概念加以论述的是柯尔律治。他在批评著作《文学生涯》中论述想象时,用“知性”(intellect)一词对想象进行界说,认为它是“使对立的或不协调的品质取得平衡”的一种本领或力量。柯尔律治的思想成为知性诗学的源头。艾略特和瑞恰慈的批评理论构成西方知性诗学的主要内容,他们承继了柯尔律治的思想,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批评原则和主张。艾略特最突出的是“非个性化”论和“玄学派诗人”论,这表现在他的一些重要论文《传统与个人才能》、《哈姆雷特》、《玄学派诗人》和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西方现代诗学中的知性

第一节 知性之始:柯尔律治论想象

一、想象:“善于综合的神奇的力量”

二、“创造力与智力扭在一起”

第二节 艾略特:“非个性化”与“玄学派诗人”

一、“非个性化”论

二、“玄学派诗人”论

第三节 瑞恰慈:“科学与诗”

一、经验的组织与冲动的平衡

二、“包容诗”与“排它诗”

三、语言的科学用法与感情用法

第二章 西方知性诗学在中国的接受与传播

第一节 艾略特在中国

一、20世纪20年代——30年代中期

二、30年代中后期——40年代中后期

第二节 瑞恰慈在中国

一、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二、译介状况

三、对时下文艺批评的影响

第三章 中国现代知性诗学的形成

第一节 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知性滥觞

第二节 中国现代知性理论的倡导与成熟

一、叶公超:“从印象到评价”

二、金克木:“新的智慧诗”

三、穆旦:“新的抒情”

四、袁可嘉:“新诗现代化”

第四章 知性与中国现代诗歌艺术的新方向

第一节 1930年代的知性诗群

一、知性诗的兴起

二、知性诗群与感性诗群的分野

第二节 卞之琳:寻找中国新诗的新方向

一、“镜”与“水”中的文化冲突与和谐

二、新的抒情策略:戏剧化与小说化

第三节 废名:召唤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审美现代性

一、古典美学的现代阐释

二、现代文本中的古典想象

第五章 知性与中国新诗现代化

第一节 1940年代的西南联大诗人群

一、西南联大诗人群的形成

二、西南联大诗人的知性写作

第二节 冯至:在散步中思想

一、《十四行集》:散步中的哲学

二、《十四行集》:观看自然之物

第三节 穆旦:走在新诗现代化的最前沿

一、“用身体思想”

二、“丰富和丰富的痛苦”

三、“混乱的爱的自由和美丽”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6-03-27

参考文献

  • [1].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歌[D]. 齐磊.山东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中国现代知性诗学研究[D]. 周锋.浙江大学2012
  • [2].“荒原”之风:T.S.艾略特在中国[D]. 董洪川.四川大学2003
  • [3].朦胧诗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比较研究[D]. 秦艳贞.苏州大学2004
  • [4].中国语境中的现代主义诗歌[D]. 杨蕾.苏州大学2004
  • [5].中国现代诗学发生论[D]. 谢应光.四川大学2005
  • [6].穆旦与英国现代主义诗歌[D]. 徐立钱.北京语言大学2006

标签:;  ;  ;  

知性诗学与中国现代诗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