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室内的实验分析和相关统计分析,对黄龙山褐马鸡栖息地白皮松林的林隙特征、林隙更新规律及白皮松群落更新特点、林隙物种组成动态和多样性动态、林隙内主要树种的更新反应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白皮松林扩展林隙大小分布为:面积≤200㎡的小林隙约占调查总数的57.89%,面积>800m2的最大林隙占2.63%。扩展林隙的面积级越大,林隙的个数就越少;而冠空隙大小分布并不遵循此规律,冠空隙个数在450-600 m2达到最小值,并且所占面积比例最小;面积≤150 m2的小林隙约占调查总数的57.90%,且所占面积比例仅次于面积>600 m2的林隙。林隙的线状密度是13.2个/km。形成林隙的重要方式是人工砍伐,其次枯立,干基折断和干中折断也是很重要的形成方式之一,大多数林隙都是由多种死亡方式混合而成的。林隙形成木的腐烂等级以B级的分布较多,林隙年龄以50-100a的居多。在所调查的林隙内,28.95%的林隙内有一株形成木,21.05%的林隙没有形成木,每个林隙拥有的形成木数是2.11株;扩展林隙和冠空隙的径高比均多分布在1.00-3.00之间;组成林隙形成木的树种主要有4种,其中白皮松占56.25%,侧柏占30.00%,辽东栎占8.75%,油松占5.00%。树种在径级<20cm,高度级<5m的时候比较容易形成林隙,而径级在60cm以上,高度级在15m以上树种不容易形成林隙。2、在发育阶段为前期、中前期、中后期和后期的序列上,林隙中乔木层优势度最大的物种分别是白皮松、辽东栎、山桃和侧柏;灌木层优势种包括白莲蒿、胡枝子、薄皮木和狼牙刺;草本层优势种包括大披针苔草、糙隐子草、紫菀和荩草;非林隙林分的优势种不明显。在林隙发育过程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平均相似性系数为0.32、0.38和0.27。可见林隙发育过程中群落各层次的相似性系数由小到大顺序为:草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则随着林隙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出现较大的消亡和更新,显示出较大的波动性;乔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介于灌木和草本之间。依据林隙中树种幼苗、幼树Ⅰ和幼树Ⅱ的数量差异,可将林隙更新反应分为单峰型、双峰型、差异不明显3种,并分别以白皮松、辽东栎和油松为代表树种。3、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共同影响着该区林隙更新的格局和特征,林隙天然更新受环境因素制约。更新规律表现为:更新幼苗的种类较形成木和边缘木丰富,更新乔木幼苗的优势度排序与形成木和边缘木均不相同;林隙主要树种的更新受各类环境因子的影响而存在差异,比如:辽东栎更新受土壤特征因子影响较大,山桃更新受林隙形成木因子和土壤养分因子影响较大;野核桃更新受地形因子、土壤pH值和林隙形成木数量影响较大;更新物种的多样性指数大多表现出受土壤养分因子影响显著。由此可见,土壤因素可能是制约优势树种天然更新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林隙微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在不同的生活史阶段,更新影响因子重要性不同,光照水平和土壤湿度均和幼树生长呈显著正相关,凋落物的厚度和幼苗生长成正相关关系,但却和幼树生长成负相关关系;坡向和密度的相关分析表明白皮松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和西南坡向上,因此以后应该进一步西北坡向上白皮松多度变化的研究。林隙更新是白皮松群落重要的更新方式,以辽东栎为代表的阔叶树种和白皮松等针叶树种在林隙内外均存在更新差异;白皮松在林隙更新中占有最大优势,幼苗年龄在6a以下接近一半(51.69%),随年龄增大而减少,大于13年的幼苗数量极少(1.81%)。4、林隙中乔木、灌木、草本的多样性指数H′在Ⅲ级林隙(400-600 m2)时最大,随着林隙面积的进一步扩大,H′呈下降趋势。乔木、灌木和草本的多样性指数在林隙发育的中前期(45-90a)间达到最大值,随着林隙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各生长型物种丰富度指数R和均匀度指数Js的变化趋势总体上与物种多样性指数相一致,生态优势度λ值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几乎相反。乔木多样性指数随林隙大小级和年龄的变化趋势较草本和灌木和缓,草本和灌木对林隙环境的时空变化最为敏感。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桃源安否”:民国时期西北开发中地方官员行为分析——以陕北黄龙山区的垦荒运动为例[J]. 兰州学刊 2017(07)
- [2].归去来兮黄龙山[J]. 森林公安 2016(01)
- [3].战时黄龙山垦区管理机构的演变及职能分析[J]. 黑龙江史志 2014(21)
- [4].“烂尾”8年的国资收购拖垮“黄龙山”[J]. 中国民商 2017(01)
- [5].黄龙山游记[J]. 青少年日记(小学版) 2015(03)
- [6].在发展中腾飞——记延安市黄龙山林业局[J]. 法治与社会 2009(09)
- [7].黄龙山变绿记——焦作市山阳区黄龙山片区生态保护修复纪实[J]. 资源导刊 2020(11)
- [8].垦荒与界线:民国时期陕西黄龙山垦区边界纠纷研究[J]. 人文论丛 2017(01)
- [9].警徽在黄龙山闪耀——延安市森林公安局黄龙山分局执法护林工作侧记[J]. 法治与社会 2014(03)
- [10].教育梦寻黄龙山[J]. 滇池 2014(07)
- [11].民国后期西北垦殖事业研究——以陕西黄龙山垦区为例[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 [12].人间大美黄龙山[J]. 国土绿化 2019(11)
- [13].黄龙山林区放养猪管理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4(04)
- [14].昆明黄龙山(饲料)工贸有限公司[J]. 云南农业 2013(02)
- [15].发展特色林业是实现黄龙山林业局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J]. 科技信息 2012(01)
- [16].黄龙山林业局天保工程建设成效浅谈[J]. 陕西林业 2011(01)
- [17].浅析韩城黄龙山褐马鸡致危因素与保护对策[J]. 防护林科技 2014(04)
- [18].浅议建立陕西黄龙山森林生态站的必要性[J]. 科技信息 2012(15)
- [19].黄龙山林区生态旅游现状与发展浅析[J]. 科技信息 2011(19)
- [20].黄龙山林业局森林资源的现状及经营对策探讨[J]. 陕西林业科技 2009(05)
- [21].黄龙山蔡家川林场景观格局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21)
- [22].黄龙山蔡家川林场森林类型碳密度及其变化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7)
- [23].陕西黄龙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及其区系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09(12)
- [24].黄龙山林业产业发展思路探讨[J]. 陕西林业 2010(06)
- [25].浅谈黄龙山林业局林业调查设计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对策[J]. 山西农经 2016(04)
- [26].黄龙山白桦种群结构及其时间序列预测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12)
- [27].黄龙山林区野生中草药资源的开发利用[J]. 陕西林业 2008(06)
- [28].民国西北开发实践之垦荒成效管窥——以陕西黄龙山垦区的人口变动为中心[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29].陕西黄龙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繁殖早期栖息地选择[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 [30].陕西黄龙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冬季夜栖地选择的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