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地区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地区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大牛地气田马家沟组储层为研究对象,其中重点为马五段,利用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并结合研究区多口钻井岩芯、岩石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和压汞分析等资料,对研究区马五段的沉积相、成岩作用、成岩模式和储层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区马家沟组沉积相主要有蒸发台地相和开阔海台地相,其中总体上为蒸发台地相,仅在马四期部分地区处于开阔海台地相,亚相以潮坪为主。研究区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多样、成岩过程复杂,其中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建设性成岩作用有白云石化作用、膏化和去膏化作用、溶解作用等;破坏性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去云化作用、胶结充填作用等;压溶作用具有双重作用。根据各成岩作用类型主要特征和孔隙演化阶段,可将研究区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层划分为同生及准同生成岩期、早成岩期、表生成岩期和晚成岩期4个成岩阶段。研究区马家沟组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储集性能好的孔隙类型有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溶蚀孔、洞、缝等;受充填作用影响较小并保持连通的砾间孔、砾间缝和构造缝也可形成储集性能较好的储层。研究区马家沟组储集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都较低,喉道以微细喉为主,由于研究区马家沟组地层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过程,各成岩阶段对地层的差异影响,导致该地层岩性和物性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根据岩性、电性、孔渗参数,并结合产量等综合参数,对研究区储层进行分类评价。选择孔隙度2%,渗透率0.02×10-3μm2为下限,将大牛地地区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层划分为Ⅰ、Ⅱ、Ⅲ、Ⅳ四个储层类型,皆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并选择孔隙度4%以上为Ⅰ类有利区块,3%~4%为Ⅱ类有利区块,2%~3%为Ⅲ类有利区块:Ⅰ类有利区块基本与潮上云坪沉积环境相吻合,储集性能高,但分布区域不广;Ⅱ类有利区块成片分布,其储层有效厚度较Ⅰ类有利储层区储层要小,在研究区广泛分布;Ⅲ类有利区块基本分布于研究区边缘泥质夹层较多的潮上泥云坪沉积相带。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开题依据
  • 1.1.1 开题目的和意义
  • 1.1.2 国外碳酸盐岩研究现状
  • 1.1.3 国内碳酸盐岩研究现状
  • 1.1.4 题目来源
  • 1.2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 1.2.1 研究内容
  • 1.2.2 技术路线
  • 1.2.3 创新点
  • 1.3 论文拟提交最终成果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区域构造背景及演化特征
  • 2.2 研究区地质概况
  • 2.2.1 研究区地理及构造位置
  • 2.2.2 马家沟组地层特征
  • 2.3 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 第三章 储层岩石学特征
  • 3.1 岩石类型及矿物组分
  • 3.2 灰岩类储层岩石学特征
  • 3.2.1 泥晶石灰岩
  • 3.2.2 砾屑石灰岩
  • 3.2.3 溶塌角砾石灰岩
  • 3.2.4 藻灰岩
  • 3.2.5 次生石灰岩
  • 3.3 白云岩类储层岩石学特征
  • 3.3.1 泥晶-细粉晶白云岩
  • 3.3.2 粉细晶白云岩
  • 3.3.3 灰云岩
  • 3.3.4 角砾状白云岩
  • 3.3.5 砂砾屑白云岩
  • 第四章 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 4.1 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机理
  • 4.1.1 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
  • 4.1.2 压实、压溶作用
  • 4.1.3 去云化作用
  • 4.1.4 淡水白云石化
  • 4.1.5 埋藏白云石化
  • 4.1.6 膏化、去膏化作用
  • 4.1.7 溶解作用
  • 4.1.8 交代充填作用
  • 4.2 成岩环境
  • 4.2.1 蒸发海水成岩环境
  • 4.2.2 大气淡水成岩环境
  • 4.2.3 埋藏成岩环境
  • 4.3 成岩阶段划分
  • 4.4 成岩序列与孔隙演化
  • 第五章 储层物性特征及分类
  • 5.1 储层孔隙类型及特征
  • 5.1.1 原生孔隙
  • 5.1.2 次生孔隙
  • 5.1.3 裂缝型孔隙
  • 5.2 储层物性特征
  • 5.3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 5.3.1 孔隙型储层
  • 5.3.2 溶孔型储层
  • 5.3.3 裂隙型储层
  • 5.3.4 复合型储层
  • 5.4 储层分类及评价
  • 5.4.1 储层分类标准
  • 5.4.2 储层分类与评价
  • 第六章 储层分布规律与天然气勘探有利区块选择
  • 6.1 储层分布特征
  • 6.2 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 6.2.1 沉积环境
  • 6.2.2 成岩作用
  • 6.3 天然气勘探有利区块选择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图版Ⅰ
  • 图版Ⅱ
  • 图版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微生物碳酸盐岩生烃生酸模拟及其地质意义[J]. 地质论评 2019(S1)
    • [2].碳酸盐岩油田注水替油开发技术探讨[J]. 石化技术 2020(07)
    • [3].鲁西九龙山剖面寒武系苗岭统–芙蓉统之交碳酸盐岩显微图像数据集[J].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0(03)
    • [4].录井现场碳酸盐岩分析识别方法研究[J]. 西部探矿工程 2018(09)
    • [5].独树一“石”的野狼谷[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7(09)
    • [6].非暖水碳酸盐岩:沉积学进展与油气勘探新领域[J]. 石油学报 2017(03)
    • [7].塔东地区录井现场碳酸盐岩定量分析技术[J]. 录井工程 2017(02)
    • [8].微生物碳酸盐岩成因分析及其与油气的关系[J].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7(04)
    • [9].致密碳酸盐岩速度——压力实验研究[J]. 油气地球物理 2020(01)
    • [10].桂中典型碳酸盐岩区水稻及根系土硒含量特征[J]. 地球与环境 2020(03)
    • [11].受火山活动影响的微生物碳酸盐岩的宏微观特征[J]. 地质论评 2020(S1)
    • [12].典型碳酸盐岩渗透力学行为特征及其对储、盖性质的判定[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0(08)
    • [13].喀斯特森林近地表层覆盖对碳酸盐岩红土蒸发过程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20(05)
    • [14].宁镇山脉的盖帽碳酸盐岩[J]. 地层学杂志 2018(04)
    • [15].中国南方碳酸盐岩发育土壤的成土特点与系统分类[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9(01)
    • [16].西班牙河碳酸盐岩对蔬菜生长、产量及土壤酸性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9(04)
    • [17].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风化成土相关问题[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18].浅析录井现场碳酸盐岩识别及定名方法[J]. 信息系统工程 2019(05)
    • [19].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进展——基于第33届国际沉积学会议的综述[J]. 沉积学报 2018(04)
    • [20].冷泉碳酸盐岩研究进展[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 2017(04)
    • [21].碳酸盐岩核磁共振实验研究现状[J]. 断块油气田 2016(06)
    • [22].碳酸盐岩地区灌注桩施工技术研究[J]. 中国建材科技 2014(S2)
    • [23].碳酸盐岩含量分析仪量值溯源方法研究[J]. 西部探矿工程 2015(07)
    • [24].风成碳酸盐岩的全球分布及其对西沙的启示[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4(01)
    • [25].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的矿物、岩石及地球化学研究进展[J]. 热带海洋学报 2012(05)
    • [26].致密碳酸盐岩应用“体积加砂”压裂技术探讨[J]. 钻采工艺 2020(02)
    • [27].富县地区马家沟组碳酸盐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0(15)
    • [28].三向围压下碳酸盐岩的动态力学试验[J]. 高压物理学报 2019(02)
    • [29].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现状及进展[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30].川西甘孜-理塘结合带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8(03)

    标签:;  ;  ;  ;  ;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地区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