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植接受史中考察历代对曹植赋的接受情况 ——兼论曹植赋的艺术成就

从曹植接受史中考察历代对曹植赋的接受情况 ——兼论曹植赋的艺术成就

论文摘要

学术界对于曹植的评论侧重于诗歌,对于曹植诗歌的研究可谓涉及到了方方面面,但是对于曹植辞赋的研究相比较而言要冷清得多。要准确评价曹植的文学业绩,就不能小视他的辞赋。目前学术界对于曹植赋的研究所涉猎的角度还算比较全面,研究成果也逐年有所突破。但是不足之处也是存在的,总体研究成果较少,还不到其诗歌研究成果的四分之一。另外学者们大都着眼于某一个角度进行研究,而缺少对于曹植赋的全面系统地研究。因而,对于曹植的赋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空间。本文在借鉴学术界对曹植辞赋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曹植辞赋进行系统的分析。第一章通过阅读古代文献,梳理曹植在历朝历代的接受情况,着重以曹植诗歌的接受为参照,考察曹植辞赋在各朝各代的传播接受情况,力求梳理出曹植辞赋的接受史。通过分析与比较的方法,笔者发现魏晋南北朝是人们对曹植的接受的第一个高潮期,历代对曹植的方方面面的接受基本在这时都已经被发掘出来。围绕曹植本人,曹植的才气、曹植夺宗失利的遭遇,曹植对音律的探索和对佛乐的贡献,曹植“好人讥弹”的创作态度等都是人们的热点话题;创作方面,诗、赋是人们接受的重点,其中赋虽然此时出现了整个接受过程中的短暂高峰,但整体来说,难以与诗歌的接受情况相匹敌。曹植诗赋接受不平衡的格局由此已经形成。此后的历朝历代,虽然对于曹植的接受时有变化和发展,但是接受分为曹植本人和其创作两个方面来展开和诗赋接受不平衡的格局在各个朝代的曹植接受中始终都是不变的基调。在此基础上,各个朝代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思潮,形成曹植接受的不同特色。同时随着文学的发展,人们对于曹植的接受也渐趋客观和理性。到了清代,人们对于曹植的接受已十分全面和成熟,曹植接受渐渐平稳起来。第二章分析曹植诗赋接受情况不平衡的状况和造成此种接受情况的原因所在。通过理性分析,笔者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距离曹植最近的魏晋南北朝第一代读者群的接受态度的影响,而其中批评家的批评所起的作用显然又是重中之重。这其中曹丕、刘勰和钟嵘以及萧统的影响起着决定性作用。第三章通过对曹植辞赋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达成对曹植的辞赋创作情况的系统认识。曹植的赋在题材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为细小题材的立足做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同时,与传统的赋注重讽谏或颂扬的旨趣不同,曹植赋更加重视个人的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抒情的因素大大增加了。与赋的抒情性内容相统一,曹植在形式上以诗骚为赋,自觉地将诗骚的艺术经验运用到赋的创作中,上承诗骚抒情传统,下取汉赋体物精要,融会贯通,使得赋的创作表现出了与传统大赋不同的艺术特点。最后列专章分析曹植的两篇代表作。《洛神赋》作为千古美文,在历代一直是曹植赋的接受中的热点问题。而《鹞雀赋》,则以朴实无华通俗浅且的语言,在曹植赋中独具一格。在整个俗赋的发展史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0 导言
  • 1 曹植赋的历代接受情况
  • 1.1 魏晋南北朝
  • 1.2 隋唐五代
  • 1.3 宋金元
  • 1.4 明清
  • 2 历代对曹植诗赋接受不平衡状况的原因探析
  • 2.1 曹植的整体接受情况概述
  • 2.2 历代曹植诗赋接受情况悬殊的原因
  • 3 曹植赋的艺术成就
  • 3.1 曹植赋的题材特征
  • 3.1.1 曹植赋题材的分类
  • 3.1.2 曹植对以往赋作题材的继承
  • 3.1.3 曹植对以往赋作题材的革新
  • 3.2 曹植赋形式上的继承与创新——以诗骚为赋
  • 3.2.1 以诗骚的篇章结构为赋
  • 3.2.2 以诗骚的语言为赋
  • 3.2.3 以诗骚的艺术手法为赋
  • 3.2.4 以诗骚的句式为赋
  • 3.3 雅的极致——《洛神赋》
  • 3.3.1 扑朔迷离的主旨寓意
  • 3.3.2 美轮美奂的洛神形象
  • 3.3.3 精巧独特的篇章结构
  • 3.3.4 美不胜收的语辞运用
  • 3.4 俗的极致——《鹞雀赋》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从曹植接受史中考察历代对曹植赋的接受情况 ——兼论曹植赋的艺术成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