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治疗颈性眩晕急性发作的临床研究

平衡针治疗颈性眩晕急性发作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本课题采取随机、对照、单盲的临床试验方法,通过观察平衡针治疗颈性眩晕急性发作的起效时间、缓解程度、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其安全性指标,初步评价平衡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研究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临床筛选,将符合条件的60例颈性眩晕急性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平衡针组29例与苯海拉明组31例。治疗组为平衡针组,主穴取升提穴、颈痛穴,伴耳鸣及听力减退者:加用耳聋穴;伴恶心呕吐者:加用胸痛穴;伴有头痛者:加用头痛穴。对照组为肌注苯海拉明针,二组病人均观察60分钟,分别比较以下观测指标:(1)患者治疗前、后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2)眩晕起效时间、缓解程度;(3)眩晕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拟定的眩晕评分标准,分别于针刺前及针刺后即刻、30秒、5分钟、15分钟、30分钟、60分钟进行评分。并对结果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自身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作比较,P<0.01,治疗组自身治疗前后眩晕评分相比较,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组方法治疗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症状改善明显;在起效时间方面,治疗组起效时间为8.76±7.836分钟,对照组起效时间为32.10±17.358分钟,两组比较,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起效时间有差异,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优先起效;两组治疗后眩晕评分相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平衡针治疗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症状改善方面优于苯海拉明组;组间疗效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平衡针与苯海拉明治疗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疗效相当。研究结论:本课题研究以改善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症状为出发点,采用平衡针与苯海拉明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拟定的眩晕评分标准为检测指标,通过对平衡针治疗颈性眩晕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得出如下结论:(1)两组对血压、呼吸、心率、体温均无影响;(2)两组在治疗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时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有明显作用,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在起效时间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优先起效;(4)治疗组、对照组治疗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期疗效相当;(5)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6)平衡针治疗颈性眩晕起效快,疗效好,操作方便,无不良反应,容易被患者接受。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眩晕的认识与研究
  • 1.1 中医概述
  • 1.2 病因病机
  • 1.3 临证研究
  • 2. 现代医学对颈性眩晕的认识与研究
  • 2.1 西医概述
  • 2.2 神经血管病因病机
  • 2.3 诊断
  • 2.4 治疗方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入选标准
  • 3.1 诊断标准
  • 3.2 纳入标准
  • 3.3 排除标准
  • 4 研究内容
  • 5 统计方法
  • 6 研究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平衡针治疗颈性眩晕急性发作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