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妮
提要|双语教学是指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使用母语和第二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进行某种学科的教学。尽管学界对于双语教学模式的应用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但是对此模式在ESP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却很少。本研究调查了双语教学模式在ESP教学中的有效性。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一个新的双语教学模式用于实验班的ESP教学,同时在一个对照班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ESP教学。在教学项目结束时,使用定量和定性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通过此双语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学生学会应用更多的学习策略进行ESP学习。因此双语教学模式有助于英语水平中下等学生的ESP教学
关键词|双语教学ESP学习动机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作者信息|陈华妮,女,1984年生,汉,研究生,硕士,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讲师,主要研究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618300。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间交流合作与日俱增。社会各行各业越来越需要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此,许多高等院校开始尝试用ESP教学逐步替代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专门用途英语(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andWaters,1987)如商务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学术英语、民航英语等,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然而,现在从理论到实践,我国的ESP教学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学界对ESP的性质和教学原则理解不足,对ESP教学方法的研究也不够。对ESP教学中应该使用全英文教学还是双语教学存在很大分歧,因而采用的教学方法各异。有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使用中英文相结合的授课方式,遇到一些难理解的知识点全部用中文讲解;一些教师在学生刚开始接触某门ESP课程时就用全英文授课,结果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由于不适应而掉队,这完全违背了ESP教学的初衷,对ESP教学的有效性也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ESP教学中应该使用全英文教学还是双语教学进行进一步探讨。
“双语教学”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作为媒介,尤其是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和学的媒介,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而在我国和很多亚洲国家则主要使用英语和汉语进行教学(陈红蕾,2003:59-60)。由于成年二语学习者很难对二语熟练应用,因而用外语讲授专业知识时,适当地引入母语,借助于成年二语学习者对母语的透彻了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目前我国高校的ESP教学的授课模式大概有三种。第一种是课程使用全英文教材,教师全部使用英文讲课;第二种是课程使用全英文教材,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第三种是课程是使用全英文教材,教师用中文进行讲课。由于双语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外语水平的影响,应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而采用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由于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为中下等,如何提高这部分学生的ESP水平是ESP教学的主要目标。本研究选择了两个班,对实验班采用第二种模式进行教学,对对照班使用第二种模式教学,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考察了那种ESP教学模式对于英语水平为中下等学生更加有效。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专业大二的两个B班的学生,两个班各38名学生。根据高考英语成绩,飞行技术专业的学生分为A班和B班,B班学生的英语水平都属于中下等水平。这两个班的英语水平没有显著差异,第二学期期末英语考试平均分分别是67.93和68.12。
2.2研究工具
本实验的研究工具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问卷”调查以及访谈。问卷调查属于定量研究,问卷采用5级莱克特量表形式,由三部分组成:个人简介、学习动机的变化和学习策略的变化。访谈主要涉及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访谈属于定性研究,是对问卷调查的有益补充。两种研究方法可相互印证,提高研究质量。
2.3研究设计
本实验从2013年2月持续到2013年7月,共17周时间。实验在两个班的民航英语课程中进行。两个班的教学都采用新编的全英文教材,教师对其中实验班(1班)进行中英文交替授课方式,用英文讲授课时间占50%以上,其余课时用中文讲授,对对照班(2班)采用全英文授课。两个班的教学在课时数、授课程序、教学内容方面基本相同。课时数为64学时。授课程序分为三个阶段:复习阶段;引入讲解阶段;学生操练阶段。教学内容包含两个方面: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ESP学习策略的训练。两个班教学的差异在于:在1班教学时,教师使用中文对学习策略进行训练,用中文介绍专业背景知识,对某些专业术语选择性的进行中文讲解;而2班的教学全程使用英文。授课结束后,使用问卷调查,从两个方面调查了ESP教学模式对学生ESP学习的影响--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然后将问卷调查结果输入SPSS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随后,在两个班的学生中分别选择4名学生进行访谈,通过访谈的结果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验证。
3.结果与讨论
3.1问卷调查结果
表一学习动机
表一为学生民航英语学习动机的差异。在语言学习者个体因素中,学习动机是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其学习态度、努力程度等。Gardner&Lambert(1959)动机划分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工具型学习动机是学习者为达到某个目的,比如求职、出国留学、学业深造等,而产生的学习动力。融合型动机是学习者希望与他认为有价值的语言社区进行更好的交流而产生的强烈学习愿望。题目1和2用于了解学生民航英语学习工具型动机的变化。题目3用于了解学生民航英语学习融合型动机的变化。
根据表一,我们可以看出两个班在第一个题目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第一个题目的得分很高,这是由于学生想要顺利毕业必须通过中国民航飞行人员英语能力测试(PEPEC)三级以上。PEPEC是中国民航局研制开发的一套用于评估中国民航飞行人员民航英语听说能力的ESP考试系统。学生已经对此毕业要求非常清楚,因此两个班的学生在此学习动机上没有显著差异。两个班在题目2具有显著差异,很多公司规定必须过四级才有资格晋升副架或机长。此项的得分略低于题目1,这可能是因为职业上的晋升发展属于中长期目标,和毕业以及改装这两个近期目标相比,没有对学生造成太急迫的压力。但是由于1班的老师在课堂上对该考试进行了中文介绍,而2班的老师对此考试进行的是英文介绍,而学生英语水平有限,因此1班的学生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两个班在题目3也有显著性差异,1班得分高于2班,这说明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融合型动机。
表二学习策略
表二为学生民航英语学习策略的差异。Oxford(1989:291-300)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的行为或行动,它们使语言学习更成功,更定向,更带劲。题目4到7针对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听说读写策略的训练,题目8和9针对的是ESP专业性特点的学习策略。ESP的专业性包括两个方面:ESP的专业背景知识和ESP用语的独特性(DanDouglas,2000)。从表二可以看出,除了题目6和7,两个班在其它几个学习策略方面都具有显著性差异。在题目4,1班的学生得分高于2班,这可能是因为1班的教师使用有中文字幕的视频让学生练习,帮助学生看懂视频内容,而2班采用了全英文视频,学生英文听力水平有限,在没有听懂时容易产生挫败感,因而不会经常采用此策略。在题目5,1班的得分也明显高于2班,这可能是由于在阅读英文文件时,1班的老师会选择性的进行中文讲解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在充分理解的情况下产生更多的兴趣去阅读更多的相关文件。两个班在题目6不具有显著差异,得分都偏低,这可能是由于教师在民航英语教学中更偏重于听说读的技能训练,因为在实际的工作情景中需要娴熟的运用三个方面的技能。两个班在题目7的得分都偏高,因为教师在教学时非常强调民航英语交流能力,学生对此都十分重视,因而有意识的经常使用此策略。两个班在题目8具有显著差异,1班的得分远高于2班,这是由于1班的教师用中文对学生讲解专业背景知识,并强调学习专业背景知识对民航英语学习的促进,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同样在题目9两个班也具有显著差异,1班的得分也高于2班,这也可能是因为1班的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中文讲解术语,学生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民航英语和普通英语在用于上的差异。这些结果可以通过进一步的访谈来验证。
3.2访谈结果
对于学习动机,1班的4个学生都表示民航英语课程使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只有学好民航英语才能够通过PEPEC四级,顺利进公司,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顺利晋升;另外通过民航英语课程他们对民航英语的学习都产生的更大的兴趣。而2班的两个学生对民航英语的重要性的意识比较模糊,尽管教师在课堂上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而另外两个学生表示他们清楚民航英语学习对于毕业和今后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全英文的教学方式使他们产生挫败感,多数时间他们都无法跟上老师的节奏,因而对民航英语学习没有信心,更不要说兴趣了。此结果与问卷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对于学习策略,访谈的结果和问卷的结果也基本吻合。1班的学生表示通过课堂教学,他们学会了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技能,但感觉写作对于将来工作的用处不大,老师在课堂对写作训练的时间也非常少,因此很少练习民航英语写作。他们都很重视学习民航相关背景知识和民航英语用语的差异性,因为他们意识到这对民航英语学习帮助很大。2班的学生表示,全英文练习方式对他们来说难度太大,视频内容大部分看不懂,因此经常感觉很沮丧。在阅读全英语文件时也是如此,老师的英文讲解有时让他们更加的迷惑。老师在讲解民航英语和普通英语的差异时也让人费解。
4.结论
通过此实验,可以看出双语教学在ESP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管是工具型动机还是融合性动机。另外,学生同时学会了运用更多的学习策略来进行ESP学习。因此双语教学模式更适合英语水平为中下等的学生。但是此项目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调查学生的人数不多,且仅限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笔者设计的这种ESP双语教学模式可能存在一些弊端等等。因此,对此问题还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参考文献:
[1]Douglas,D.2000.AssessingLanguagesforSpecificPurposes:TheoryandPractic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2]GardnerRC,1959,LambertWE.Motivationvariabl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J].CanadianJournalofPsychology.13:266-272.
[3]Hutchinson,T.,&Waters,A.1987.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4]OxfordRL,NyikosM.1989,Variablesaffectingchoiceoflanguagelearningstrategiesbyuniveristystudents[J].MondernLanguageJournal.73:291-300.
[5]陈红蕾.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探索.2003.
[6]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7]毛芳芳.双语教学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J].上海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4.
[8]成晓毅.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初探[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
(责任编辑:张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