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硬件编码器的关键技术和DSP转码器实现

H.264硬件编码器的关键技术和DSP转码器实现

论文摘要

为了满足人们对大尺寸、高清晰视频节目不断增长的需求,高清晰数字电视(HDTV)的普及已经是箭在弦上的事情。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4由于压缩性能出众、编码图像质量高而特别适合于作为HDTV的信源压缩编码标准,然而H.264巨大的编码复杂度束缚了它前进的脚步。大尺寸视频实时编码对数据吞吐率要求极高,因此,用专用集成电路实现H.264硬件编码器是一条必由之路。本文将研究的重点集中在H.264编码器的变换编码部分和熵编码部分。设计时探究了高效的实现算法,大量采用并行技术和流水线技术,最终设计得到的编码器中的变换量化模块、反量化反变换模块、基于上下文自适应的变长编码(CAVLC)模块在SMIC 0.18μm CMOS工艺下进行了综合,并用VCS进行了门级验证。三个模块功能正确,数据吞吐率完全符合实时处理HDTV格式视频(1920×1088@30fp)的要求。针对以往设计没能充分利用块系数分布统计信息的缺憾,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块系数特征的反量化反变换模块。该模块将反量化和反变换过程融为一体,并以极低的资源代价同时实现了4×4整数反离散余弦变换、4×4亮度直流块和2×2色度直流块的反哈达玛变换。模块整体性能较以往结构提高35.9%。为了突破以往CAVLC硬件实现时的数据吞吐率瓶颈,本文提出了一种高度并行、双层流水的CAVLC编码模块。该模块将以往的串行扫描过程改为四路并行扫描,同时利用FIFO平均每级流水的处理延时,使整个流水线高效率地运行。整个设计的数据吞吐率提高到以往结构的3.46倍,甚至可以实时处理数字影视格式(4096×2048 @30fp)的视频。为了使H.264编码得到的电视节目能在许多现有的H.263多媒体终端设备上播放,本文还设计了基于DSP的H.264到H.263实时转码器。新转码器把改进的重点放在使用运动向量、参考帧等编码信息降低转码的运算复杂度上,得到了一种计算和存储资源耗费都很少的转码结构。该转码器结构在TMS320DM642评估板上得到了优化实现,经测试,其转码速度达到了实时要求,转码图像的主观和客观质量也没有显著的下降,因而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视频编码标准的发展及H.264 的诞生
  • 1.2 H.264 的编码框架和主要技术
  • 1.2.1 帧间预测
  • 1.2.2 帧内预测
  • 1.2.3 变换量化
  • 1.2.4 熵编码
  • 1.2.5 环路滤波
  • 1.3 H.264 编码器硬件实现
  • 1.4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H.264 变换编码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 2.1 H.264 变换编码的原理
  • 2.2 H.264 变换编码的ASIC 实现方法
  • 2.3 基于块系数特征的新型反量化反变换算法设计
  • 2.4 基于块系数特征的新型反量化反变换硬件结构设计
  • 2.5 仿真验证结果和综合性能比较
  • 2.5.1 仿真验证方法
  • 2.5.2 反量化反变换模块综合性能
  • 2.5.3 与其他设计的性能比较
  • 2.6 H.264 变换量化模块的硬件实现结构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CAVLC 编码器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 3.1 H.264 熵编码的原理
  • 3.2 现有的CAVLC 硬件实现方法
  • 3.3 高度并行、双层流水的新型CAVLC 编码器设计
  • 3.3.1 CAVLC 编码器数据吞吐率提高的瓶颈
  • 3.3.2 高度并行双层流水的新型CAVLC 编码器的整体结构
  • 3.3.3 四路并行的扫描统计模块
  • 3.3.4 相邻块系数数目预测模块
  • 3.3.5 两路并行幅值编码模块
  • token、TotalZeros、Runbefore 编码模块'>3.3.6 Coefftoken、TotalZeros、Runbefore 编码模块
  • 3.3.7 码流封装模块
  • 3.3.8 流水规划和FIFO 的设计
  • 3.4 综合仿真结果以及与其他设计的比较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DSP 的H.264 到H.263 实时转码器设计
  • 4.1 H.264 到H.263 的转码背景
  • 4.2 各种转码技术
  • 4.3 新型H.264 到H.263 的转码结构设计
  • 4.4 基于DSP 的转码优化实现
  • 4.4.1 TMS320DM642平台简介
  • 4.4.2 整体优化流程
  • 4.4.3 基于DSP 的转码器的三种主要优化技术
  • 4.5 转码性能与测试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DSP的数字信号处理“口袋实验室”设计[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02)
    • [2].基于DSP的数字多媒体网络教学终端研究[J]. 通信电源技术 2020(02)
    • [3].基于DSP的带式输送机乘人越位监控系统设计[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03)
    • [4].基于DSP技术的直流伺服电机调速系统设计[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0(03)
    • [5].基于双路DSP的救援井探测数据通信系统[J]. 传感器世界 2020(01)
    • [6].基于DSP的无刷直流电机系统软件设计[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0(03)
    • [7].基于项目的DSP原理及应用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融合教学探讨[J]. 高教学刊 2020(16)
    • [8].基于DSP的旋转调制惯导系统电机控制方法[J]. 舰船电子工程 2020(03)
    • [9].基于抖音平台的DSP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 教育现代化 2020(21)
    • [10].基于DSP的中断冲突避免机制的研究与实现[J]. 遥测遥控 2020(02)
    • [11].基于DSP控制的10路伺服电机系统设计[J]. 机电工程技术 2020(07)
    • [12].基于DSP的井下低压馈电开关保护器设计[J]. 机电工程技术 2020(09)
    • [13].基于DSP的简易频率计设计[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9(02)
    • [14].DSP技术在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探究[J]. 信息记录材料 2019(10)
    • [15].基于DSP的多功能自动旋转门设计[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35)
    • [16].基于DSP和FPGA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设计[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17].基于DSP的动车组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系统设计[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6(11)
    • [18].基于DSP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 2016(24)
    • [19].基于FPGA和DSP的视频处理系统分析[J]. 无线互联科技 2016(24)
    • [20].基于DSP的电动助力自行车控制系统设计[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6(21)
    • [21].DSP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研究[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6(12)
    • [22].基于DSP的电动执行机构相序检测及缺相保护方法[J]. 测控技术 2017(02)
    • [23].DSP技术课程教学要点及教学方法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04)
    • [24].DSP的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要点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09)
    • [25].一种DSP控制的高频逆变器死区时间补偿方法[J].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7(03)
    • [26].基于定点型DSP的开关电源数字环路控制方法[J]. 电源世界 2017(03)
    • [27].DSP在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践中的应用分析[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7(02)
    • [28].基于DSP的软开关型弧焊逆变器的开发[J]. 四川劳动保障 2016(S2)
    • [29].基于DSP的三相-单相矩阵变换器的设计[J]. 数字通信世界 2017(04)
    • [30].试论DSP的发展及其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J]. 中国新通信 2017(09)

    标签:;  ;  ;  ;  

    H.264硬件编码器的关键技术和DSP转码器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