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非真实性话语研究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非真实性话语研究

论文摘要

非真实性话语指的是说话者在预先并未告知听话者的情况下企图使听话者产生一种说话者自认为是假言的信念。非真实性话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事实上大多数语言学的研究都是对真实言语的研究,对非真实性话语的研究多集中在伦理学、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等领域。在语言学领域中,对非真实性话语的研究也多集中在语义学、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领域。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旨在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非真实性话语进行尝试性的探索。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非真实性话语进行定义上研究。在这一部分,作者对前人对非真实性话语的定义进行讨论和补充,并指出在介定非真实性话语时,最重要的是意图因素。第二部分旨在研究非真实性话语与合作原则的关系。本章以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为基础,采用内省的研究方法,指出非真实性话语并非仅仅是对质原则的违反;对合作原则的四条基本原则的违反都可能会产生非真实性话语。同时对质原则的违反不仅仅会产生非真实性话语也可能会产生比喻、夸张、反语、低调陈述、幽默表达等语言效果。另外,作者还对违反合作原则的四种现象进行探讨,并发现每种现象都可能会产生非真实性话语。第三部分旨在研究男性和女性在使用非真实性话语上的差异。本章以男女性别语言的差异和权利与亲疏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及内省的研究方法对非真实性话语使用中男女性别的差异进行初步的探索,提出以下假设。(1)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为了他人的利益而使用非真实性话语。(2)男性和女性都更倾向于对处于较高社会权势地位的人采用非真实性话语策略;而对于与自己更亲密的人,他们更易于采用真实性话语的策略。(3)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对拥有较高社会权势地位的人使用非真实性话语。研究结果证实了以上的假设。同时作者还对男女性在使用非真实性话语作为幽默策略,及男女性对非真实性话语的原谅程度等进行了比较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当面临说出真实话语伤害别人和说出非真实性话语这样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时,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叉开话题。(2)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使用非真实性话语来开玩笑。(3)就对非真实性话语的原谅程度而言,男性与女性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等等。尽管我们坚信对非真实性话语的研究对社会交往有着重要的价值,但对非真实性话语的研究,尤其是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本文只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非真实性话语进行尝试性的研究,我们期待着在这一方面会出现更多的研究成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Motives
  • 1.2 The Problem
  • 1.3 Research Questions and Objectives
  • 1.3.1 Research Questions
  • 1.3.2 Objectives
  • 1.4 Type of Research and Hypotheses
  • 1.4.1 Type of Research
  • 1.4.2 Hypotheses
  • Chapter 2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Related Literature
  • 2.1 Conceptualizing DEC
  • 2.1.1 Introduction
  • 2.1.2 The Necessary Components of DEC
  • 2.2. Theoretical Framework
  • 2.2.1 Introduction
  • 2.2.2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 2.2.3 The Study of DEC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
  • 2.3 Related Literature
  • 2.3.1 Introduction
  • 2.3.2 The Study of DEC from Ethnic Field
  • 2.3.3 The Study of DEC from the Psychological Standpoint
  • 2.3.4 The Study of DEC from Development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 2.3.5 The Studies of DEC from Linguistic Perspective
  • 2.3.6 Conclusion
  • Chapter 3 Method
  • 3.1 Introduction
  • 3.2 The Criteria of the Questionnaire and the Selection of the Participants
  • 3.3 Research Procedures
  • Chapter 4 Results
  • 4.1 Introduction
  • 4.2 Other-Oriented DEC
  • 4.3 Self-Oriented DEC
  • 4.4 DEC for Fun
  • 4.5 Differences of DEC in terms of Power and Solidarity
  • 4.6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 the Forgiveness of DEC
  • Chapter 5 Discussion
  • 5.1 Introduction
  • 5.2 The Possible Causes
  • 5.2.1 Individualism / Collectivism
  • 5.2.2 The Impact of Confucianism on Communication
  • 5.2.3 Masculinity versus Femininity
  • Chapter 6 Conclusion
  • 6.1 Summary
  • 6.2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 6.3 Limitations and Further Research
  • References
  • Appendix
  • Published Paper
  • Acknowledge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 [1].解析商务语言研究的社会语言学视角与方法[J]. 赤子(上中旬) 2016(22)
    • [2].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体浅述[J]. 北方文学 2016(20)
    • [3].语言学视角下的新农村标语探析[J]. 北方文学 2016(26)
    • [4].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伊川县地名考察[J]. 青年文学家 2017(08)
    • [5].社会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使用的阶层差异研究[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1)
    • [6].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变化研究[J]. 语文建设 2017(20)
    • [7].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语言发展[J]. 青年文学家 2020(03)
    • [8].从社会语言学视角探究网络流行的中式英语[J]. 长江丛刊 2020(25)
    • [9].生态语言学视角下高校英美文学教育研究[J]. 黑河学院学报 2017(05)
    • [10].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茶文化浅析[J]. 福建茶叶 2017(11)
    • [11].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术语的隐喻性探讨[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5)
    • [12].语言学视角下的相扑力士四股名研究[J]. 文学教育(下) 2020(11)
    • [13].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汉语中的性别差异探析[J]. 文学教育(下) 2020(03)
    • [14].生物语言学视角下的口译研究方法路径创新[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03)
    • [15].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基本层次范畴认知差异[J]. 西部皮革 2017(02)
    • [16].《叙述分析:语篇以及社会语言学视角》评介[J]. 现代外语 2014(02)
    • [17].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新词的表达效果分析[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2)
    • [18].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看大同方言颜色词语[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9].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体初探[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3)
    • [20].互动语言学视角下的“是吧”[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7(06)
    • [21].语言学视角下南京话发展现状研究[J]. 成才之路 2020(25)
    • [22].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德国年度热词研究[J]. 文学教育(上) 2020(05)
    • [23].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大荔县村名研究[J]. 汉字文化 2020(11)
    • [24].对比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译英探析——以《知识与智慧》的英译为例[J].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7(01)
    • [25].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走”的隐喻意义和语义演变解读[J].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05)
    • [26].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英美文学赏析[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03)
    • [27].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零翻译”研究[J]. 海外英语 2017(13)
    • [28].汉语新词语产生因素分析——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J]. 湘南学院学报 2012(04)
    • [29].基于语言学视角下的茶文化英语分析[J]. 福建茶叶 2018(08)
    • [30].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时间隐喻的多义性[J]. 晋中学院学报 2017(04)

    标签:;  ;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非真实性话语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