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由”是整个康德哲学、美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甚至可以说,是理解整个康德美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但长期以来,却鲜有专从“自由”概念出发深入研究和探讨康德美学思想的专著或论文。问题在于,尽管康德多次使用了这一概念,但其具体含义却不尽相同,而这些不同的含义又都植根于康德的整个批判哲学体系和康德对人的独特理解。就美学而言,由于康德美学在其整个哲学体系中的独特位置,使其美学中的“自由”概念更具复杂性和多义性。因此,只有以其哲学为背景,以其对人的思考为基础,有效沟通其哲学和美学,把康德对人的思考和对美的理解结合起来,才能准确把握康德美学中“自由”的独特内涵。从这一思路出发,本文拟从康德对人的规定、思考入手,梳理康德哲学体系对自由的理解和规定,在此基础上探讨康德美学中“自由”概念的不同涵义、在美学史上的理论意义及其所面临的二元论困境,并尝试从马克思美学思想出发找到一条走出困境的道路。引言部分阐述了本选题的意义、进入自由问题的主要途径及本论文的总体架构。康德首先把自由概念引入审美领域之中,使自由与审美开始具有深刻关联,并由此把审美与人的存在联系起来,从而开启了一个崭新的理论论域,这对于理解整个康德美学、理解西方美学史的发展乃至理解人自身,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自由概念具有突出的复杂性和多义性,本文尝试从现象学的思路出发,结合海德格尔的有关研究,寻找一条通达自由问题的途径。第一章,主要研究康德哲学思想中的“自由”概念。本章拟从康德对人的理解入手进入这一论题。首先明确康德进行这一思考的时代背景。康德身处启蒙时代,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启蒙运动的思想巨匠——牛顿、马丁·路德、休谟、卢梭等——都极大地影响了康德,使他开始关注人本身。总体来看,康德对人的理解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进行理性批判,从人的有限性上来规定人;二是始终从一个更高的道德本体的角度,即自由的角度来规定人。两个方面互为补充,显现出康德对人的思考的人文指向。其次,主要梳理康德哲学体系中自由的不同涵义。在认识论中,自由一方面表现为“人为自然立法”的思想,以主体赋予经验世界以规律,体现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表现为与自然因果不同的自由因果的概念,这时的“自由”就是一个理念性概念,成为整个经验世界得以可能的最后根据。在康德的伦理学中,自由具有消极性和积极性两层含义,前者与人的自主性的选择相关,并不直接关涉道德。后者则指道德性的实践理性自身,导向对法则的敬重。这样看来,自由即是对法规的遵从,在康德看来,恰是这一点彰显了人之为人的内在根据。第二章主要研究与康德美学有着紧密联系的两个重要概念:反思判断力和先验想像力。反思判断力在整个《判断力批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并内在地规定着审美活动的性质。正是通过反思判断力,审美才开始与某种绝对的“自由”相关联,并具有了自律的自由内涵;通过对《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中先验想像力本源性作用的分析,本论文明确了审美与源初性境域的内在关联,从而赋予审美以本体性自由的指向。第三章主要梳理了康德美学中自由的不同涵义。首先是对美的分析,这里的自由指的是排除一切利害干扰的想像力和知性的自由游戏,这一游戏在人的内心有其先验基础(共通感),因而具有普遍必然性。在对崇高的分析中,“自由”是指人在自然界数量的巨大或威力的强大面前,唤起自身的理性观念与之抗衡,同时意识到自身的超感性使命。这一自由是和人的本体性存在相联系的,在这一意义上,才会有“美是道德的象征”的著名命题。艺术论中的自由主要体现为艺术的意图性、技巧性、非强制性和天才的独创性、典范性等特征。第四章分为三个问题。首先,根据前面对康德美学中自由的不同内涵的分析,将其具体区分为三个维度,即感性维度、先验维度和超越维度。感性维度以人的感性存在为基础,侧重于审美的感性化特征;超越维度以人的本体存在为基础,侧重于审美与道德的内在关联及其超越性、开放性的特征;先验维度则以人的有限性存在为基础,明确了审美的先验基础,保证了审美的普遍必然性。三个维度彼此契合,相互补充,构成了康德美学中自由的独特内涵。其次论述了康德把自由引入审美领域在美学史上的理论意义,即给美学提供了形而上指向;使美学本身具有了自由的内涵;使审美具有了丰富的含蕴。最后,指出了康德美学中内在的二元论困境及德国古典美学对其进行的批判和反思,并尝试从马克思美学思想出发找到一条走出困境的道路,这也显示出康德美学中“自由”的巨大的方法论意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审美理念”在康德美学中的作用——重构康德美学的一种可能[J]. 学术月刊 2017(08)
- [2].康德美学中的“精神”[J]. 文教资料 2019(32)
- [3].浅谈康德美学中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和解[J]. 艺术家 2019(08)
- [4].新世纪康德美学研究的新进展——评胡友峰著《康德美学的自然与自由观念》[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5].康德美学在中国三十年[J]. 河南社会科学 2011(01)
- [6].康德美学研究的新收获——评胡友峰著《康德美学的自然与自由观念》[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06)
- [7].国内康德美学思想研究述评[J]. 美与时代(下半月) 2009(09)
- [8].洞见与不见:论王国维古雅说对康德美学的接受策略及其启示[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2)
- [9].论康德美学中的“纯粹美”和“依存美”[J]. 理论观察 2015(07)
- [10].一部值得一读的“康德美学”研究著作[J]. 中文学术前沿 2011(01)
- [11].创造性想象何以可能?——康德美学的现象学阐释[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12].康德美学研究的新突破——曹俊峰先生《康德美学引论》新版读后[J]. 武陵学刊 2012(06)
- [13].康德美学思想的分期及经验主义美学思想[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9(06)
- [14].康德美学视野中的足球之美[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8(04)
- [15].浅论康德美学中的审美共通感[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16].论康德美学中的想像力理论[J]. 孝感学院学报 2009(S1)
- [17].浅析康德美学中的审美活动三要素[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01)
- [18].论康德美学分析中的想象力[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02)
- [19].审美判断和理性启蒙——浅析康德美学思想的启蒙意蕴[J]. 黑河学刊 2010(05)
- [20].从完善性理论到认识能力游戏说——重析鲍姆嘉通美学与康德美学之间的学术联系[J]. 美育学刊 2020(04)
- [21].康德美学来源研究中的调和论及其理论误区[J]. 美与时代(下) 2019(07)
- [22].康德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影响[J]. 人民论坛 2012(20)
- [23].瞩望道德之美——从美的理想谈康德美学的一般特征[J]. 理论界 2011(03)
- [24].论康德美学中的图式[J]. 学术研究 2009(02)
- [25].审美主体的历史生成与康德美学的四个契机[J]. 美与时代(下半月) 2009(09)
- [26].从康德美学角度研究教育的意义[J]. 内蒙古教育 2012(02)
- [27].法治之美:康德美学视野中的法治审美诠释概念与意义[J]. 社会科学家 2018(09)
- [28].论康德美学中无目的合目的性之涵义[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9(02)
- [29].试论康德美学中艺术与天才的关系[J]. 青年文学家 2019(09)
- [30].论康德美学的认识论结构及其改造[J]. 哲学研究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