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近郊环城游憩带内第二居所的发展研究

昆明市近郊环城游憩带内第二居所的发展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在对第二居所定义和分类的界定基础上,以昆明近郊环城环城游憩带内第二居所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文献资料分析指出:昆明近郊环城游憩带内的第二居所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9年的滇池片区发展阶段,对稀缺资源的争夺以插缝式方式增长,高度集聚是它的主要特征;2002年金殿世博片区发展阶段,以城市边缘景观住宅型第二居所发展为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移,第二居所功能发生转化和近域推进是它的主要特征;2007年就跨进近郊县的发展阶段,阳宗海、温泉小镇、富民片区则分别以高尔夫型、温泉型和乡村生态型的第二居所为主要代表,这些资源吸引力程度不同,决定了他们的客户群不同;而嵩明和太平的第二居所则属于政策驱动型第二居所,属于广义第二居所类型,政策的推动对这两个区域第二居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二居所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宏观方面来说,经济发展是第二居所发展的必要条件,旅游方式从观光旅游转变为度假旅游是发展的牵引力,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恋土情结则是发展的隐形驱动力。从微观方面来说,区域具有的优越资源区位、可接受的价格区位、便利的交通区位和齐全的生活服务设施区位则决定了第二居所的选址和发展。最后,文章指出昆明近郊环城游憩带内第二居所呈现出了内填外扩的发展趋势,内填体现为潜在增长极点第二居所的发展和已存在第二居所区域的继续发展;外扩则体现在远郊县第二居所发展日益明显。另外,由于第二居所多以低容积率的别墅形态呈现,对稀缺资源的占有使得土地得不到合理利用,并且对当地住房市场具有高度独特的价格外部性,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抑制别墅建设的同时对第二居所的发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需求和供给高度矛盾的情况下,分时度假为第二居所的发展提供较好的选择,分时度假解决了常规型购置产品的外部性严重、价格过高、空置率高、地域限制性等的问题,将成为未来第二居所发展的主流型产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2 研究综述与相关概念辨析
  • 2.1 国内外关于第二居所的研究
  • 2.1.1 国内主要研究现状
  • 2.1.2 国外主要研究现状
  • 2.1.3 国内外研究对比分析
  • 2.2 第二居所相关概念的辨析
  • 2.2.1 第二居所概念
  • 2.2.2 第二居所类型划分
  • 2.2.3 第二居所的外延与内涵
  • 2.3 环城游憩带相关概念
  • 2.3.1 环城游憩带简介
  • 2.3.2 昆明环城游憩带概况
  • 2.3.3 环城游憩带与第二居所
  • 3 昆明近郊环城游憩带内第二居所发展现状及特征
  • 3.1 昆明市近郊环城游憩带内第二居所时空发展概述
  • 3.1.1 滇池国家级度假区板块
  • 3.1.2 金殿世博园片区板块
  • 3.1.3 近郊县小城镇板块
  • 3.2 昆明近郊环城游憩带内第二居所发展类型特征
  • 3.2.1 度假区型第二居所
  • 3.2.2 城市边缘景观型第二居所
  • 3.2.3 乡村生态型第二居所
  • 3.2.4 城市规划引导下第二居所
  • 4 昆明近郊环城游憩带内第二居所的发展影响因素
  • 4.1 宏观层面影响因素
  • 4.1.1 经济发展是第二居所发展的必要条件
  • 4.1.2 旅游方式的改变是第二居所发展的牵引力
  • 4.1.3 第二居所深层吻合了中国人的“恋土情结”
  • 4.2 微观层面影响因素
  • 4.2.1 具有吸引力的资源条件
  • 4.2.2 价格不等的城市极差地租
  • 4.2.3 便利的交通条件
  • 4.2.4 齐全的生活服务设施
  • 5 昆明环城游憩带内第二居所发展趋势
  • 5.1 “内填外扩”的发展趋势明显
  • 5.1.1 增长极和点-轴发展理论
  • 5.1.2 内填式发展
  • 5.1.3 外扩式发展
  • 5.2 外部性抑制第二居所的快速发展
  • 5.2.1 对第二居所发展控制的必要性
  • 5.2.2 国家土地政策对昆明第二居所的发展控制
  • 5.3 分时度假产品成为新需求
  • 5.3.1 分时度假简介
  • 5.3.2 第二居所与分时度假
  • 6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哈尔滨市环城游憩带现状成熟度实证研究[J]. 度假旅游 2019(04)
    • [2].新一线城市环城游憩带成熟度实证研究——以长沙为例[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3].长春市环城游憩带的发展对策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7(20)
    • [4].1970—2015年上海环城游憩带时空演变与动力机制研究[J]. 旅游学刊 2017(11)
    • [5].城乡和谐型环城游憩带的构建分析——基于共生理论的探讨[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8(03)
    • [6].新乡村主义视域下环城游憩带建设模式及开发路径研究[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7(06)
    • [7].基于山地户外运动的贵阳市大数据环城游憩带发展探析[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34)
    • [8].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哈尔滨环城游憩带空间布局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03)
    • [9].贵州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J]. 纳税 2017(15)
    • [10].重庆开州:乡村旅游环城游憩带发展[J]. 当代旅游 2019(09)
    • [11].基于休闲视角的武汉环城游憩带乡俗产品发展研究[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 [12].以“环城游憩带”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J]. 中国乡镇企业 2014(05)
    • [13].哈尔滨环城游憩带发展现状浅析[J]. 知识经济 2011(11)
    • [14].上海新“三城七镇”发展环城游憩带特色旅游的思考[J]. 上海商业 2009(03)
    • [15].发展环城游憩带的市场分析——以长沙市为例[J]. 中外企业家 2008(04)
    • [16].城市化发展对环城游憩带影响的分析——以上海市为例[J].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8(02)
    • [17].环城游憩带旅游产品体系构建——以河南省许昌市为例[J]. 北方经贸 2018(01)
    • [18].乌鲁木齐环城游憩带旅游特征分析[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9(02)
    • [19].山地旅游城市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特征——以贵州铜仁市为例[J]. 科技通报 2018(10)
    • [20].全域旅游视角下的南昌环城游憩带旅游发展策略探析[J].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0(05)
    • [21].大城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和空间结构特征——以哈尔滨市为例[J]. 经济师 2017(08)
    • [22].环城游憩带对周边县域旅游产业影响机制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23].南昌市发展都市农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环城游憩带理论[J]. 江西农业学报 2011(05)
    • [24].清远环城游憩带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透视[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2(09)
    • [25].我国环城游憩研究综述[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02)
    • [26].城市居民环城游憩满意度评价——以天津为例[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4(08)
    • [27].环城游憩带空间配置研究[J]. 特区经济 2010(07)
    • [28].计划行为还是理性行为?上海居民近城游憩行为研究[J]. 人文地理 2017(06)
    • [29].吉林省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探析[J]. 中国商论 2016(27)
    • [30].连云港市环城游憩带的初步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21)

    标签:;  ;  ;  

    昆明市近郊环城游憩带内第二居所的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