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地所有权市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集体土地,集体土地所有权,叁权分置,政府监管
土地所有权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杨青贵[1](2015)在《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源与流——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视阈》一文中研究指出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变迁的核心在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博弈。集体土地所有权萌芽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民土地私有权时期,形成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阶段,在人民公社时期得到强化与调整。《土地管理法》颁布后,集体土地所有权得以正式立法认可,逐步从政府高度管控走向政府与市场协同互动的法律制度。通过文本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归纳与总结法等的综合运用,可从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变迁中提炼出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发展的重要启示。(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5年11期)
周猛[2](2015)在《分配、经营和市场:土地所有权分割的叁个层面——马克思土地所有权分割理论续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分配层面,所有权分割是土地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基础;经营层面,所有权分割是土地经营的一种形式,是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前提和实现条件;市场层面,所有权分割是土地流通的一种形式,是地租的实现条件。探析马克思关于分配、经营和市场层面的土地所有权分割思想,有利于我们厘清不同层面的土地所有权分割关系。(本文来源于《湖南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张睿[3](2013)在《82宪法中土地所有权条款的正当性基础——基于社会正义与市场经济理论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82宪法第10条正式确立了我国土地公有的地权结构,学者对此进行了诸多批评。从规范的视角进行分析,土地全面归公并不导致个人失去土地权利,关键在于何种地权结构符合社会正义的要求。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不能解决诸如公权滥用和土地收益分配不公等问题,土地制度的正当性在于:如何实现土地科学合理的利用,并确保人们能够获得生活必须的土地资源。强化私人地权(尤其是收益权)将导致严重的社会不公,关于地权制度的正当性论证必须回归到国家与法律的关系中思考。(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发展》期刊2013年02期)
张睿[4](2013)在《对土地所有权与市场经济关系的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市场经济通常被视为资源配置的最佳模式,私人所有权被视为市场经济得以实现的基础,这构成了我国土地私有的一个学理主张。但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国家的干预,其中必然包含了对于财产权利结构制度的干预。此外,交易行为的发生并不取决于人们拥有绝对的所有权,而取决于交易动机。根据市场经济的原理,我们反而会得到一个权能分离的土地产权安排,因此,土地所有权私有并不是解决土地资源配置问题的途径。(本文来源于《生产力研究》期刊2013年01期)
陈智波[5](2008)在《小城镇土地开发和利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所有权制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小城镇开发和出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土地政策的缺陷,提出了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思路,着重探讨了两种土地改革模式。(本文来源于《广西城镇建设》期刊2008年06期)
张丽雅[6](2007)在《我国城市边缘区土地所有权市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国有建设用地越来越不能满足巨大的用地需求,尤其在城市边缘区,大量的农村土地所有权流转相应而生。土地所有权的流转涉及到产权安排、运行机制培育、宏观调控、社会保障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保证土地所有权流转过程中的社会福利和经济效率,尤其是如何保障农村集体这一弱势群体的利益。“政府征地”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流转模式已不能适应城乡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机制的引入已成必然,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边缘区土地所有权的市场化流转作系统的研究。本研究依据我国现行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所有权市场化流转的实践,分析城市边缘区土地所有权流转的现状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均衡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将理论规范、实证分析及定性分析的方法共同纳入到我国城市边缘区土地所有权市场的研究中来。本研究的内容包括五部分:第一,指出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和出发点,从城市边缘区、土地产权制度、土地所有权市场的内涵及土地所有权市场的培育建设方面介绍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并指出其优势和不足之处。第二,以产权理论为起点,结合土地产权理论,并以市场机制的理论为手段,为分析我国城市边缘区土地所有权流转问题构建一个合适的理论平台。第叁,深刻剖析我国城市边缘区土地所有权流转的现状、特征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大致方向——产权的合理安排和市场机制的完善。第四,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参与土地所有权流转的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行均衡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得出我国城市边缘区土地所有权市场的最优市场均衡状态,为我国城市边缘区土地所有权市场的培育指明方向。第五,根据均衡分析,提出培育我国城市边缘区土地所有权市场的目标和思路,进而指出培育城市边缘区土地所有权市场的具体内容:培育市场机制;推进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健全配套改革措施。本研究有以下几个创新之处:一是将土地所有权市场的研究与城市边缘区这一特殊区域结合起来;二是从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均衡分析,得出我国城市边缘区土地所有权市场的最优市场均衡状态;叁是土地所有权市场交易模式的构建。(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7-05-01)
张丽雅,李世平[7](2007)在《土地所有权市场的经济行为与效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均衡分析方法对土地所有权市场的经济行为与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政府对土地所有权市场的过分干预,并没有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反而损害了农村集体的福利,而只有农村集体和用地单位参与的土地市场能带来相对高的经济收益和社会福利。本文的结论是:政府退出土地所有权市场;建设农村集体土地一级市场。(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期刊2007年02期)
[8](2005)在《赵晓:把土地所有权交给农民》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中国的土地,尤其是农村土地,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现代产权制度呢? 产权不清积弊丛生 据测算,2002年我国国有土地资产总量达25万亿元左右,约占2002年中国全部资产性财产总量的66%以及全部国有资产总量的76%,以及2002年全(本文来源于《财经时报》期刊2005-12-05)
孟歌,卢俊[9](2003)在《安徽孕育“二次土地革命”》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安徽省《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和使用权流转试行办法》正式出台。据悉,这是全国第一部由省级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规范性文件。业内人士称,这是继“大包干”后的“二次土地革命”,是新形势下对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流转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的新探索(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03-01-20)
黄贤金[10](1994)在《略论我国土地所有权市场》一文中研究指出略论我国土地所有权市场黄贤金一、土地市场的理论残缺与现实完整性我国理论界一直认为我国的土地市场就是土地使用权市场。据此,有些学者甚至认为,研究土地所有权问题已经没有必要,更重要的应是研究土地使用权问题,更有甚者认为一定意义上土地使用权行将取代土地所有...(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问题》期刊1994年11期)
土地所有权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配层面,所有权分割是土地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基础;经营层面,所有权分割是土地经营的一种形式,是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前提和实现条件;市场层面,所有权分割是土地流通的一种形式,是地租的实现条件。探析马克思关于分配、经营和市场层面的土地所有权分割思想,有利于我们厘清不同层面的土地所有权分割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地所有权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1].杨青贵.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源与流——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视阈[J].理论月刊.2015
[2].周猛.分配、经营和市场:土地所有权分割的叁个层面——马克思土地所有权分割理论续探[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
[3].张睿.82宪法中土地所有权条款的正当性基础——基于社会正义与市场经济理论的分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
[4].张睿.对土地所有权与市场经济关系的辨析[J].生产力研究.2013
[5].陈智波.小城镇土地开发和利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所有权制度分析[J].广西城镇建设.2008
[6].张丽雅.我国城市边缘区土地所有权市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7].张丽雅,李世平.土地所有权市场的经济行为与效率分析[J].农村经济.2007
[8]..赵晓:把土地所有权交给农民[N].财经时报.2005
[9].孟歌,卢俊.安徽孕育“二次土地革命”[N].中国经济时报.2003
[10].黄贤金.略论我国土地所有权市场[J].农业经济问题.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