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保留工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硕士研究生,保留工资,影响因素
保留工资论文文献综述
郝振华[1](2017)在《硕士研究生保留工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精英教育”正逐渐向“大众教育”发展,这种发展一方面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享受更长时间的高等教育,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这些高等教育接受者就业难的问题。在我国,青年群体的就业难现象历来是各个学者研究的重点,并且他们从各个方面分析了这一现象,例如经济增速、产业结构调整、教育扩招等方面。就业难问题由来已久,从硕士研究生角度来看,就业难实际上反映的是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劳动市场提供的就业条件不匹配的现象,而保留工资是反映硕士毕业生就业期望的一个重要指标,那么,硕士毕业生的保留工资如何确定,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分析与探索。首先,本文对保留工资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依次明确了保留工资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职业搜寻理论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为本文进行保留工资影响因素规范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撑。其次,规范分析了影响硕士研究生保留工资的各种因素,在理论上将影响硕士研究生保留工资的因素分为个人特征、人力资本特征、劳动力市场特点和其它因素四个方面,并假设这四部分均对保留工资产生影响。再次,以调查研究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保留工资模型,实证分析个人特征、人力资本特征、劳动力市场特点和其它因素四部分对保留工资的影响,然后对保留工资模型进行检验及修正,确定硕士研究生保留工资模型。最后,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得出硕士研究生保留工资的影响因素后,以这些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分析硕士研究生保留工资过高的原因,并从政府、高校和硕士研究生叁方面对引导硕士研究生形成合理的保留工资提供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7-05-01)
王昊[2](2016)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单位类型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我国大学生毕业生数量的逐年上涨,就业难的趋势已蔓延到高学历人才的求职市场。大学生就业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由于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期的就业市场所需人才能力与当代高校毕业生所拥有的素质结构脱节,从而出现大学毕业生难以就业的问题。在我国经济转型特殊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是在扩招政策的条件下求职市场劳动力供给者与需求方相互选择的结果。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单位类型选择给就业市场上的就业匹配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扩招引致的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强,大学毕业即失业已影响到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在当前就业环境背景下,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只需要政府的政策改革与高校的教育体制调整,同时需要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端正的择业观、合适的就业意向。基于保留工资理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从微观角度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意向的因素,希望能够丰富大学生就业意向影响因素的经济学视角研究成果,并为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依据SPSS软件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基于保留工资理论,从毕业生工作搜寻时间、保留工资、人力资本重要性、就业歧视、实习经验与社会资本角度分析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异同,比较各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通过对量表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利用AMOS软件建立毕业生不同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作用路径图,以修正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的保留工资水平决定了意向单位类型的差异,保留工资水平较高的毕业生更多青睐于外企与事业单位,其中首选外企;保留工资水平较低的毕业生更多选择应聘于大型民企、中小企业或是自主创业,其中就业意向为中小企业或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保留工资更低一些。毕业生选择进入国企并不会优先考虑工资待遇,更多的是受国企劳动合同的吸引。随着工作搜寻时间的增加,保留工资较高的毕业生在外企与事业单位中更倾向于事业单位,但保留工资较低的毕业生就业意向几乎没有变化。人力资本对毕业生保留工资分布具有两极化驱动作用,表现为对就业意向为外企与中小企业的毕业生影响较大,而对保留工资中等水平的毕业生影响较小。毕业生的保留工资水平会随着就业歧视严重度的增加而下降,但就业歧视对保留工资的影响度总体上低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实习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毕业生的工作搜寻时间,但对于不同类型企业的作用程度不同。实习经验对于缩短就业意向单位类型为外企、大型民企与中小企业的时间有一定的帮助,另外社会资本的利用也可以缩短求职于中小企业与自主创业的时间。本文可能的创新点:(1)现有研究成果多从企业、政府的角度研究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本文从就业需求视角出发探寻毕业生不同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差异,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劳动力供给者的就业需求资料。(2)研究方法上基于调查问卷客观题统计数据与量表数据结合的方式,在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量表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验证相关结论,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由于作者学术能力所限,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分析可能不够全面,接下来会继续提升知识储备以期完善研究成果。(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6-10-01)
罗冰[3](2016)在《大学生保留工资的理论模型构建与最优尺度法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保留工资是求职者择业时的心里门槛。在工作搜寻理论模型的基础之上,结合2016年对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数据,使用问卷调查与最优尺度回归方法,系统考察了影响大学毕业生保留工资的相关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性别、户籍与保留工资呈反向变动关系,学习成绩、工作搜寻强度与保留工资呈正向变动关系。针对性别及户籍对保留工资的影响显着,女大学毕业生必须扩大其工作搜寻范围,并降低保留工资水平,以促进就业,农村户籍的毕业生需要降低保留工资以扩大工作搜寻范围,提高就业机会。(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期刊2016年07期)
雷佑新,王俊文,孙晋然[4](2016)在《高校毕业生保留工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保留工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但同时保留工资又受多种因素影响。以成都市高校毕业生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综合运用多种实证分析方法,对影响高校毕业生保留工资的性别、文化程度、毕业时间、学习就业知识时间、实习经历、求职预算等因素进行了深入讨论,追本溯源,最终得到毕业时间对高校毕业生的保留工资影响程度最大的结论。最后,结合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期刊2016年03期)
班晓娜[5](2015)在《工作搜寻视角下大学毕业生保留工资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就业问题关乎民生,尤其是青年就业问题,更是关乎到每个家庭的生存和人力资本投资回报问题,在中国,大学生青年就业群体的就业历年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从21世纪初开始的前几年就出现了就业难问题,并且学者们分析了各种就业难原因,教育扩招、经济增速、国外投资、产业结构调整等,都是学者们研究的主要方向。但是,就毕业生本身工作搜寻来说,其持有的保留工资对就业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搜寻和保留工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其搜寻行为受到哪些因素影响?保留工资水平现在是什么样的水平?工作搜寻与保留工资之间的关系如何?哪些因素又影响到了保留工资水平?保留工资对工资起薪产生影响了吗?保留工资对就业搜寻时间长短起到影响了吗?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与解释。同时,分析工作搜寻与保留工资,更能容易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困境。本文的研究围绕着大学毕业生就业搜寻和保留工资影响因素展开的。就业搜寻过程是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季必须经过的阶段,毕业生就业搜寻与普通劳动力不同,本文强调了其特点和属性。并对工作搜寻与保留工资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本文分析了影响毕业生保留工资的因素,这些因素中有些是普通劳动力市场中共有的,有些是大学毕业生特有的,本文分析了其原因,本文还针对就业难、工作搜寻和保留工资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如下:第1章绪论。概括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所在,通过图表分析中国大学入学人数、就业人数、就业率、GDP增长率、企业景气指数、失业率等指标,来分析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所处的社会大背景,尤其是社会的经济背景以及高等教育扩招背景,同时提出研究大学生工作搜寻的意义以及提出保留工资研究的价值所在。另外,提出了文章的结构安排以及创新之处和不足等内容。第2章是理论综述及研究现状。对工作搜寻理论进行了阐述,从工作搜寻成本和工作搜寻密度来阐述工作搜寻行为。并从工作搜寻角度对保留工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对保留工资理论进行概括性评价,为分析中国大学生就业搜寻行为和保留工资研究提供借鉴。同时,对国内有关大学生就业搜寻文献以及大学毕业生保留工资相关文献进行简要综述,作为后续研究的铺垫。第3章是对工作搜寻与保留工资相互关系做了分析,并对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属性和求职行为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调研数据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搜寻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工作搜寻对保留工资的影响,以及保留工资对工作搜寻的影响,得出了一些细致的结论。第4章是依据文献理论与方法,对保留工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从专业、户籍、家庭财富、学生干部、党员等众多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并进行了指标筛选,最后得出九个指标显着影响指标。通过这些影响因素分析,考察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群体的工作搜寻与就业选择行为。第5章是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提出政策建议。主要针对降低工作搜寻成本、缩短工作搜寻时间以及控制合理保留工资水平等方面,提出完善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缩短就业搜寻期,同时要实行可行的政策减少就业性别歧视,提高人力资本,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搜寻能力,提升全社会为大学生就业服务能力,改变就业观念做出适度的保留工资,进而实现顺利就业。第6章主要阐述了论文的主要结论及主要创新性工作以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大学毕业生就业搜寻过程仍有明显的特点大学毕业生求职群体与普通劳动力市场仍有明显不同,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中仍旧普遍存在就业歧视,并且就业信息搜寻渠道主要靠网络媒体和校园发布,国家机关不再是主要的就业意向,事业单位、私营企业、国有企业是主要的就业方向。毕业生的工作搜寻密度仍然很大,获得就业面试机会减少,毕业生搜寻时间较短,半数毕业生离校时已经有了确定单位,很多毕业生并不急于找工作,一方面源于持有的保留工资,另一方面想搜寻更好的工作。(2)大学毕业生工作搜寻与保留工资相互影响工作搜寻成本对保留工资产生影响,保留工资在3500元以下具有显着性影响,同时两者负相关。而保留工资超过3500以上,工作搜寻成本与保留工资之间关系不显着。工作搜寻时间对保留工资产生显着性影响,并且两者具有负相关性,工作搜寻时间越长,保留工资越低。毕业生的保留工资对就业搜寻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保留工资影响工作起薪,保留工资和工作起薪呈正相关,保留工资越高,获得较高工作起薪的概率越大。研究表明,保留工资对工作搜寻时间产生显着性影响,保留工资决定了工作搜寻期的长短,保留工资越高,搜寻时间越长,保留工资越低,搜寻时间越短。(3)工作搜寻过程中的保留工资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性别、党员、学历、学校声望、家庭总收入、亲属中科级以上干部人数、求职总花费、就业意向地点、就业搜寻地工资水平等九个指标通过了显着性检验,对保留工资产生了显着性影响。男性大学毕业生保留工资高于女性大学生,党员大学毕业生的保留工资要高于非党员大学毕业生,学历越高,越倾向于较高的保留工资水平,家庭总收入越多,保留工资越高。亲属中科级干部人数越多,毕业生保留工资越高。求职花费越多,保留工资越高。毕业生意向就业地点越是大城市,保留工资越高。就业搜寻地工资水平越高,毕业生的保留工资越高。而其他指标未通过显着性检验,只能说明在本次研究中影响不显着。就业难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工作搜寻过程中的保留工资又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并且保留工资更能影响到工作搜寻结果。因此,关注工作搜寻行为和保留工资问题,可以透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背后的一些原因,必须要通过全社会的合力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本文的创新性工作主要有:(1)分析了工作搜寻与保留工资的相互关系在工作搜寻对保留工资影响方面,主要分析了工作搜寻成本、工作搜寻时间、工作搜寻次数对保留工资的影响。在保留工资对工作搜寻的影响方面,主要分析了保留工资对工作起薪和工作搜寻结果的影响,这些分析基本上验证了以往的理论研究结论,也比较符合现实实际,通过对工作搜寻和保留工资的研究,更能挖掘出大学毕业生本身以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对于理解大学毕业生就业以及就业难问题也有些启发。(2)对保留工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国内现有的对中国大学生就业搜寻以及保留工资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性别、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少量的指标作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对影响保留工资的因素进行了更为全面的阐述和验证,从个人特征、人力资本、劳动力市场分割、就业歧视、个人偏好、社会资本、就业服务、搜寻成本和搜寻时间等方面进行指标完善。本文认为,大学生就业搜寻及保留工资的研究,必须放在中国整个劳动力市场中进行研究,大学生就业搜寻群体与普通劳动力搜寻群体有共性之处,但其特殊性很明显。研究这些特殊性,才能更好的把握和理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5-12-01)
谭远发,徐林,陈蕾[6](2015)在《大学毕业生保留工资落差与失业持续时间研究——来自山东省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保留工资和失业持续时间是工作搜寻理论的两个重要议题。目前有关大学毕业生保留工资对失业持续时间的影响研究尚无定论。本文利用持续时间模型考察了保留工资落差对大学毕业生失业持续时间的影响,主要发现有:(1)87%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较大的保留工资落差,即工资期望被高估了41%;(2)其他影响因素既定时,大学毕业生保留工资落差每增长1%,实现就业的概率就下降0.21%,预期的失业持续时间将延长0.14%;(3)规模参数估计显示α=1.499>1,表明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的概率随着失业持续时间延长而增加。这些发现共同表明:大学毕业生仍需要对保留工资和失业持续时间进行权衡并作出理性选择。(本文来源于《宏观经济研究》期刊2015年05期)
杨金阳,周应恒,严斌剑[7](2014)在《劳动力市场分割、保留工资与“知识失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现实,在工作搜寻理论指导下,通过构建考虑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大学生个体择业行为模型揭示"知识失业"的原意。研究表明:第一,高校扩招只是导致"知识失业"的诱因,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导致了大学生整体的保留工资对其劳动力市场供给数量的变化不敏感,使得市场无法出清,才是出现"知识失业"的真正原因;第二,从分割的劳动力市场来看,公共部门和垄断行业的工作因为得到社会主流的认可,其待遇变化对大学生的保留工资会有较大影响,当其与竞争部门的工资差距不断拉大时,"知识失业"情况将会出现恶化;第叁,"知识失业"降低了大学生深造的机会成本,劳动市场分割则提高了大学生深造的收益预期,进而造成局部和短期的所谓过度教育。(本文来源于《人口学刊》期刊2014年05期)
杨钋,田艳春[8](2014)在《顶岗实习对高职毕业生保留工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保留工资对个人的求职和就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基于2012年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开展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调查"相关数据,研究表明,顶岗实习薪资对毕业生保留工资有显着正向影响,但顶岗实习工作与专业的关联度、顶岗实习工作对专业的技术要求、顶岗实习对专业发展的作用对保留工资的影响不显着。同时,院校中女生所占的比例、院校中工科专业所占的比例、院校所在地区、示范院校与骨干院校对毕业生的保留工资有显着影响。此外,所在城市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每十万人口的大学生数以及失业率也对毕业生的保留工资具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教育学术月刊》期刊2014年06期)
罗冰,石美遐[9](2013)在《保留工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种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保留工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最优尺度回归方法考察影响大学生保留工资的性别、户籍、学历层次、学习成绩、工作搜寻强度、社会关系等相关因素可知,性别、户籍、学历层次显着影响保留工资水平。基于此,可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出相应化解对策。(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3年03期)
刘刚,于晓东[10](2012)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对保留工资的影响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实行的大学扩招政策,实现了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与此同时,高校扩招也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新问题:一方面,求贤若渴的企业难以获得急需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部分毕业生找到符合薪酬预期的工作越来越难。面对这样的劳动力市场现状,笔者尝试寻找影响大学生对薪酬预期的因素,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保留工资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商业时代》期刊2012年07期)
保留工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我国大学生毕业生数量的逐年上涨,就业难的趋势已蔓延到高学历人才的求职市场。大学生就业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由于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期的就业市场所需人才能力与当代高校毕业生所拥有的素质结构脱节,从而出现大学毕业生难以就业的问题。在我国经济转型特殊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是在扩招政策的条件下求职市场劳动力供给者与需求方相互选择的结果。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单位类型选择给就业市场上的就业匹配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扩招引致的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强,大学毕业即失业已影响到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在当前就业环境背景下,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只需要政府的政策改革与高校的教育体制调整,同时需要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端正的择业观、合适的就业意向。基于保留工资理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从微观角度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意向的因素,希望能够丰富大学生就业意向影响因素的经济学视角研究成果,并为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依据SPSS软件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基于保留工资理论,从毕业生工作搜寻时间、保留工资、人力资本重要性、就业歧视、实习经验与社会资本角度分析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异同,比较各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通过对量表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利用AMOS软件建立毕业生不同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作用路径图,以修正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的保留工资水平决定了意向单位类型的差异,保留工资水平较高的毕业生更多青睐于外企与事业单位,其中首选外企;保留工资水平较低的毕业生更多选择应聘于大型民企、中小企业或是自主创业,其中就业意向为中小企业或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保留工资更低一些。毕业生选择进入国企并不会优先考虑工资待遇,更多的是受国企劳动合同的吸引。随着工作搜寻时间的增加,保留工资较高的毕业生在外企与事业单位中更倾向于事业单位,但保留工资较低的毕业生就业意向几乎没有变化。人力资本对毕业生保留工资分布具有两极化驱动作用,表现为对就业意向为外企与中小企业的毕业生影响较大,而对保留工资中等水平的毕业生影响较小。毕业生的保留工资水平会随着就业歧视严重度的增加而下降,但就业歧视对保留工资的影响度总体上低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实习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毕业生的工作搜寻时间,但对于不同类型企业的作用程度不同。实习经验对于缩短就业意向单位类型为外企、大型民企与中小企业的时间有一定的帮助,另外社会资本的利用也可以缩短求职于中小企业与自主创业的时间。本文可能的创新点:(1)现有研究成果多从企业、政府的角度研究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本文从就业需求视角出发探寻毕业生不同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差异,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劳动力供给者的就业需求资料。(2)研究方法上基于调查问卷客观题统计数据与量表数据结合的方式,在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量表的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验证相关结论,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由于作者学术能力所限,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分析可能不够全面,接下来会继续提升知识储备以期完善研究成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保留工资论文参考文献
[1].郝振华.硕士研究生保留工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燕山大学.2017
[2].王昊.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单位类型的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6
[3].罗冰.大学生保留工资的理论模型构建与最优尺度法实证[J].商业经济.2016
[4].雷佑新,王俊文,孙晋然.高校毕业生保留工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问题.2016
[5].班晓娜.工作搜寻视角下大学毕业生保留工资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
[6].谭远发,徐林,陈蕾.大学毕业生保留工资落差与失业持续时间研究——来自山东省的经验证据[J].宏观经济研究.2015
[7].杨金阳,周应恒,严斌剑.劳动力市场分割、保留工资与“知识失业”[J].人口学刊.2014
[8].杨钋,田艳春.顶岗实习对高职毕业生保留工资的影响[J].教育学术月刊.2014
[9].罗冰,石美遐.保留工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种解释[J].河北学刊.2013
[10].刘刚,于晓东.大学生就业能力对保留工资的影响机制研究[J].商业时代.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