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探索转Bt+蜘蛛杀虫肽基因单倍体小黑杨(Populus simonii Carr.×P.nigra L.)的抗虫性,本研究以两个转基因无性系TT1、TT3植株为测试对象,以未转基因的单倍体小黑杨植株为对照,采用叶片离体饲养和树上套笼饲养法测定了转基因株系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innaeus)、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ulsky、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的抗性,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分析了转基因株系所表达杀虫蛋白对杨扇舟蛾幼虫中肠结构的影响,以期为转抗虫基因株系的扩繁和商品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如下: (1)转基因植株有增加幼虫死亡率的作用。从校正死亡率上看,对舞毒蛾,TT1作用强于TT3,第20~24d作用明显;对天幕毛虫,TT3作用强于TT1,第12~18d作用明显;对杨扇舟蛾,TT3作用也强于TT1,第1~15d作用明显。 (2)转基因植株能抑制幼虫蜕皮并表现一定的毒力。对于舞毒蛾,在第18d之前TT3的毒力大于TT1,第24d时TT1毒力大于TT3;对于天幕毛虫和杨扇舟蛾,TT3的毒力均大于TT1;TT1和TT3对三种幼虫的毒力随时间有较大起伏,无明显规律性。 (3)转基因植株能延缓幼虫发育,从总的发育历期看,TT3的延缓作用大于TT1。对于舞毒蛾的各龄幼虫,TT1与TT3的延缓作用随龄级变化而波动,对天幕毛虫、杨扇舟蛾的各龄幼虫,TT3的延缓作用大于TT1。 (4)转基因植株能抑制幼虫体重增长,从总体上讲,随时间延长其作用更明显。在平均体重上,对舞毒蛾的影响TT1和TT3差别不大,对天幕毛虫,TT3的抑制程度明显大于TT1;在体重增加量和增加速率上,TI1和TT3对舞毒蛾、天幕毛虫的抑制均前期TT3效果好,后期TT1效果好。 (5)转基因植株能降低幼虫取食量和排粪量,TT3的作用大于TT1。 (6)转基因植株具有一定的影响幼虫取食行为的作用,并使死亡幼虫表现一定的症状。取食转基因植株的天幕毛虫和杨扇舟蛾幼虫死亡后多体色发暗,虫体直而肿胀。 (7)转基因植株具有降低蛹重、致蛹畸形的作用。取食转基因植株的幼虫所化的蛹明显小于对照的蛹,蛹的均重明显低于对照蛹,取食TT3的幼虫还出现了畸形蛹。 (8)转基因植株具有破坏幼虫中肠的作用。随时间的延长,取食同一转基因无性系植株的幼虫中肠细胞排列的紧密程度、细胞形状的规则性下降,细胞逐渐变形、解体,幼虫肠腔内容物含量减少,整个中肠最后甚至完全变形,肠腔内无任何食物。两个转基因无性系相比,TT3对幼虫中肠的破坏作用强于TT1。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植物单倍体诱导技术发展与创新[J]. 遗传 2020(05)
- [2].基于不同诱导群体和除草剂对玉米单倍体加倍效果的研究[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6(06)
- [3].小麦单倍体诱导技术的应用研究[J]. 北京农业 2016(06)
- [4].玉米单倍体的诱导 加倍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 2016(01)
- [5].单倍体技术在玉米种质改良和育种中的应用方向[J]. 农民致富之友 2014(20)
- [6].玉米单倍体鉴定方法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 2014(06)
- [7].玉米孤雌生殖单倍体高效诱导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8].桂诱系列热带玉米单倍体诱导系选育[J]. 广东农业科学 2015(10)
- [9].单倍体的高度不育[J]. 中学生物学 2009(05)
- [10].甲基胺草磷加倍玉米单倍体效果的初步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3(10)
- [11].玉米单倍体诱导育种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11)
- [12].玉米单倍体与双单倍体的分子标记研究[J]. 科技致富向导 2010(14)
- [13].玉米单倍体诱导、加倍技术及相关机理探讨[J]. 玉米科学 2020(03)
- [14].玉米单倍体高频诱导系吉诱101号的选育[J]. 作物杂志 2017(03)
- [15].甜玉米单倍体诱导和加倍方法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7)
- [16].糯玉米单倍体诱导和加倍的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8)
- [17].玉米单倍体技术的利用研究与发展前景[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08)
- [18].“单倍体”知识及例题解析[J]. 中学生物教学 2013(05)
- [19].玉米单倍体高效加倍技术规范[J]. 山东农业科学 2013(10)
- [20].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9)
- [21].玉米单倍体加倍效果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 2011(05)
- [22].美科学家研制出种子生成单倍体植物的简单方法[J]. 分子植物育种 2010(03)
- [23].利用父本单倍体诱导系选育自交系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01)
- [24].小麦与玉米杂交诱导单倍体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 农业科技通讯 2009(05)
- [25].基于近红外漫反射与漫透射光谱的玉米单倍体鉴别比较研究(英文)[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01)
- [26].甜玉米单倍体高效诱导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 2013(12)
- [27].两种第三方细胞联合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3(06)
- [28].玉米单倍体加倍方法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25)
- [29].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回顾性分析[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4(05)
- [30].玉米单倍体诱导选系方法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