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病史、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将入选对象分为非瓣膜性房颤(AF)组和无AF对照组,并依据研究对象AF的发作特点分为阵发性AF及慢性AF两个亚组。1.对非瓣膜性AF组和无AF对照组2组间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血脂谱水平、右臂肱动脉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探讨AIP对非瓣膜性AF发生的影响;2.进一步分析阵发AF组与无AF对照组2组间中心动脉压(CAP)、AIP、血脂谱水平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差异,研究CAP和AIP与阵发AF的关系;3.对阵发AF、慢性AF两组组间的AIP、血脂谱水平、右臂肱动脉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水平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探讨影响非瓣膜性AF发展、转归的可能因素。方法连续选取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入住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患者312例,详细记录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冠心病史、心电图、出院心脏彩超等检查结果,测定并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右臂肱动脉血压[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肝功能谱及空腹血糖等常规生化指标,并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其体质指数(BMI)及AIP指标。同时使用欧姆龙HEM-9000AI中心动脉压测定仪测定并记录无AF对照组和阵发AF组患者的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桡动脉第二收缩压(SBP2)、增益指数(AI)、心率(HR)脉压(PP)等指标。入选患者根据病史、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等检查结果分别分为非瓣膜性AF组和无AF对照组,并以AF的发作特点为依据分为阵发AF及慢性AF 2个亚组。结果1.非瓣膜性AF组患者的年龄、吸烟比例、冠心病患病率、DBP、HR、右室内径、左室收缩内径、后壁厚度、左房内径、TG、VLDL-C、BMI、AIP均显著高于无AF对照组,而HDL-C水平和射血分数(EF)则低于无AF对照组(P<0.05)。2组间高血压患病率、男性比例、SBP、T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有无非瓣膜性AF为因变量,年龄、吸烟比例、冠心病患病率、左房内径、DBP、HR、EF、TG、HDL-C、BMI、AIP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的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后壁厚度、左房大小、HR、AIP、TG、DBP均进入回归方程,并提示AIP、DBP、年龄、左房内径为非瓣膜性AF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2.非瓣膜性阵发AF组患的年龄、右室内径、左房内径、SBP2、CSBP、AI、TG、BMI、AI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AF对照组,而HDL-C水平则低于无AF对照组(P<0.05)。2组间高血压患病率冠心病患病率、男性比例、吸烟比例、后壁厚度、左室收缩内径、HR、SBP、DBP、PP、EF、TC、LDL-C、V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有无非瓣膜性阵发AF为因变量,年龄、左房内径、SBP2、CSBP、AI、TG、BMI、AIP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的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房内径、AIP、TG、SBP2均进入回归方程,并提示AIP、SBP2、左房内径为非瓣膜性阵发AF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3.非瓣膜性持续AF组患者的年龄、冠心病患病率、左室收缩内径、后壁厚度、左房内径、右室内径、DBP、HR均显著高于非瓣膜性阵发AF对照组,而EF水平则低于非瓣膜性阵发AF组(P<0.05)。2组间高血压患病率、吸烟比例、男性比例、左室舒张内径、BMI、TG、HDL-C AIP、SBP、TC、VL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IP值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对非瓣膜性AF的发生有影响,且可能为非瓣膜性阵发AF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2.CAP水平的升高可能与非瓣膜性阵发AF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3.年龄、冠心病患病率、左室收缩内径、后壁厚度、左房内径、右室内径、DBP、HR、EF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非瓣膜性AF的发展。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非瓣膜性房颤论文; 阵发房颤论文; 慢性房颤论文;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论文; 中心动脉压论文; 左房内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