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社会结构由政府管理的一元模式向国家(政治)、市场(经济)、公民社会三元分立格局转化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原有的体制和机制已不能适应或不能完全适应目前时代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根据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实际情况和经验,结合国外非营利组织成熟的运作模式,非营利组织是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的必由之路。事业单位向非营利组织转化的实质是公共事业服务由国家机制提供转为由社会机制提供,事业单位由公共部门转为民间组织(非营利组织),体制改革后其性质应当是主要从事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的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非营利组织,具有非政府自治性、非营利性、志愿公益性等特点。事业单位能够成为非营利组织,取决于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宗旨,而事业单位提供的社会服务性质,决定了它的宗旨是公益性的。这就说明,并不是所有的事业单位在改革中都可以转变为非营利组织,只有那些从事公益性活动,并且能够获得公益性社会资源的事业单位才能够转变为非营利组织,即非营利事业单位。本文从事业单位的概念入手,界定出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分类,通过对事业单位发展面临的困境,讨论了当前事业改革的既有模式,明晰非营利组织是我国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模式选择。其次,通过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发展状况及经验介绍,以此做契机为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界定我国非营利事业单位的性质和社会职能,并论述了我国非营利事业单位构建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再次,从我国非营利事业单位构建的有利条件出发,对其存在的主要障碍进行详实分析,为非营利事业单位的构建提出了一个大的框架结构。最后,从非营利事业单位构建的主要障碍出发,论述了我国非营利事业单位构建的思路与对策。本论文选题就来自国外非营利组织管理对事业单位改革的影响的思考,希望从国外非营利管理经验上对事业单位结构、组织性质、内部管理改革方面,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能对事业单位改革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起到合理化、规范化的指导作用。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 选题背景1.1.2 选题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 关于非营利组织1.2.2 关于事业单位改革1.3 研究内容及方法1.3.1 研究内容1.3.2 研究方法1.4 创新点第2章 中国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2.1 事业单位的特征和类别2.1.1 事业单位概念的界定2.1.2 事业单位的特征2.1.3 事业单位的类别2.2 事业单位发展面临的困境2.2.1 人员膨胀,财政不堪重负2.2.2 机构重复设置,资源浪费严重2.2.3 资源配置非社会化,社会效益低2.2.4 体制改革滞后,缺乏统筹规划2.3 事业单位改革的模式探讨2.3.1 事业单位改革的模式争论2.3.2 非营利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模式第3章 中国非营利事业单位构建的必要性与有利条件3.1 非营利事业单位的特征及职能3.1.1 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状况3.1.2 非营利事业单位的特征3.1.3 非营利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3.2 非营利事业单位构建的必要性3.2.1 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条件3.2.2 协调利益群体关系和促进社会公平的客观要求3.2.3 激发事业单位活力的必然要求3.2.4 发挥市场资源配制作用的重要前提3.3 中国非营利事业单位构建的有利条件3.3.1 公民社会理论的兴起为非营利事业单位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3.3.2 政府体制改革为非营利事业单位的构建提供广阔空间3.3.3 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为非营利事业单位的构建提供经济基础3.3.4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为非营利事业单位的构建提供法制保障第4章 中国非营利事业单位构建的主要障碍4.1 外部环境的制约4.1.1 传统文化的负面效应4.1.2 经济基础薄弱4.1.3 法律法规不完善4.1.4 公民社会发育不成熟4.2 政府与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4.2.1 产权关系不明4.2.2 缺乏独立的劳动人事制度4.2.3 非营利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4.3 非营利组织自身存在的问题4.3.1 志愿失灵4.3.2 公益失灵第5章 中国非营利事业单位构建的对策与建议5.1 优化非营利事业单位的外部环境5.1.1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5.1.2 夯实非营利事业单位的经济基础5.1.3 健全非营利事业单位法律法规体系5.1.4 大力培育公民社会5.2 创新非营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5.2.1 明晰非营利事业单位公益产权制度5.2.2 建立新型法人治理结构5.2.3 加强配套制度建设5.3 建立非营利事业单位的问责与监督机制5.3.1 问责机制5.3.2 监督机制总结与展望参考文献致谢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事业单位改革论文; 非营利事业单位论文; 非营利组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