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亚油酸对牛体内共轭亚油酸前体物累积的影响

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亚油酸对牛体内共轭亚油酸前体物累积的影响

论文摘要

本研究通过3个试验,探讨了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亚油酸(LA)对共轭亚油酸(CLA)生物合成前体物trans11油酸(TVA)在胃肠道累积的规律及机制,为生产高档反刍动物产品提供技术储备和理论基础。试验一:本试验旨在采用实时定量PCR法研究肉牛采食高粗日粮前后瘤胃细菌数量的变化,并探讨细菌数量与瘤胃发酵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4头带有永久性瘤胃瘘管肉牛作为试验动物,饲喂精粗比为35:65的试验日粮,试验期为28 d。在试验第26、27、28 d饲喂前07:30(饲喂前)和11:30与17:30(饲喂后)采集瘤胃液,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采食前后瘤胃细菌数量的变化,并构建细菌数量与瘤胃发酵参数之间的回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动物进食,瘤胃pH显著降低,到进食后10 h时,pH又恢复到进食前水平。在高粗日粮下,瘤胃乙酸、丙酸以及乙酸与丙酸之比不随进食的影响而发生显著变化(P>0.05)。通过对细菌数量与pH以及丙酸与乙酸、丁酸之和之比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F.succinogenes、B.fibrisolvens和R.albus DNA拷贝数常用对数之和与pH存在显著性强相关(R2=0.49;P<0.05),但与丙酸与乙酸、丁酸之和之比相关性较低(R2=0.25;P>0.05)。总之,实时定量PCR具有准确、快速地监测瘤胃细菌数量的变化;不同细菌在采食前后数量存在着不同的变化;瘤胃pH值较VFA对细菌数量的变化更敏感。试验二: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组合的鱼油与葵花油,探讨油脂对肉牛瘤胃细菌数量以及瘤胃液、细菌、血液中TVA变化、肠道TVA流量和鱼油(富含DHA)对葵花油(富含LA)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4头带有永久性瘤胃、十二指肠和回肠瘘管的肉牛,按4×4拉丁方试验设计分配到4个处理组中。日粮精粗比为35:65,日粮处理分别为对照日粮(CK),对照日粮加3.0%葵花油和1.0%鱼油(S3F1),或2.5%葵花油和1.5%鱼油(S2.5F1.5)以及2.0%葵花油和2.0%鱼油(S2F2),每期试验维持21 d。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S3F1、S2.5F1.5、S2F2组中F.succinogenes DNA拷贝数分别降低48%、70%和74%,差异显著(P<0.05);S3F1、S2.5F1.5、S2F2中B.fibrisolvens DNA拷贝数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22.44%、13.18%和38.72%;油脂添加对R.flavefaciens和R.albus影响较小。日粮添加油脂显著增加了瘤胃液中TVA和cis9,trans11CLA含量,但不同油脂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就瘤胃混合细菌脂质组成而言,油脂添加增加了细菌脂质中TVA含量(P<0.05),但对cis9,trans11CLA含量无显著影响。十二指肠细菌中cis9,trans11CLA含量远低于瘤胃细菌中含量(P<0.01)。当添加油脂时,十二指肠TVA流量显著增加(油脂组平均TVA含量较CK组增加了近270%),而各油脂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同时,油脂的添加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内C18:0流量。此外,添加油脂提高了血浆中TVA含量,但在所有处理组血浆中均未检测到cis9,trans11CLA。总之,日粮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瘤胃不同细菌的生长有不同影响。随着PUFA的添加,瘤胃细菌脂质组成发生改变,且十二指肠TVA流量增加;同时,LA的瘤胃氢化受鱼油添加剂量的影响。试验三: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日粮添加DHA和游离LA,探讨二者互作对奶牛胃肠道中CLA和TVA合成代谢和氢化细菌数量的影响。试验采用4头带有永久性瘤胃、十二指肠、回肠瘘管奶牛根据4×4拉丁方试验设计模型分配到4个处理组中。日粮精粗比为40:60,日粮处理分别为对照日粮(CK),对照日粮加2.73%游离LA(RFLA)或加0.5% DHA(RFDA)以及加2.73% LA和0.5% DHA(RFLDA)。每期试验维持21 d,在每期试验的第15 d采集瘤胃液,第16、17和18 d采集瘤胃、十二指肠、回肠和粪样食糜,第17和18 d采集奶样,第21 d采集血液。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DHA和LA添加并不影响瘤胃液中乙酸和丙酸等VFA含量,但二者结合时可显著降低乙酸与丙酸之比。LA添加促进B.fibrisolvens A38生长;LA和DHA单独或组合添加均增加了M.elsdenii strain YJ-4生长,抑制B.hungatei JK684与B.hungatei Su6生长,利于TVA的累积;对R.flavefaciens无影响。RFLDA组十二指肠TVA流量分别较CK、RFLA和RFDA提高了5.37、0.39和2.37倍。瘤胃与十二指肠的原虫和细菌脂质中的TVA发生显著变化,其中RFLDA组中TVA含量最高,同时在RFLDA组血浆中TVA含量为最高。LA和DHA添加并不影响乳常规组成(P>0.05),但添加DHA有降低乳脂和产奶量的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RFLA、RFLDA和RFDA组中乳脂TVA分别提高了3.5、5.4和1.0倍;cis9,trans11CLA提高了3.09、6.63和1.97倍。综上所述,DHA或LA通过抑制B.fibrisolvens、F.succinogenes、B.hungatei JK684、B.hungatei Su6生长和促进B.fibrisolvens A38、M.elsdenii strain YJ-4繁殖的方式来影响LA的氢化过程,导致TVA大量累积。DHA抑制LA的氢化具有剂量效应,少量DHA不能有效抑制LA的氢化第一步,但高剂量DHA既可以抑制LA的氢化第一步又可抑制氢化最后一步。日粮DHA和LA影响瘤胃细菌与原虫脂质中的TVA,但并不影响cis9,trans11CLA含量。瘤胃原虫和细菌可以吸收瘤胃中的TVA并通过自身细胞壁或荚膜保护TVA不被继续氢化成C18:0;同时细菌和原虫对十二指肠TVA流量的累积具有直接贡献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脂肪在瘤胃和肠道中的代谢
  • 1.2.2 乳脂的合成
  • 1.2.3 共轭亚油酸(CLA)
  • 1.2.4 PUFA 对瘤胃细菌数量及乳脂合成的影响
  • 1.2.5 瘤胃微生物分子定量技术研究
  • 1.3 存在问题与对策
  • 1.4 试验假设与试验方案
  • 1.4.1 试验假设
  • 1.4.2 试验方案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肉牛瘤胃细菌数量与 pH、VFA 相关性研究
  • 2.1 摘要
  • 2.2 引言
  • 2.3 材料与方法
  • 2.3.1 试验设计、动物饲养管理与日粮组成
  • 2.3.2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 2.3.3 数据统计分析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肉牛采食前后瘤胃pH 和VFA 的变化
  • 2.4.2 采食前后瘤胃微生物数量变化与瘤胃发酵参数之间的关系
  • 2.5 结论
  • 第三章 葵花油与鱼油组合对肉牛瘤胃发酵及细菌数量影响
  • 3.1 摘要
  • 3.2 引言
  • 3.3 材料与方法
  • 3.3.1 试验设计、动物的饲养管理和日粮组成
  • 3.3.2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 3.3.3 数据统计分析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葵花油与鱼油组合日粮对肉牛瘤胃pH 和VFA 的影响
  • 3.4.2 葵花油与鱼油组合对肉牛瘤胃细菌数量的影响
  • 3.5 结论
  • 第四章 葵花油与鱼油不同水平组合对CLA 合成前体物TVA 胃肠道累积的影响
  • 4.1 摘要
  • 4.2 引言
  • 4.3 材料与方法
  • 4.3.1 试验设计、动物的饲养管理和日粮组成
  • 4.3.2 双相指示剂的制备与投放
  • 4.3.3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 4.3.4 数据处理与统计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葵花油与鱼油不同组合对肉牛体重的影响
  • 4.4.2 葵花油与鱼油不同组合对肉牛不同脂肪酸采食量的影响
  • 4.4.3 葵花油与鱼油不同组合对肉牛瘤胃液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4.4.4 葵花油与鱼油组合对肉牛瘤胃混合细菌脂质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4.4.5 葵花油与鱼油组合对肉牛十二指肠混合细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4.4.6 葵花油与鱼油不同组合对肉牛十二指肠脂肪酸流量的影响
  • 4.4.7 葵花油与鱼油不同组合对肉牛PUFA 瘤胃氢化率的影响
  • 4.4.8 葵花油与鱼油不同组合对肉牛血浆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4.5 结论
  • 第五章 DHA 和LA 对奶牛瘤胃发酵、氢化细菌数量的影响
  • 5.1 摘要
  • 5.2 引言
  • 5.3 材料与方法
  • 5.3.1 试验设计、动物的饲养管理和日粮组成
  • 5.3.2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 5.3.3 数据统计分析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DHA 和LA 对奶牛瘤胃pH 和VFA 的影响
  • 5.4.2 DHA 和LA 对奶牛瘤胃细菌数量的影响
  • 5.5 结论
  • 第六章 DHA 与LA 对奶牛胃肠道TVA 累积的调控
  • 6.1 摘要
  • 6.2 引言
  • 6.3 材料与方法
  • 6.3.1 试验设计、动物的饲养管理及日粮组成
  • 6.3.2 指示剂的制备与投放
  • 6.3.3 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 6.3.4 数据处理与统计
  • 6.4 结果与讨论
  • 6.4.1 LA 和DHA 对奶牛消化道各段食糜pH 值的影响
  • 6.4.2 LA 和DHA 对奶牛脂肪酸采食量的影响
  • 6.4.3 LA 和 DHA 对奶牛瘤胃液 TVA 和 cis9,trans11CLA 含量的影响
  • 6.4.4 LA 和 DHA 对奶牛瘤胃原虫和细菌 TVA 与 cis9,trans11CLA 含量的影响
  • 6.4.5 LA 和 DHA 对奶牛十二指肠原虫和细菌 TVA 与 cis9,trans11CLA 的影响
  • 6.4.6 LA 和 DHA 对奶牛十二指肠 TVA 和 cis9,trans11CLA 流量的影响
  • 6.4.7 PUFA 瘤胃氢化率
  • 6.4.8 LA 和DHA 对奶牛血浆TVA 和胰岛素含量的影响
  • 6.4.9 添加LA 和DHA 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6.4.10 添加 LA 和 DHA 对奶牛乳脂 TVA 和 cis9,trans11CLA 含量的影响
  • 6.5 结论
  • 第七章 总体讨论与结论
  • 7.1 LA 和DHA 对瘤胃氢化细菌数量的影响
  • 7.2 LA 与DHA 对胃肠道微生物脂质中TVA 的调控
  • 7.3 LA 与 DHA 对十二指肠处 TVA 和 cis9,trans11CLA 流量的调控
  • 7.4 肉牛和奶牛胃肠道TVA 生物合成差异
  • 7.5 总体结论
  • 7.6 本论文创新点
  • 7.7 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Faichney(1975)非代表性食糜样品食糜重组法估计食糜流量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亚油酸对牛体内共轭亚油酸前体物累积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