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血塞通注射液协同爱通立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初步临床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医内科
作者: 方晓磊
导师: 王玉来
关键词: 经静脉溶栓,联合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急性脑卒中,急性期证候,毒损脑络,活血通络,治法,血塞通
文献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论文由文献综述、中医药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Meta分析和临床研究三部分组成。 文献综述包括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现状、中医药干预超早期脑梗死溶栓治疗的基础和现状和Meta研究进展三个部分。 Meta分析部分:通过Meta分析发现,在脑梗塞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溶栓可能优于单纯溶栓治疗,可预防严重致残。中医药联合西药溶栓二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临床研究部分: 目的:遵照国际指南开展在中医院开展对超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评价联合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爱通立和血塞通对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探索活血通络法对于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作用机制以及中医证候改善效果;验证毒损脑络学说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方法:凡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爱通立加血塞通组(A组)和对照组-爱通立组(B组),爱通立组予r-tPA50mg,爱通立加血塞通组予r-tPA50mg并加用血塞通。两组中r-tPA用法相同,均为先将总量中的8mg静脉快速推入,剩余量在1h内用静脉泵输入,总量均为50mg。溶栓后24小时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口服和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连续7天,保持其余治疗相同;爱通立加血塞通细溶栓即刻给予血塞通注射液200mg静滴,每日1次,15d为1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24h、7d、3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溶栓前、溶栓后7d、30d的中医证候特征和积分变化以及30d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并对治疗7d、30d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计数等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与爱通立组比较,爱通立加血塞通细用药后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爱通立加血塞通组溶栓后24h、7d、30d显效率分别为29.41%、52.94%和76.47%,30dBarthel指数为95~100分者占52.94%。爱通立组溶栓后24h、7d、30d显效率分别为31.25%、37.5%和43.75%,30dBarthel指数为95~100分者占25%,30d爱通立加血塞通组显效率明显高于爱通立组。治疗组各证候30d时证候例数、证候得分值均较治疗前减少,尤以血瘀证、痰证组明显,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30d时显著;治疗组30d时证候总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 结论:对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联合应用爱通立和血塞通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此法溶栓后30天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单纯应用爱通立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这可能与活血通络法(血塞通注射液)协同应用爱通立可改善中医证候特征、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抗血小板作用以及血塞通多靶点的脑保护作用有关,有必要进一步开展中医药与溶栓药早期联合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临床研究。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上篇
综述
综述一、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现状及进展
1.脑梗死病理生理学机制
2.治疗时间窗
3.病例的选择
4.溶栓方法
5.药物进展
6.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通率
7.溶栓治疗的监测指标
8.溶栓治疗的不良反应
9.应用r-tPA的几个著名国际实验结论及临床意义
10.国内现状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早期干预脑梗死的基础及现况
1.中风病发病学及证候学研究进展
2.中医药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基础
3.中医药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药理基础
4.有关三七及血塞通注射液用治脑梗死的临床报道举例
参考文献
综述三 Meta分析的研究进展
1.Meta分析的历史回顾
2.Meta分析的定义
3.Meta分析的目的
4.Meta分析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法
5.影响Meta分析结果的常见偏倚
6.Meta分析的不足和缺陷
参考文献
中篇
中医药干预急性脑梗死溶栓疗效的META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2.1 脑梗死急性期单纯中医药组与溶栓组疗效比较Meta分析
2.2 脑梗死急性期中西结合溶栓组与单纯溶栓组疗效比较Meta分析
2.3 脑梗死急性期中西结合溶栓组与单纯溶栓组致残率比较Meta分析
3.结论
参考文献
下篇
临床研究
1.前言
2.临床资料和诊疗标准
2.1 病例选择
2.2 药物选择
2.3 治疗方案
2.4 实验室检查
2.5 疗效评定
2.6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2.7 统计学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一般资料
3.2 溶栓前后CSS平均分值
3.3 溶栓后24h疗效比较
3.4 溶栓后血管再通率比较
3.5 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率比较
3.6 溶栓后7d疗效比较
3.7 溶栓后30d疗效比较
3.8 发病后30d Barthel指数比较
3.9 中医证候指标比较
3.10 实验室指标
3.11 出血或病情恶化例、死亡
4.讨论
4.1 超早期脑梗死溶栓治疗中联合应用r-tPA和血塞通的理论基础及分析
4.2 联合应用r-tPA和血塞通的临床疗效及机理分析
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附录2 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
附录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附录4 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rthel指数(BI)记分法
附录5 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1994)
致谢
个人简历
发布时间: 2005-07-11
相关论文
- [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预后影响因素临床研究[D]. 林念童.南方医科大学2012
- [2].脑梗死急性期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临床研究[D]. 谢荃.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
- [3].“毒损脑络”病机及清开灵治疗中风病干预机制研究[D]. 严华.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
- [4].急性脑梗塞中、西医研究概况和中风醒脑口服液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研究[D]. 杨冀平.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
- [5].非溶栓指征急性脑梗死治疗时间窗及中药复方中风醒脑口服液干预的临床和细胞培养研究[D]. 何迎春.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
- [6].清脑滴丸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及对脑缺血MARCKS磷酸化的调节[D]. 韩振蕴.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
- [7].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 刘振权.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
- [8].水蛭地龙提取液治疗脑梗死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 张璇.重庆医科大学2005
- [9].脑梗死患者血Aβ40、Aβ42的研究[D]. 曹红.大连医科大学2005
- [10].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D]. 李可建.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
标签:经静脉溶栓论文; 联合应用论文;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论文; 急性脑卒中论文; 急性期证候论文; 毒损脑络论文; 活血通络论文; 治法论文; 血塞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