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青少年犯罪已被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社会公害。从今年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调查报告数据来看,虽然青少年犯罪数量整体上有所下降,但在犯罪人员总体比例仍然很高,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的伟大发明,网络已经成为人类发展进步的基础设施,网络经济,网络社会,网络文化突飞猛进,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青少年一直是网络的最大使用群体,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逐渐融入青少年的生活,它特有的传播性,匿名性,虚拟性,智能性等等特点对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少年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人生观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消极网络信息,网络文化加上网络的传播方式和虚拟社会的交往方式给青少年犯罪问题带来新的特点和重大影响,挑战青少年的社会道德法律底线。因此亟需探索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新规律,减少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挥正面优势,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本文在研究当前青少年网络型犯罪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型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类型及其表现形式,并进一步分析网络型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最后从政府治理角度提出了网络对青少年犯罪影响的治理策略。关于网络和青少年犯罪的调查普遍显示,网络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包括网络不良信息文化对青少年的侵害和腐化、网络成瘾以及网络不良交往方式交互影响卞导致的青少年犯罪行为。更进一步来看,网络的负面因素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正常进行,导致他们角色认定危机、人际交往障碍以及道德情感的缺失,进而诱发青少年犯罪行为。最后依据以上提出的青少年犯罪的网络影响因素和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阻断原因,提出政府需要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创建良好社会环境;加强网络法制化建设,规范网络行为;完善国家职能,规范网络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发展青少年专门网站;加强政府指导,完善行业自律从而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减少网络不良因素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研究缘起1.1.1 选题背景1.1.2 研究意义1.2 研究现状与趋势述评1.2.1 网络成瘾研究1.2.2 青少年网络犯罪研究1.2.3 青少年网络伦理研究1.2.4 青少年网络立法研究1.2.5 研究评述与展望1.3 概念界定1.3.1 青少年1.3.2 青少年犯罪1.3.3 网络犯罪与青少年网络型犯罪1.3.4 政府治理1.3.5 社会化阻断1.4 治理与政府治理理论1.5 研究方法1.6 研究难点第2章 网络型青少年犯罪现状与特点2.1 网络型青少年犯罪现状2.2 网络型青少年犯罪特点2.2.1 犯罪主体低龄化2.2.2 犯罪手段智能化2.2.3 犯罪后果隐蔽性2.3 网络型青少年犯罪类型2.3.1 自我表现型2.3.2 愤怒与抗议型2.3.3 怨恨报复型2.3.4 经济利益驱使型2.4 网络型青少年犯罪表现形式2.4.1 以网络为工具实施犯罪行为2.4.2 以网络为目标的犯罪行为2.4.3 网络影响的犯罪行为2.4.4 网络不良交际导致犯罪第3章 网络型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3.1 青少年社会化阻断3.1.1 角色认同危机3.1.2 人际交往障碍3.1.3 道德情感缺失3.2 家庭、学校网络教育缺失3.2.1 家庭教育与网络型青少年犯罪3.2.2 学校教育与网络型青少年犯罪3.3 消极的网络文化环境3.3.1 网络暴力文化3.3.2 网络色情文化3.3.3 网络不良交往方式3.4 网络政策法规不健全3.4.1 网络型青少年犯罪政策法规不健全3.4.2 网络建设与网络行为规范制度体系不健全3.4.3 网络不良信息治理瓶颈第4章 网络型青少年犯罪政府治理现状与问题4.1 网络型青少年犯罪政府治理概述4.1.1 "治理"新含义与政府治理4.1.2 网络型青少年犯罪政府治理4.2 网络型青少年犯罪政府治理现状4.2.1 政策法规4.2.2 机构设置4.2.3 网络环境专项整治活动4.3 网络型青少年犯罪政府治理存在的问题4.3.1 网络立法不完善4.3.2 政府行政职能不完善4.3.3 政府引导行业自律效果不佳4.3.4 社会监督力量薄弱第5章 网络型青少年犯罪的政府治理对策5.1 加强网络法制化建设,规范网络行为5.2 完善国家职能,规范网络管理5.3 加强政府指导,完善行业自律5.4 加大资金投入,发展青少年专门网站5.5 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健康良好的现实和虚拟社会环境结语参考文献致谢卷内备考表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青少年论文; 网络型犯罪论文; 政府治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