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赋是与诗、词、曲等并列而谈的文学体裁,它以其汉大赋的发展高峰,给与后世文学作品的营养,以及历代各种类型的发展嬗变,而获得了愈来愈多的学术注意。但是作为被研究的对象,赋有个一直被有意无意忽略的区域,并在其中已经求得了令人惊喜的发展空间:除了历代各种类型的独立赋作,宋元以后,赋还大量寄存于传奇、话本、戏曲、古典小说等其他通俗文体中。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在明代著名的小说中以赋作的形式存在的段落,一般的标志为在“但见”、“怎见得”、“有赋为证”等此类领起语带动之下的文字板块部分,诗、词、曲、歌谣等韵文除外。其基本特点是:有领起语;以骈语为主的骈散结合的句式,惯用赋体对,连珠对,隔句对,四字句总分粘连对形式等;有的押韵有的不押;长于罗列和铺陈;有的以完整赋文出现,有的以段落形式出现,有的只以几个句子出现;往往在篇末用“正是”“真是”等字标出四句诗或两句短诗;与文人赋相同之处在句式词语上,但又因为其不避重复、雅俗相间、文白混杂而迥别于文人赋。本文研究目的主要是在明代小说的大发展时期,雅赋和俗赋附着于小说这个载体后所承担的功能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两个支流在穿越其他文体的地盘中怎样融入、嬗变,怎样挥洒着属于自己的色彩。笔者以赋为主线,贯穿明代具有代表性的几部小说,从文献学的角度选取了较为可靠的版本,通过对散落在其中的赋作片段作客观的综合、归纳、分析、对比、述评等方法,根据文本中含赋的真实情况,探讨了它各方面的应用及价值,提供了从明代赋史和小说文体以及民俗学等新的视角来研究这些被忽略的赋作段落的价值。本论文通过考察发现:赋作在明代小说中的繁盛局面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蜕变过程;赋不仅对小说有文本之内的意义,如俗赋除了和诗词曲等在小说中起到了作为韵文的一般作用,俗赋还承担了其他韵文文体不能承担的任务,如对于世态风俗的细致描绘,对于村夫走卒等下层人民的大量活泼描写等等;俗赋还发挥了更多的文本之外的影响,如关于明代社会大量的民俗学资料都可以在赋段落中找到,并在更生动更直观的画面描写方面胜于有关的历史记,还可以为前代中就露出端倪的赋对诗词等韵文题材的灌溉提供文学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