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斜面导板治疗下颌后缩TMJ的MRI及其对牙颌面综合效应的研究

固定斜面导板治疗下颌后缩TMJ的MRI及其对牙颌面综合效应的研究

论文摘要

安氏Ⅱ1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在诊断及治疗上比较复杂,尤其是下颌后缩。由于下颌骨被迫性后移位,造成肌位、牙位和关节位不一致,影响口颌系统的正常功能及颜面美观。早期使用功能性矫治器进行治疗,可以促进牙、牙合、颅、面的生长发育。本研究使用固定斜面导板矫治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的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儿童,探讨固定斜面导板的临床效果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医师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目的:1.通过核磁共振(MRI)影像技术,观察固定斜面导板刺激髁突和关节窝的改建情况以及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变化。2.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固定斜面导板治疗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的牙颌面综合效应。方法:实验组选取13例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的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儿童,使用固定斜面导板进行Ⅰ期骨矫形治疗,平均治疗7.3个月。通过对MRI片以及头颅侧位定位片的测量分析,观察固定斜面导板对TMJ、颌骨、牙列生长的影响。对照组选取10例类似错牙合病例,未接受任何功能矫形治疗,同期进行了牙列排齐的固定正畸治疗。结果:1、固定斜面导板治疗下颌后缩过程中,实验组13位儿童在T2期(固定斜面导板平均治疗3个月)MRI片上均可观察到髁突后上部软骨增生,髁突软骨增厚左侧0.86±0.19mm,右侧0.83±0.20mm,左右两侧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髁突发生了适应性改建,而且两侧髁突作为连动关节,改建情况基本一致。2、关节窝改建存在大的个体间差异,实验组中有4例可见到关节后结节的前缘下方有新骨沉积的双轮廓影像。此为关节窝改建的证据。其他病例观察不明显。3、实验组经固定斜面导板矫治,在T1期关节前间隙减少,关节后间隙增大,以致间隙指数明显增加,与T0期相比髁突位置明显向前移位(aP <0.01)。T2期间隙指数开始逐渐减小,髁突部分回到关节窝内(bP <0.01)。T3和T0期关节间隙指数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cP >0.05),治疗前后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无明显变化,恢复了生理的髁-窝关系。4、固定斜面导板平均治疗7.3个月后,恢复了正常的覆牙合覆盖以及磨牙远中关系。覆盖总的减少量为6.12mm,其中骨性因素改善了2.81mm,占骨牙效应的45.92﹪,牙性因素改善了3.31mm,占骨牙效应的54.08﹪。磨牙关系变化量为5.03mm,其中骨性因素改善了2.81mm,占骨牙效应的55.86﹪,牙性因素改善了2.22mm,占骨牙效应的44.14﹪。5、固定斜面导板能刺激下颌骨生长,SNB角,Pg到OLP平面的距离,下颌体长度(Go-Me)均显著增加。反映上颌骨变化的指标SNA角和A到OLP的距离,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但从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可以看出固定斜面导板对上颌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6、固定斜面导板刺激髁突垂直向的生长作用显著,髁突有效生长量是对照组的3倍,从而引起下颌骨升支高度(Co-Go)和下颌骨综合长度(Co-Pg)增加。固定斜面导板对髁突矢状方向影响不大。7、固定斜面导板矫治后,前面高、后面高、前下面高增加,面部比例恢复协调,改善了Ⅱ类骨面型。结论: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的安氏Ⅱ1类下颌后缩儿童,早期使用固定斜面导板使下颌骨被迫持续前伸,刺激咀嚼肌兴奋产生矫治力,并传递至牙齿、颌骨。通过功能性颌骨矫形作用增加了下颌骨综合长度、升支高度以及下颌体长度,促进了下颌矢状向和垂直向生长发育,改善了骨面型,这与髁突发生了适应性改建有很大关系,关节窝改建存在个体差异,治疗后髁突恢复了生理的髁-窝关系,与治疗前相比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无明显变化。

论文目录

  •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正文
  • 实验一固定斜面导板治疗下颌后缩儿童TMJ 改建的MRI 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实验二固定斜面导板治疗下颌后缩儿童牙颌面综合效应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简历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固定斜面导板治疗骨性下颌后缩髁突形态及位置变化的核磁共振研究[J]. 口腔医学 2008(05)
    • [2].改良固定斜面导板矫治第二磨牙正锁牙合的疗效观察[J]. 口腔医学 2014(09)
    • [3].下颌连冠斜面导板矫治替牙期前牙反[J].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6)
    • [4].局部固定式斜面导板在颜面不对称畸形矫治中的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 2009(06)
    • [5].连续开大垂直曲结合下颌联冠斜面导板在前牙反中的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08(12)
    • [6].改良下颌联冠斜面导板在替牙期个别前牙反矫治中的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12)
    • [7].固定式斜面导板在安氏Ⅱ类错合畸形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北方药学 2011(08)
    • [8].下颌渐进式后退动物模型的建立[J]. 口腔医学研究 2012(10)
    • [9].改良固定斜面导板矫治安氏Ⅱ类畸形伴后牙锁牙合的临床研究[J]. 口腔医学 2011(02)
    • [10].改良固定斜面导板矫治第二磨牙正锁的疗效评价[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18)
    • [11].固定矫治器配合下颌联冠斜面导板矫治安氏Ⅲ类错合[J]. 中国医药导报 2010(07)
    • [12].改良固定斜面导板在安氏Ⅱ类伴下颌后缩深覆治疗中的应用(附30例分析)[J]. 福建医药杂志 2010(06)
    • [13].斜面导板早期矫治前牙反63例临床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09(07)
    • [14].上颌平斜面导板应用于Edgewise技术矫治安氏Ⅱ类错的研究[J]. 黑龙江医药 2008(03)
    • [15].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快速矫正乳前牙反颌的效果[J]. 安徽医学 2016(12)
    • [16].下颌渐进式后退对髁突软骨厚度的影响[J].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02)
    • [17].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矫治器在儿童前牙反颌治疗的效果[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7(09)
    • [18].应用固定斜面导板打开咬合前后髁突位置变化的CT评价[J]. 转化医学杂志 2012(03)
    • [19].后牙双斜面导板矫治器对生长期大鼠下颌形态的影响[J].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2)
    • [20].骨性下颌后缩引导下颌向前颞下颌关节变化的核磁共振表现[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8(10)
    • [21].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用于儿童乳牙期、替牙期前牙反颌矫正的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36)
    • [22].下颌联冠斜面导板矫治前牙反合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工程 2011(10)
    • [23].分裂簧式改良斜面导板矫治恒牙列后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软组织变化分析[J]. 中国美容医学 2018(02)
    • [24].后牙双斜面导板矫治器对大鼠髁突Ⅱ型胶原和VEGF表达的影响研究[J]. 口腔医学研究 2019(04)
    • [25].用固定斜面导板打开咬合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疗前沿 2013(01)
    • [26].固定斜面导板结合直丝弓矫治下颌后缩型深覆深覆盖[J]. 实用医学杂志 2008(11)
    • [27].一种矫治乳前牙反牙合的下颌联冠牙合垫斜面导板矫治器的制作和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 2018(07)
    • [28].上颌平面导板(或斜面导板)对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影响[J]. 当代医学 2009(24)
    • [29].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在乳前牙反合矫治中的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 2010(16)
    • [30].斜面导板配合后牙垂直牵引对面高的影响[J]. 广东牙病防治 2012(03)

    标签:;  ;  ;  ;  ;  

    固定斜面导板治疗下颌后缩TMJ的MRI及其对牙颌面综合效应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