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依恋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

青少年依恋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

论文题目: 青少年依恋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作者: 陈丽君

导师: 程利国,叶一舵

关键词: 青少年,依恋风格,发展特点,学校适应

文献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以初一到高三的中学生为被试,采用王黎编制的依恋问卷、Scheier andCarver修订的社交焦虑量表、学习能力感测试问卷、吴武典的学生在校生活状况问卷的学生在校行为子量表、自编的行为问题教师问卷共5个工具对青少年的依恋发展特点和学校适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目的旨在了解青少年依恋风格的分布状况和发展性特征,探讨家庭依恋与朋友依恋两种不同依恋的关系,以及初步地分析青少年依恋对他们的学校适应是否存在预测作用。 对555名中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 1. 整体的分布情况中,家庭依恋和朋友依恋安全型依恋风格的比例高于其他类 型分别所占的比例。 2. 在依恋的亲和性和焦虑性这两个纬度上,不同年级的变化并没有呈现单一方 向的变化。 3. 家庭依恋和朋友依恋这两种不同的依恋关系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的风格 是具有迁移性的,但也是相对独立的,异变因素仍然存在。 4. 依恋风格安全者在学校适应方面较不安全者来的优越,并且还得知,相对于 学校适应而言冷漠型是一种仅次于安全型的“亚安全型”。 5. 依恋对学校适应有部分的预测作用;朋友焦虑性在学校适应的各方面所做的 贡献都是最大的,家庭依恋的两个纬度仍然有起作用。

论文目录:

内容提要

Synopsis

中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 关于依恋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

1.1 依恋的性质与发展

1.1.1 依恋的界定与特征

1.1.2 依恋的发生、发展机制

1.2 依恋对社会性发展影响的研究

1.2.1 依恋与认知品质、应对策略

1.2.2 依恋与人际交往

1.2.3 依恋与人格发展

1.3 对依恋研究的简评

2. 学校适应内涵及测量指标的确定

2.1 心理学领域中的适应概念

2.2 本研究中学校适应的界定

2.3 本研究中学校适应的指标

2.4 依恋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3. 假设的提出和研究的目的

3.1 假设的提出

3.2 研究的目的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4. 研究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工具

4.3 测试步骤

4.4 统计分析

4.5 预测结果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5. 青少年依恋特点的研究

5.1 青少年依恋的分布特点

5.1.1 依恋风格的确定

5.1.2 家庭依恋风格的分布特点

5.1.3 朋友依恋风格的分布特点

5.2 不同依恋风格青少年在性别、学校、年级、家庭所在地状况的比较

5.2.1 家庭依恋风格在性别、学校、年级、家庭所在地状况的总体比较

5.2.2 青少年家庭依恋的发展性比较

5.2.3 家庭依恋风格在性别、学校、年级、家庭所在地状况的总体比较

5.2.4 青少年朋友依恋的发展性比较

5.3 家庭依恋—朋友依恋的联合研究

5.3.1 两种不同依恋的转化分析

5.3.2 青少年亲和性和焦虑性的发展性比较

6. 青少年依恋与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

6.1 不同年级、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在学校适应上的差异

6.2 青少年不同依恋风格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6.3 青少年依恋的亲和性和焦虑性纬度对学校适应的预测分析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和研究结论

7. 综合讨论

7.1 青少年依恋的分布特点

7.2 不同依恋风格青少年在性别、学校、年级、家庭所在地状况的比较

7.3 家庭依恋—朋友依恋的联合研究

7.4 青少年依恋与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

7.4.1 不同是否独生子女、性别、年级在学校适应上的差异

7.4.2 青少年不同依恋风格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7.4.3 青少年依恋的亲和性和焦虑性纬度对学校适应的预测分析

8. 研究结论

9.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发布时间: 2005-09-27

参考文献

  • [1].大学生如何有效应对“不安全型成人依恋”恋人的探索性研究[D]. 胡立伟.河北师范大学2014
  • [2].青少年道德自我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D]. 唐莉.西南师范大学2005
  • [3].青少年生命认知与依恋类型相关研究[D]. 李倩倩.长江大学2013
  • [4].大学生社会创造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胡靖宜.华中师范大学2008
  • [5].Cultural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 of Relationalsocial Victimization and Coping Skills: A Cross-cultural Investigation of Africans and Western Student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D]. Tarawali James Edwin Kapr.山东师范大学2010
  • [6].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学习风格因素的影响[D]. 绳薇.浙江大学2006
  • [7].依恋、情绪与创造性的关系[D]. 骆素萍.首都师范大学2009
  • [8].吉林大学不同专业本科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与影响因素分析[D]. 边巍巍.吉林大学2010
  • [9].大学生学习能力的量表编制与现状测查研究[D]. 林国耀.福建师范大学2006
  • [10].山西省大学生SCL-90的常模建立[D]. 王彦如.山西大学2003

相关论文

  • [1].青少年依恋、自我概念与学业成就的关系[D]. 尚秀华.东北师范大学2007
  • [2].青少年依恋的测量及其与自尊、社会适应性关系研究[D]. 琚晓燕.浙江师范大学2005
  • [3].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依恋的关系[D]. 刘永芳.山东师范大学2005
  • [4].青少年依恋和自我概念、受欺负状况的关系[D]. 张小妮.首都师范大学2006
  • [5].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D]. 金艳.江西师范大学2006
  • [6].青少年依恋发展性研究[D]. 史朝霞.南京师范大学2006
  • [7].依恋理论的人际关系说及其实用意义[D]. 姜凌云.南京师范大学2006
  • [8].青少年依恋及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 张咏梅.苏州大学2006
  • [9].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D]. 田瑞琪.上海师范大学2004
  • [10].青少年依恋、自尊及其二者关系的发展性研究[D]. 宋海荣.华东师范大学2004

标签:;  ;  ;  ;  

青少年依恋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