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仿真系统论文-周国志

微观仿真系统论文-周国志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观仿真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观交通仿真系统,仿真模型,信号交叉口

微观仿真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周国志[1](2019)在《面向信号交叉口的微观交通仿真系统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居民私家车保有量在过去的十年间增长了四倍多,居民的交通需求发生了爆炸式的增长,远远超过了现有城市交通网络服务能力。由此导致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交通事故率增加等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健康发展的顽疾。交通仿真技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相比于其他交通分析技术,计算机交通仿真技术具有很多非常明显的优势,伴随着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交通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首先,本文对国内外微观交通仿真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现阶段对微观交通仿真研究的取得的成就和不足进行了概括。通过对城市道路交通流特性的分析,建立了系统的仿真模型框架,包括交叉口描述模型、车辆产生模型、交通规则模型、信号灯影响下的车辆跟驰模型、交叉口内车辆转向轨迹模型以及评价指标模型。本文对车辆跟驰模型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在对比分析现有的多种跟驰模型的优势与不足之后,选用了信号灯影响下的IDM模型作为本文所开发系统的跟驰模型。随后,本文基于面向对象的方法,用C#的开发工具Visula Studio 2015开发了面向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微观仿真系统。详细的工作包括:对仿真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系统总体结构和流程的建立、主要类的设计、主要模块的实现。该仿真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交互界面,能支持用户向系统中输入信号配时参数和交通流参数。图形界面方便用户直观的观察仿真过程,包括交通流运行的实时动画、信号灯显示状态和车辆运行速度变化。一次仿真结束后,系统会输出包括交叉口延误、车辆行程时间等仿真评价指标。最后,本文介绍了一个信号交叉口的仿真案例,用户可以直观的观察到交叉口内的交通流运行状况,并通过输出的评价指标对信号配时进行优化。本文对信号交叉口影响下的IDM模型进行了验证,初步证明了 IDM模型应用在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5)

牛文学,谢枝花,黎伟[2](2019)在《人本城镇化系统建模及仿真分析——基于微观时间配置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人的发展理念,从个体微观时间分配角度将政府、企业和人口统一纳入研究框架,分析了政府、企业决策对个人时间分配的影响,建立了主体行为模型.仿真模拟结果表明,政府对企业和对人口的政策都终将对人口时间配置策略构成影响,影响个体在城镇化进程的发展状况.另外,城乡差异和个体选择偏好差异也是影响人口在城镇化进程中个体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9年10期)

赵晓艺,唐国磊,宋向群,于菁菁,于旭会[3](2019)在《客货滚装码头作业系统智能体微观仿真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沿海客货滚装码头作业系统属于复杂随机动态物流系统和道路交通系统,难以用数学方法进行有效描述,综合应用智能体建模技术和微观交通仿真技术,建立客货滚装码头作业系统智能体微观仿真模型,对其生产作业流程和交通流进行模拟.本模型可获得土地利用、作业效率、旅客安全、绿色生态等定量指标,用于定量评估客货滚装码头陆域布局方案、生产作业调度等.实例证明,客货滚装码头作业系统智能体微观仿真模型可用于定量评价客货滚装码头规划与布置方案的关键指标,从而为客货滚装码头规划与布置方案优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闵大为[4](2018)在《一个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微观交通仿真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交通拥堵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交通部门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对解决措施进行评价。微观交通仿真系统通过建模和推演,能够再现交通流运行状况,可以为解决措施提供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实验室的一个仿真开发包,并结合研究生期间的.仿真开发工作,实现了一个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微观交通仿真系统。该系统的模块分布在内核层、工具层、应用层这叁个层次中,能够提供标准化的Web服务,可以支持Web端的二维和叁维交通仿真。具体而言,该系统有以下特色:1)构建了较多功能模块:设计并实现了交通信号灯模型;增加了多个地图解析器;增加了交通评价模块,并引入了交通拥堵指数评价指标;实现了多种仿真推进器;提供了仿真运行状态监听机制。2)能够解决数据缺失的痛点问题:可以自动构建四岔口的交通信号灯组;可以基于道路中心线自动构建路网拓扑;可以基于部分道路的车流量推测整个路网的车流量状况。3)提出了一个加权交通需求融合框架:该模型可以使多种数据源的输入和使用得到统一,可以方便地满足多数据源之间的融合、切换、互补等需求。4)具有实际使用价值:基于该系统对乌鲁木齐东外环高架进行了仿真实验,分析了该区域的拥堵成因,研究了封闭不同匝道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个联合封闭的拥堵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1-01)

王亚培,韩旺,陈艳艳,陈宁,方珊珊[5](2017)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微观交通仿真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高速公路收费站处的微观交通仿真技术及基本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的研究,构建高速公路微观交通仿真系统,以期为今后对高速公路收费站处的交通组织研究提供帮助。基于中国学者对车辆微观仿真模型的研究及部分合理性推导,设计针对高速公路收费站附近区域交通流特性的车辆仿真系统,系统由道路设施模型、车辆生成模型、车辆跟驰模型、判断型车道变换模型、强制型车道变换模型、停车模型和重启动模型组成。系统在广州南沙港快速线仑头收费站进行初步模拟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排队长度校核指标误差在10%以内,初步验证了系统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与经济》期刊2017年03期)

王志强[6](2015)在《基于事件驱动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置微观仿真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网络层面出发,将列车运行过程仿真与客流出行过程仿真结合在一起,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营及故障应急处置过程的微观仿真问题。分析了仿真系统的类结构、事件驱动模型的建立和仿真算法的总体流程等内容,设计开发了应急处置微观仿真系统,并以列车故障救援为例,对其处置过程的影响和效率进行了对比评价。采用微观仿真技术,可将完整的网络客运过程再现,实现精细化统计众多时间和效率指标,为处置方案的分析、决策和评价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15年11期)

韩松[7](2015)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人流微观仿真模型和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各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出行时不可缺少的交通方式。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作为轨道交通网络中的节点,具有客流密度大、列车运行间隔时间短等显着特点。为了预测设计的轨道交通车站是否能够满足近期或远期的客流需求,评价既有轨道交通车站的服务水平,需要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的行人流进行仿真。目前,既有的仿真系统大多数只能针对某一个具体的轨道交通车站进行仿真,无法将仿真运用于其他车站。因此,研究一种通用的仿真模型和系统,来满足轨道交通网络中不同车站的仿真,找出不同车站的能力瓶颈点,提高乘客在车站内的出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结构以及乘客在车站内的活动流程。将乘客在车站内的行为划分为:决策行为和活动行为。总结了轨道交通车站的设施设备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行人在车站的不同设备处,表现出来的不同行为特征。然后,根据轨道交通车站设施设备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层模拟”的方法,将车站内不同的设施设备抽象化,建立了通用的仿真模型。模型包括:轨道交通车站环境仿真模型、列车仿真模型、行人仿真模型。根据行人流在轨道交通车站内的行为特征,构建了轨道交通车站内行人流各种典型活动的仿真模型。其次,针对轨道交通车站内的乘客移动特点,建立了乘客感知移动模型。通过计算乘客在移动过程中获取的路径效益、视野效益、类型效益,来量化乘客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使乘客的移动更加符合在车站内的实际情况。模拟了轨道交通车站内乘客的自由走行、避让、超越、跟随、交换位置等一系列微观行为。最后,为了验证模型与系统的通用性。本文利用开发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通用仿真系统,模拟了一个地铁站的设施设备环境,对车站内的行人流进行了微观仿真。分析了乘客个体在地铁站内各种活动的微观行为特征,以及行人流反映出的宏观行为特征。通过仿真结果与现实情况的对比,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5-05-18)

罗晓丽[8](2015)在《叁维微观交通仿真系统中的交互手势设计与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城市交通宏观规划与调控则更是处于跨越式的发展阶段,人工的现场交通指挥已不能满足交通事业的发展需求,而叁维交通仿真系统集成了多项计算机技术,可以动态地、真实地仿真交通流和交通事故等各种交通现象,重现交通流的时间和空间的动态变化,透彻地分析研究车行人、驾驶员、道路、车辆等交通的动态特征,有效而实时地进行交通组织与管理、交通规划、交通能源节约等方面的研究。由于现有的叁维交通仿真系统是基于鼠标和键盘运行的,交互能力比较差。而多点触控手势能够将用户的视觉与触觉巧妙的结合起来,实现了多用户、多触点、同一时间与计算机及多媒体进行自然交互,符合人的行为学特点与认知学特点,增强了人机交互的直观性、用户体验感,方便了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现阶段多点触控技术主要受限于两方面的发展:一是硬件方面,主要有系统采用的硬件技术种类、环境的限制、运行的流畅度以及运行流畅前提下可支持的触摸点数等;二是软件方面,主要涉及到多点触控的实现方式、触点的追踪识别、建立通用合理的多点触摸手势库、建立系统容错机制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介绍了Windows下的多点触控系统环境的搭建,研究了多点触摸环境中的手势设计与识别算法以及关于OSG(OpenSceneGraph)中Widget、HUD、纹理渲染、图形绘制等场景交互管理。本文对核心触摸手势的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设置触点轨迹和触摸时间的双阈值的方法来提高手势识别的精确性与准确性,防止突增杂点的误判断,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健壮性,减缓了因操作过快而产生的抖动。叁维交通仿真系统中的手势识别模块将统计分析算法和模板匹配算法相结合,来解决静态和动态手势的识别问题,并在此系统中引入Widget、Pick、HUD以及纹理渲染,进一步提高了叁维交通仿真系统用户的沉浸感。(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5-05-04)

张鸽[9](2015)在《基于Agent的微观交通仿真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系统中所容纳的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多。而这也使得在实际交通环境中,进行交通优化方案方面的探索变得十分的困难。面对这样的问题,利用计算机相关技术对交通系统运行进行仿真模拟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对实际交通系统中车辆模型结构、相关数据及驾驶行为原理的研究和归纳,建立了车辆的Agent模型、产生模型及行为模型等,同时通过对实际交通系统中路网元素的分析,建立了具有良好适应性的路网描述模型。在方便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上,实现了多变交通环境下对交通运行过程的仿真,同时对仿真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记录,以便于进行分析,最终能够实现为优化交通方案提供数据及其他方面的参考。论文首先对仿真系统的静态模型部分进行了整理,包括车辆Agent的模型、交通规则以及路网描述等模型。通过对实际车辆进行抽象和简化,并考虑Agent特性,先建立了车辆Agent的物理模型,能够较准确的表示实际交通系统中复杂多样的车辆组成。随后对实际交通系统中的路网元素进行了建模,将路网元素按照几何特征的不同分为几类,可以通过自由组合形成形式多样的双车道路网描述文件。同时将交通控制元素添加在相应部分中,可在编辑路网描述文件、设置元素属性的同时,对交通控制元素的属性进行控制和修改,以方便实现不同交通控制条件下的运动仿真。在此基础上对常用几种交通规则进行了整理和建模。其次,对仿真系统运行中所涉及的模型进行了建模,包括车辆产生、车辆行为等模型以及路径算法的实现。通过对在发生时随机赋予车辆不同的随机状态,以实现更接近于实际交通系统中的车辆表现。随后选取了较为典型的叁种行为,对其行为模型进行分析、描述和讨论,并利用Agent特性讨论其决策实现。之后在系统中设置了固定路径以及最短路径算法优先两种路线选择的方式,前者优先级高。最后,设计实现了交通仿真系统,包括地图编辑模块和仿真控制模块。在地图编辑模块中除包含常规的路网元素绘制功能外,还设置了旋转、删除、替换等对路网元素的操作,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路网描述。在仿真控制模块中设置了对仿真过程进行控制的相应功能。通过利用仿真系统对实际案例进行仿真,证明该系统能够满足常用交通环境下的仿真需求,并且可以提供相应的数据,形成结论支持对实际交通系统的优化和改进。(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宋竹,秦志光,邓伟伟,赵玉平[10](2015)在《微观交通仿真系统的近邻查询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现有微观交通仿真系统中,由于采用基于链表的方法处理近邻查询导致的查询效率和可扩展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树的近邻查询算法。该算法借鉴了数据库中近邻查询算法的思想并结合了链表结构的优点,在叶子节点维护了其存储的数据单元(即车辆)关系的索引结构,以达到快速查询车辆所在车道的前后车的目的。同时,在假设车辆随机分布的前提下,构建了一个数学模型,根据道路的属性和道路中车辆的数量,计算查询目标车辆的邻近车辆所需的最短平均查询长度,并通过此最短查询长度推导算法参数的最优值。理论分析和对比仿真实验显示,衡量该算法的主要指标:即仿真每个车辆的平均时间消耗,在叁类常见的交通参数设置(正常的、较拥堵的和拥堵的)下较链表和B+树分别降低了64.2%和12.8%。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更适用于大规模微观交通仿真系统。(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5年02期)

微观仿真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人的发展理念,从个体微观时间分配角度将政府、企业和人口统一纳入研究框架,分析了政府、企业决策对个人时间分配的影响,建立了主体行为模型.仿真模拟结果表明,政府对企业和对人口的政策都终将对人口时间配置策略构成影响,影响个体在城镇化进程的发展状况.另外,城乡差异和个体选择偏好差异也是影响人口在城镇化进程中个体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观仿真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周国志.面向信号交叉口的微观交通仿真系统开发[D].北京交通大学.2019

[2].牛文学,谢枝花,黎伟.人本城镇化系统建模及仿真分析——基于微观时间配置视角[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

[3].赵晓艺,唐国磊,宋向群,于菁菁,于旭会.客货滚装码头作业系统智能体微观仿真建模[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9

[4].闵大为.一个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微观交通仿真系统[D].浙江大学.2018

[5].王亚培,韩旺,陈艳艳,陈宁,方珊珊.高速公路收费站微观交通仿真系统设计[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7

[6].王志强.基于事件驱动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置微观仿真系统[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

[7].韩松.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人流微观仿真模型和系统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8].罗晓丽.叁维微观交通仿真系统中的交互手势设计与识别[D].长安大学.2015

[9].张鸽.基于Agent的微观交通仿真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10].宋竹,秦志光,邓伟伟,赵玉平.微观交通仿真系统的近邻查询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5

标签:;  ;  ;  

微观仿真系统论文-周国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