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胶州湾位于胶南构造带东北端与胶莱坳陷接合处,具特殊大地构造背景。通过该区广泛出露的浅成侵入岩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物质来源和形成过程,对于研究该区地质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采自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及邻区薛家岛及团岛的23个岩石样品进行了岩石切片和偏光显微分析、全岩化学分析、等离子体光谱分析和等离子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岩石总体上分为两类,以花岗斑岩、正长斑岩为代表的酸性岩和以煌斑岩为主的中基性岩,属钾玄岩—高钾钙碱性系列。根据岩石接触关系,研究区岩浆岩形成的先后顺序为火山岩→深成侵入岩→浅成侵入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闪斜煌斑岩)。酸性岩类主要为碱长花岗岩和正长斑岩,具富硅、碱、贫铁镁的特征,从微量元素组成看,以富集LILE、LREE为特征,稀土分布模式为右倾型,(La/Yb)N=9.22~27.37,δEu =0.16~0.97。岩石具有与A型花岗岩相似特征,形成于造山后相对稳定的拉张构造环境,岩浆起源于下地壳,其成岩模式可能与同化混染—分离结晶过程有关。中基性脉岩类主要为粗安岩、玄武粗安岩、粗面玄武岩和玄武岩,具有富LILE,贫HFSE的微量元素组成和右倾型的稀土元素分布型式,略具Ce正异常。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中基性岩源于受俯冲组分改造的上地幔,源区可能因为受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而混染了部分壳源物质,本区岩石主要为上地幔岩浆低程度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前言1 绪论1.1 研究意义及选题依据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1.3 研究内容及开展工作1.4 样品来源及分析方法2 区域地质概况2.1 地貌特征2.1.1 陆地地貌2.1.2 海岸地貌2.1.3 海底地貌2.2 区域地层概况2.2.1 元古界胶南群2.2.2 中生界侏罗系及白垩系2.2.3 新生界第四系2.3 区域构造背景2.3.1 褶皱构造2.3.2 断裂构造2.4 岩浆岩研究概况2.4.1 艾山阶段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侵入体2.4.2 崂山阶段酸碱性杂岩各次岩体3 浅成侵入岩的基本特征3.1 岩浆岩的侵位顺序3.2 岩相学特征4 地球化学特征4.1 酸性浅成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4.1.1 主要元素组成4.1.2 CIPW 标准矿物计算4.1.3 岩石化学指数4.1.4 岩石分类及岩系划分4.1.5 稀土元素特征4.1.6 微量元素特征4.2 中基性浅成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4.2.1 主要元素组成4.2.2 CIPW 标准矿物计算4.2.3 岩石化学指数4.2.4 岩石分类及岩系划分4.2.5 稀土元素特征4.2.6 微量元素特征5 岩浆演化及成因5.1 酸性浅成侵入岩成因探讨5.1.1 构造环境5.1.2 岩石成因5.2 中基性浅成侵入岩成因探讨5.2.1 构造环境5.2.2 岩石成因6 结论6.1 主要结论6.2 存在问题致谢参考文献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青岛论文; 胶州湾论文; 浅成侵入岩论文; 岩石学论文; 地球化学论文; 成因论文;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及邻区浅成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