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核病菌论文-殷培峰,孙骁,步显勇,向玉勇,柴新义

菌核病菌论文-殷培峰,孙骁,步显勇,向玉勇,柴新义

导读:本文包含了菌核病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基因表达谱,高通量测序,致病基因

菌核病菌论文文献综述

殷培峰,孙骁,步显勇,向玉勇,柴新义[1](2019)在《小粒性菌核病菌侵染桑椹表达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明桑椹小粒性菌核病病原菌侵染初期基因表达特征。方法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病原菌转录组进行测序,构建了样品cDNA文库。结果 reads序列拼接后共获得14446个Unigenes。在NR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14357个Unigenes被注释,包含5种真菌,数目最多的是核盘菌,其次为富克葡萄孢盘菌。经GO分析,生物学功能主要为结合、催化、分子结构和运输等。生物学通路注释到208个Pathway,包含基因数较多途径为代谢通路,核糖体和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等。结论致病基因筛选发现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几丁质酶等致病基因都获得表达。(本文来源于《泰山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祝久香,黎继烈,申爱荣,严准,余永廷[2](2019)在《油菜菌核病病菌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防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涂布平板法和对峙培养法,从油菜菌核病发生区健康油菜根际土中筛选到1株对油菜菌核病病菌具有较强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HX-140。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HX-140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菌株HX-140对供试8种病原真菌有显着的拮抗作用,抑菌率均大于60%,对温度、NaCl和pH的耐受范围较广;其浓度为1×108 cfu/mL的发酵液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最佳,在离体油菜叶片上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为65.51%,在盆栽试验中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为62.22%。(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9年09期)

徐雪亮,刘子荣,黄衍章,刘小娟,陈庆隆[3](2019)在《不同杀菌剂对油菜菌核病菌的防治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适合江西省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防治的杀菌剂,采用菌落直径法和大田常规喷雾法,分别研究了8种化学杀菌剂对油菜菌核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核病菌对戊唑醇、咪鲜胺、氟啶胺、多菌灵、啶酰菌胺、腐霉利和吡唑醚菌酯均表现出高度敏感,EC50在0.005~0.174μg/mL,对代森锰锌不敏感。田间防治效果表明,腐霉利、多菌灵、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效果较好,防治效果分别为86.44%、82.48%、81.35%和77.40%。(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范文忠,杨静,郑玉石[4](2019)在《不同复配杀菌剂对人参菌核病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联苯吡嗪菌胺等复配对人参菌核病防效。[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方法,以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复配杀菌剂对人参菌核病菌的毒力及田间防效。[结果]联苯吡嗪菌胺与啶酰菌胺复配剂对人参菌核病联合毒力为增效;增效系数为7.08,最佳配比为1∶10时,田间试验防效75.93%。联苯吡嗪菌胺与丙硫菌唑复配剂对人参菌核病联合毒力为增效,最佳配比为1∶10时,增效系数为5.06,田间试验防效82.35%。联苯吡嗪菌胺与氟啶胺复配杀菌剂对人参菌核病联合毒力为增效,最佳比例为20∶1时,增效系数为3.74,田间试验防效72.06%。[结论]联苯吡嗪菌胺与啶酰菌胺、丙硫菌唑、氟啶胺二元复配防治人参菌核病具有增效作用,可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9年04期)

杨士杰,占军平[5](2018)在《不同药剂对辣椒菌核病菌的抑制效果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戊唑醇、咯菌腈、烯酰吗啉、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分别设置0.01μg/mL、0.1μg/mL、1μg/mL、5μg/mL、10μg/mL、100μg/mL浓度开展辣椒菌核病抑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戊唑醇对辣椒菌核病菌的抑制率相对较高,其次为咯菌腈、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烯酰吗啉对辣椒菌核病菌的抑制效果相对较低。回归分析可知,戊唑醇对辣椒菌核病菌的ED50值为0.65μg/mL,表现低抗;苯醚甲环唑、啶酰菌胺对辣椒菌核病菌的ED50值分别为1.16786μg/mL和2.96226μg/mL,表现中抗;咯菌腈、烯酰吗啉对辣椒菌核病菌的ED50值分别为5.1999μg/mL和217.76μg/mL,表现高抗。(本文来源于《上海蔬菜》期刊2018年05期)

黄学屏,宋昱菲,肖斌,慕卫,刘峰[6](2018)在《山东省不同地区蔬菜菌核病菌对四霉素的敏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四霉素对采自山东省不同地区不同蔬菜作物的151株菌核病菌的毒力作用,同时比较了其对蔬菜菌核病菌不同生育阶段的抑制活性,并通过离体叶片法评价了四霉素对蔬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核病菌对四霉素比较敏感,敏感性频率呈单峰正态分布,151株病菌菌丝生长的平均EC_(50)值为(0.29±0.01)μg/mL,该值可作为蔬菜菌核病菌对四霉素的敏感基线。此外,经四霉素处理后,该病菌的菌核数量以及干重明显降低,菌核明显变小;2μg/mL的处理对菌核萌发的抑制率达到100.00%。离体黄瓜叶片接种试验表明,四霉素对菌核病具有较好的保护和治疗效果,且保护作用较为显着。在质量浓度为20μg/mL时,四霉素对该病的防效显着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和异菌脲。因此,四霉素具有防治蔬菜菌核病的潜在价值,可进一步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其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于舒怡,刘志恒,邵丹,刘长远[7](2018)在《辣椒菌核病菌毒素的产生及其生物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培养和室内接种试验,开展辣椒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毒素的时间序列分析及其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辣椒菌核病菌分泌的毒素产物为草酸,随着菌丝的不断生长,病菌分泌的草酸浓度逐渐上升,当病菌生长速度最快时,草酸含量也达到最大值,p H则相应降低到最小值。草酸毒素可以调节培养基质的p H。草酸毒素和菌丝的共同作用才能有效侵染寄主组织,且草酸毒素对辣椒种子的萌发活力、幼苗的生长和植株的发育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4期)

黄学屏,宋昱菲,罗健,赵时峰,慕卫[8](2018)在《蔬菜菌核病菌对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及防病应用潜力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蔬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对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明确药剂对不同发育阶段菌核病菌的毒力效应以及氟吡菌酰胺防治蔬菜菌核病的作用方式和田间应用效果,以指导氟吡菌酰胺的科学使用。【方法】从山东省昌乐、寿光、青州、临朐和泰安等地的蔬菜产区采集173株来自黄瓜、番茄、茄子、西葫芦、芸豆、辣椒等6种作物上的田间菌核病发病组织,室内分离纯化后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测定氟吡菌酰胺对病菌菌核产量、菌核形态和菌核菌丝型萌发的影响;采用离体茄子叶片接种试验确定氟吡菌酰胺防治菌核病的作用方式;最后通过两年田间药效试验进一步验证其实际应用效果。【结果】氟吡菌酰胺对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且对来自不同作物的173株菌核病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差异不大,分布在0.02—0.30μg·mL~(-1),表明这些菌株可被用来分析蔬菜菌核病菌对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水平。EC50频率分布图呈单峰偏正态曲线分布,变异系数较小,表明该地区的蔬菜菌核病菌对氟吡菌酰胺均表现敏感。氟吡菌酰胺对菌核病菌的菌核产量、菌核形态以及菌核菌丝型萌发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在氟吡菌酰胺1.6μg·mL~(-1)处理浓度下,该药剂对3株来自不同作物的菌核病菌表现出相同的抑制趋势,其菌核的数量和干重均明显降低,形态明显变小,表明该药剂能够有效地减少菌核病菌的初侵染源数量,并降低其侵染活性;而经过连续3 d的观察,5μg·mL~(-1)氟吡菌酰胺对3株病菌的菌核菌丝型萌发的抑制率均在95%以上,表明该药剂有能力抑制菌核病菌的这一侵染方式,从而保护作物茎基部免受菌丝侵染。离体叶片接种防治试验表明,氟吡菌酰胺具有保护作用与治疗作用,40μg·mL~(-1)的保护效果为100.00%,治疗效果为88.81%,显着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和菌核净的防治效果,但该药剂对菌核病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治疗作用,表明该药剂在田间使用时应在病害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从而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2016和2017两年的田间药效试验中,氟吡菌酰胺200 g a.i./hm2处理对茄子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30%和87.60%,显着高于氟吡菌酰胺其他施用剂量以及对照药剂菌核净600 g a.i./hm2、多菌灵1 150 g a.i./hm2的防治效果。【结论】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氟吡菌酰胺对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菌核形成及萌发均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且在田间能够有效地控制菌核病发生,因此该药剂是防治菌核病的高效药剂,可作为现有防治药剂的补充。(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4期)

于舒怡,刘志恒,邵丹,刘长远[9](2018)在《辣椒菌核病病菌子囊盘的形成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内人工设置条件下,采用平板培养方法研究了辣椒菌核病病菌子囊盘的发育历程,探讨了菌核大小、营养条件、温度、光照等因素对子囊盘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菌核病病菌子囊盘的发育历期可分为针状期、膨大期、漏斗期和平盘期,持续时间1~30 d。菌核的大小是影响子囊盘直径和发育历期的内在关键因素。前期4℃低温处理可显着提高菌核萌发率。菌核在15~25℃范围内均可萌发产生子囊盘,最佳温度为20℃。菌核必须在光照下才可萌发形成子囊盘,但长期光照亦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营养物质和紫外光照射无法有效促进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8年06期)

哈米德[10](2018)在《油菜菌核病菌中的新病毒及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真菌病毒是寄生真菌的病毒,其中一些病毒可以引起植物病原真菌致病力的衰退,具有控制作物病害的潜力。引起菌核病的核盘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可感染450多种或亚种植物。在此研究之前,实验室已经从核盘菌中发现了一些对核盘菌具有显着影响的真菌病毒,它们显着地降低了致病性。从中国湖北省、江西省和安徽省等地方分离获得了2000株核盘菌菌株,获得了173株生长异常菌以期从中筛选新的真菌病毒。分别从173个菌株中提取获得了总RNA并等量混匀,之后对总RNA样品进行了RNA_Seq分析。经过拼接,获得了247个具有显着病毒序列特性的contig,这些contig预示测定的173个菌株中存在多种多样的真菌病毒。对contig所推定编码的蛋白序列在NCBI数据中进行比对,发现247个contig可能代表了48种真菌病毒,其中35种ss RNA(+)病毒,7种ss RNA(-)病毒,5种ds RNA病毒和1种ss DNA病毒,其中线粒体病毒是主要类型。对四个Contig(contig3,contig50,contig71和contig1178)所代表的新RNA病毒进行了确认,其中contig3和contig50代表的为负链RNA病毒,contig3所代表的病毒命名为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bunya-like virus 1(Ss Bl V1),隶属于Bunyaviridae科;contig50所代表的病毒命名为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negativestranded RNA virus 9(Ss Ns RV9),与一些分类地位待定的病毒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contig71和contig1178代表的为新的(+)ss RNA病毒,均为Tymovirales目的病毒,分别命名为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mycotymovirus 1(Ss MTV1)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deltaflexivirus 2(Ss DFV2)。对Ss DFV2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该病毒与Botrytis porri RNA virus1(Bp RV1)共同侵染低毒菌株228。228菌株在PDA上生长缓慢,产生菌核少,而且产生时间延迟,几乎不能诱导油菜差生病斑。建立在Contig序列的基础上采用5?-和3?-RACE等对Ss DFV2的基因组进行了全长测定。发现Ss DFV2的基因组全长为6711 nt,含有Poly(A)尾。Ss DFV2的基因组只含有一个推定的大开放阅读框架,编码一个假定的病毒RNA复制酶,包括典型的甲基转移酶、RNA解旋酶和Rd Rp等叁个功能域。Ss DFV2与核盘菌上的另外一种病毒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deltaflexivirus 1(Ss DFV1)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复制酶中氨基酸相同性达到446/1185(38%),相似性达到625/1185(52%)。它们在系统上聚为一支,同属于拟建立的Deltaflexiviridae科。Ss DFV1的基因组编码4推定的蛋白,而Ss DFV2的基因只编码RNA复制酶,推定Ss DFV2在核盘菌中可能丢失了其它的基因。营养体不亲和性反应严重限制了真菌病毒在寄主真菌间的扩散,严重制约了真菌病毒防治病害的效果。我们研究发现Ss DFV2具有强的侵染能力,将菌株228与其营养体不亲和的菌株Ep-1PNA367和菌株1980进行对峙培养,发现病毒Ss DFV2可以扩散到这两个菌株的菌落之中,而与Ss DFV2共同感染菌株228的Bp RV1却没有这种扩散能力。进一步将感染Ss DFV2的Ep-1PNA367与菌株1980对峙培养,发现Ep-1PNA367同样可以扩散到菌株1980之中,进一步表明Ss DFV2的扩散不受营养体不亲和性的限制。我们的发现表明真菌中存在高效突破寄主营养体不亲和性限制的RNA病毒,为利用真菌RNA病毒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菌核病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涂布平板法和对峙培养法,从油菜菌核病发生区健康油菜根际土中筛选到1株对油菜菌核病病菌具有较强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HX-140。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HX-140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菌株HX-140对供试8种病原真菌有显着的拮抗作用,抑菌率均大于60%,对温度、NaCl和pH的耐受范围较广;其浓度为1×108 cfu/mL的发酵液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最佳,在离体油菜叶片上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为65.51%,在盆栽试验中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为62.2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菌核病菌论文参考文献

[1].殷培峰,孙骁,步显勇,向玉勇,柴新义.小粒性菌核病菌侵染桑椹表达谱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9

[2].祝久香,黎继烈,申爱荣,严准,余永廷.油菜菌核病病菌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防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19

[3].徐雪亮,刘子荣,黄衍章,刘小娟,陈庆隆.不同杀菌剂对油菜菌核病菌的防治效果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

[4].范文忠,杨静,郑玉石.不同复配杀菌剂对人参菌核病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试验[J].农药.2019

[5].杨士杰,占军平.不同药剂对辣椒菌核病菌的抑制效果试验[J].上海蔬菜.2018

[6].黄学屏,宋昱菲,肖斌,慕卫,刘峰.山东省不同地区蔬菜菌核病菌对四霉素的敏感性[J].农药学学报.2018

[7].于舒怡,刘志恒,邵丹,刘长远.辣椒菌核病菌毒素的产生及其生物活性测定[J].湖北农业科学.2018

[8].黄学屏,宋昱菲,罗健,赵时峰,慕卫.蔬菜菌核病菌对氟吡菌酰胺的敏感性及防病应用潜力评估[J].中国农业科学.2018

[9].于舒怡,刘志恒,邵丹,刘长远.辣椒菌核病病菌子囊盘的形成条件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18

[10].哈米德.油菜菌核病菌中的新病毒及其特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

标签:;  ;  ;  ;  

菌核病菌论文-殷培峰,孙骁,步显勇,向玉勇,柴新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