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1)了解苏州地区青少年(初中生、高中生)危险行为的流行现状,分析各种危险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分布特点;(2)划分不同危险程度的青少年类群,研究不同类群青少年危险行为的丛生、共变性特点;(3)探讨危险行为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尝试建立青少年危险行为的保护/危险因素模型,明确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式和途径。方法:选取苏州市三所中等教学水平中学初一到高三在校生1420名,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儿童多维焦虑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进行测评。使用SPSS11.5和AMOS7.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结构方程分析。结果:(1)九种危险行为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导致非故意伤害的行为(72.1%)、缺少运动行为(68.5%)、饮酒行为(51.9%)、不健康减肥行为(23.9%)、自杀行为(13.7%)、暴力行为(10.2%)、吸烟行为(8.3%)、药物滥用行为(3.3%)、风险性行为(3.0%),缺少运动、饮酒、导致非故意伤害的行为三者严重程度得分较高。(2)初中生暴力、自杀行为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显著高于高中生(p< 0.01),而非故意伤害、吸烟、饮酒、缺少运动行为的发生率和(或)严重程度显著低于高中生(p< 0.01),其余两者无明显差异(p >0.05);男生暴力、吸烟、饮酒、风险性行为的检出率和严重程度显著高于女生(p< 0.01),女生自杀、不健康减肥、缺少运动行为检出率和严重程度显著高于男生(p< 0.01);家庭背景因素(独生子女、父母婚姻状况、父母文化程度、主观经济地位和主观自我地位)对各种危险行为具有不同的影响,但每种因素只对个别危险行为产生影响。(3)危险行为之间存在普遍正相关,但相关程度差距较大,仅暴力和缺少体育活动间存在微弱负相关。(4)男性和女性青少年都可以分为低危、较低危、中危、高危四个不同的类群,两者高危类群危险行为的丛生性特点差异较大,其余类群具有类似特点,同时缺少运动行为对男生没有分类价值(p >0.05),风险性行为和缺少运动行为对女生没有分类价值(p >0.05)。(5)抑郁、焦虑、不成熟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生活事件、家庭矛盾性与多种危险行为成正相关(p< 0.05),成熟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自尊、家庭亲密度、社会支持和多种危险行为成负相关(p< 0.05),这些影响因素对危险行为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6)生活事件、家庭矛盾性、不成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负性情绪是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家庭亲密度、社会支持、自尊、成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是保护因素,其中生活事件、家庭矛盾性、负性情绪对危险行为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其它因素只具有间接效应。结论:(1)危险行为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具有年级、性别、家庭因素等各方面差异,具有我国文化背景下独特的表现特点。(2)危险行为间具有丛生性,以此为基础,可以分别将男生和女生分为低危、较低危、中危、高危四个危险程度不同且具有不同丛生性模式的类群,为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制定提供依据。(3)生活事件、家庭矛盾性、不成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负性情绪是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家庭亲密度、社会支持、自尊、成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是保护性因素。(4)生活事件、家庭矛盾性、负性情绪对危险行为具有直接效应;不成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成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家庭亲密度、社会支持、自尊只产生间接效应。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2~3岁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研究[J]. 幼儿教育 2020(Z6)
- [2].中职生情绪调节策略与学业适应的关系[J]. 现代交际 2020(06)
- [3].3~5岁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类型倾向与执行功能的关系[J]. 学前教育研究 2020(07)
- [4].家庭嘈杂度对4~6岁留守和流动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J]. 学前教育研究 2020(10)
- [5].高职学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4)
- [6].焦虑、抑郁与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关系的元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5)
- [7].情绪调节策略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困扰的影响: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J]. 心理研究 2016(06)
- [8].高中生自我和谐情绪调节策略和同伴交往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 2016(11)
- [9].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广州市某区幼儿园为例[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7(01)
- [10].依恋类型与学步儿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一项追踪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04)
- [11].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对人际困扰与手机成瘾作用的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7(18)
- [12].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与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J]. 中国健康教育 2016(03)
- [13].情绪调节策略的有效性和适应性[J]. 心理研究 2016(04)
- [14].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自伤行为:体验回避的中介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10)
- [15].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对自卑感影响的比较[J]. 卫生研究 2016(05)
- [16].人际自立特质对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作用的纵向研究[J]. 心理科学 2015(01)
- [17].智障儿童与普通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比较研究[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07)
- [18].临考前的心理调节策略[J]. 考试与招生 2020(Z1)
- [19].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24)
- [20].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类型、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3(25)
- [21].例谈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消极情绪的调节策略[J]. 考试周刊 2016(A4)
- [22].老年人情绪调节策略[J]. 中老年保健 2017(01)
- [23].亲子关系与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研究[J]. 幼儿教育 2017(Z6)
- [24].职业高中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抑郁的关系[J]. 青年与社会 2014(01)
- [25].小学生不良情绪的调节策略[J]. 吉林教育 2012(Z1)
- [26].老年抑郁患者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23)
- [27].隔代抚养幼儿祖孙依恋和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J]. 现代交际 2017(18)
- [28].高中生日常情绪体验及调节策略研究[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29].情绪及情绪调节策略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03)
- [30].父母的个体特质元情绪与5~6岁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相关研究[J]. 学前教育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