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羞怯的相关研究 ——基于孤独、同伴接纳和社交自我知觉的考察

小学生羞怯的相关研究 ——基于孤独、同伴接纳和社交自我知觉的考察

论文摘要

Henderson将羞怯定义为,在社交情境中的不舒服以及/或者抑制,是一种对消极评估的恐惧,伴随情绪上的沮丧或抑制,会显著影响对期望活动的参与行为或者对个体和职业目标的追求行为。如果羞怯程度适当并主要针对特定的情境,可视为一种正常的反应;但是如果羞怯的程度过高或泛化,就是严重影响个体的学习、行为、生活以至身心健康。近年来,西方心理学工作者对个体的羞怯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羞怯与社交、认知和情绪等不同的方面存在密切相关。跨文化研究发现,羞怯者在各国和地区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如下:以色列较低,为31%;日本较高,57%;台湾也较高,为55%;墨西哥、德国、印度等国与美国差不多,在40%左右,羞怯水平在亚洲国家明显偏高。安静也被视为小学的黄金律,理想的小学生应该是安静乖巧、不固执、聪颖但不早熟并讨人喜欢。父母或老师注意的焦点往往是显眼的学生,即非常聪明伶俐或是制造麻烦的学生。羞怯儿童安静乖巧、不会制造麻烦、不会有攻击行为并且不侵犯他人,因而使得羞怯问题很容易被忽略。本研究选取社交中的同伴接纳、情绪表现的孤独、认知水平的社交自我知觉三个变量,以期探讨羞怯与以上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小学生羞怯与同伴接纳、孤独和社交自我知觉的关系。实证部分的问卷调查研究对象是济南、聊城和汶川震区的684名小学生。研究结论如下:1.对各羞怯进行人口学变量分析发现:在羞怯总分、羞怯认知和羞怯情绪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得分,而在羞怯行为上男女得分并无显著差异;城市小学生羞怯总分及其各维度羞怯行为、羞怯认知和羞怯情绪上得分均显著低于乡村小学生(p<0.001);震区异地复学儿童羞怯总分及其各维度羞怯行为、羞怯认知和羞怯情绪上得分均显著高于非震区小学生(p<0.001)。2.非震区小学生羞怯与孤独呈显著正相关,与同伴接纳呈显著负相关;羞怯的三个维度(羞怯行为、羞怯认知和羞怯情绪)与孤独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羞怯行为和羞怯情绪与同伴接纳呈显著负相关;孤独与同伴接纳呈显著负相关。但社交自我知觉与羞怯、孤独和同伴接纳的相关均不显著。震区异地复学儿童羞怯与孤独呈显著正相关,与社交自我知觉呈显著正相关;孤独与同伴接纳呈显著负相关,孤独与社交自我知觉呈显著正相关。3.非震区小学生同伴接纳在孤独和羞怯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社交自我知觉在孤独与羞怯间的调节效应显著;震区异地复学儿童同伴接纳在孤独和羞怯之间调节效应显著,社交自我知觉在孤独与羞怯间的调节效应显著。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引言
  • 1 羞怯理论简介
  • 1.1 羞怯的界定和分类
  • 1.2 羞怯的理论机制
  • 1.3 羞怯的评估方法
  • 2 孤独
  • 3 同伴接纳
  • 4 社交自我知觉
  • 5 问题提出
  • 6 研究意义
  • 6.1 理论意义
  • 6.2 实践意义
  •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
  • 1 研究样本
  • 2 研究工具
  • 2.1 儿童羞怯量表
  • 2.2 儿童孤独感量表
  • 2.3 儿童社交自我知觉量表
  • 2.4 同伴接纳
  • 3 分析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 4.2 非震区羞怯、孤独、同伴接纳和社交自我知觉的关系
  • 4.3 震区异地复学儿童羞怯、孤独、同伴接纳和社交自我知觉的关系
  • 5 讨论与分析部分
  • 5.1 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 5.2 非震区儿童儿童羞怯与孤独、同伴接纳和社交自我知觉的关系
  • 5.3 地震灾区儿童羞怯与孤独、同伴接纳和社交自我知觉的关系
  • 6 对策与建议
  • 6.1 家庭
  • 6.2 学校
  • 6.3 社会
  • 7 本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三部分 结论
  • 注释
  • 附录
  • 后记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道德“沾光”效应:道德评价对道德自我知觉及道德行为的影响[J]. 心理科学 2020(03)
    • [2].社交自我知觉对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43)
    • [3].小学生羞怯与孤独、同伴接纳和社交自我知觉的关系[J]. 心理研究 2011(01)
    • [4].少儿身体自我知觉与孤独感关系的研究[J]. 湖北体育科技 2012(02)
    • [5].Harter儿童自我知觉量表的信效度检验[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2)
    • [6].高中生孤独感现状与社会自我知觉、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J]. 青春岁月 2013(13)
    • [7].中学生的社交自我知觉与自尊在双元孝道与生活满意度的中介效应[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6(08)
    • [8].基于自我知觉原理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引导策略[J].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4(01)
    • [9].金一葉的自我知觉二重性——以『■』为中心[J]. 散文百家 2019(07)
    • [10].儿童同伴关系的聚类分析[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11].学生自我知觉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7(08)
    • [12].消费者电子健康素养评估及在移动医疗中的应用[J]. 消费经济 2017(01)
    • [13].学生运动参与、运动享受及自我知觉的性别差异[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14].不怕老 才不会老[J]. 大家健康 2012(05)
    • [15].儿童应激事件、自我知觉与抑郁症状关系的追踪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04)
    • [16].人格的自我知识:准确性及其限度[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03)
    • [17].当前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分析:自我知觉视角[J]. 教育教学论坛 2010(21)
    • [18].波动的道德——道德自我的调节机制探析[J].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 [19].视频游戏虚拟化身对自我概念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05)
    • [20].儿童社交自我知觉与抑郁感的关系:拒绝敏感性的中介作用与情绪调节能力的调节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9(05)
    • [21].吸毒者自尊、应对方式和社交自我知觉的关系研究[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22].幼儿能力和社会接纳自我知觉图片量表在中国学前儿童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9(04)
    • [23].浅谈自我知觉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 才智 2014(33)
    • [24].4~9岁儿童基本运动技能与其自我知觉的关系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7(04)

    标签:;  ;  ;  ;  ;  

    小学生羞怯的相关研究 ——基于孤独、同伴接纳和社交自我知觉的考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