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素型受体拮抗剂基因论文-肖颂华,刘军,段朝晖,沈庆煜,邢诒刚

白介素型受体拮抗剂基因论文-肖颂华,刘军,段朝晖,沈庆煜,邢诒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白介素型受体拮抗剂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帕金森病,痴呆,白介素-1,多态性

白介素型受体拮抗剂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肖颂华,刘军,段朝晖,沈庆煜,邢诒刚[1](2009)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本实验用PCR-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了89例中国散发性帕金森病病人和67例正常对照的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组中IL-1RA基因VNTR多态性的A2等位基因有增加的趋势,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病合并痴呆组(PDD组)中IL-1RA基因A2等位基因频率较非痴呆组(PDND组)有显着性增加(P<0.05),而且在PDD组中,IL-1RA基因A2/A2纯合子和A1/A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较PDND组有显着性增加(P<0.05)。结论IL-1R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我国人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发病无关,而与帕金森病并发痴呆发病过程中有关。(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09年09期)

薛静,牟利军,鲁晓勇,王巧宏,朱亮[2](2008)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VNTR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易感性关系的荟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是一种天然的抗炎分子,具有拮抗IL-1信号传导的作用。文献报道在IL-1Ra内含子2区域含有大量的可变重复多态基因(VNTR),且这些基因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易感性相关,但各个文献结论并不相同。因此,我们进行文献荟萃分析以期进一步(本文来源于《浙江省医学会2008年风湿病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08-05-01)

吴照芳,杨慧,刘玉琳,陈小文,崔晓民[3](2007)在《白介素1β及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种基因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引起。目前认为IL-1基因多态性与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有关[1]。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和PCR技术初步探讨IL-1β基因启动子区域(-511C/T)和IL-(本文来源于《免疫学杂志》期刊2007年06期)

鲍浩,陈朝红,张馨,陈惠萍,曾彩虹[4](2007)在《IgA肾病、过敏紫癜性肾炎及微型多血管炎患者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IL-1受体拮抗剂(IL-1ra)基因多态性的分析,探讨IgA肾病(IgAN)的异质性以及新月体型IgAN与系统性小血管炎之间的联系。方法:随机选取200例IgAN患者、90例过敏紫癜性肾炎(HSPN)患者、45例微型多血管炎(MPA)患者及100例健康志愿者。依据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拟定的分型标准,将IgAN分为六型。PCR法检测样本IL-1ra基因型。分析IL-1ra基因多态性与IgAN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及其在不同类型IgAN患者中的分布。分析IgAN总体、新月体型(Cres.)IgAN、HSPN、MPA不同组别间IL-1ra基因多态性的异同。结果:(1)IgAN、MPA患者IL1RN*2等位基因频率和携带率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HSPN患者IL1RN*2频率和携带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21.1% vs 12.0%,P<0.05;40.0% vs 24.0%,P<0.05)。(2)携带IL1RN*2的IgAN患者反复肉眼血尿发生率、肉眼血尿发作间期尿红细胞≥50万/ml发生率、新月体比例、细胞型/纤维细胞型新月体比例和毛细血管袢坏死发生率显着高于IL1RN*2不携带组(P<0.05)。(3)Cres.IgAN的IL1RN*2携带率(56.3%),显着高于其它类型IgAN及正常人群。(4)HSPN患者IL1RN*2携带组新月体比例、细胞型/纤维细胞型新月体比例以及毛细血管袢坏死发生率显着高于不携带组(P<0.05)。新月体比例≥15%组IL1RN*2携带率显着高于新月体比例<15%组。(6)新月体型IgAN患者IL1RN*2携带率,无论与HSPN总体还是与新月体比例≥15% HSPN患者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并且与后者数值非常接近(56.3% vs 57.7%)。结论:IL1RN*2等位基因与Cres.IgAN和HSPN的发生均有关。IL1RN*2高携带率可能是Cres.IgAN和HSPN共同的遗传背景之一。(本文来源于《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期刊2007年03期)

吴照芳[5](2007)在《白介素1β及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了解江西省人群中白介素-1(IL-1)基因多态性分布的特点。2、分析IL -1基因多态性与哮喘发生的关系。3、分析哮喘病人IL -1基因型和血清中IgE水平间的关系。方法:对105例哮喘患者和120名健康对照者IL-1β启动子区域(-511C/T)基因及IL-1Ra内含子2 VNTR基因进行PCR扩增,其中IL-1β基因用AvaI限制性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消化,然后经2.5%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别对IL-1β、IL-1Ra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通过ELISA方法对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标本中的血清总IgE水平进行检测。以P值<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健康对照人群中,IL-1β启动子区-511基因型CC、CT、TT分别占34.2%、50%和15.8%;IL-1RN内含子2 (VNTR)等位基因检测到Ⅰ、Ⅱ、Ⅲ和Ⅳ四种,基因型Ⅰ/Ⅰ、Ⅰ/Ⅲ、Ⅰ/Ⅱ、Ⅱ/Ⅱ和Ⅱ/Ⅳ分别占74.3%、1%、22.7%、1%和2%;哮喘患者中,IL-1β-511基因型CC、CT、TT分别占21%、47.4%和31.6%,IL-1RN等位基因检测到Ⅰ、Ⅱ、Ⅲ和Ⅳ四种,基因型Ⅰ/Ⅰ、Ⅰ/Ⅲ、Ⅰ/Ⅱ和Ⅱ/Ⅳ分别占83.8%、1%、14.2%和1%;IL-1β-511 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哮喘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OR值分别是2.462、1.793。IL-1RN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患者和对照人群中分布无统计学意义。哮喘患者IL-1β(-511C/T)各基因型血清总IgE水平差异无显着性意义,IL-1RN的Ⅰ/Ⅰ和Ⅰ/Ⅱ基因型血清总IgE水平差异亦无显着性意义。结论1、IL-1β启动子区(-511C/T)基因多态性与哮喘相关,其中T等位基因是哮喘的遗传易感基因,但是IL-1β基因型与血清中总IgE水平无关。2、IL-1RN内含子2 (VNTR)基因多态性与哮喘无关,且其基因型与血清中总IgE水平无关。(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07-06-10)

李逸松,田卫东,陈希哲,刘流,李声伟[6](2006)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转染髁突软骨细胞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经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hIL-1ra)基因转染后的人颞颌关节髁突软骨细胞对IL-1作用的影响。方法:将hIL-1ra基因以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人颞颌关节髁突软骨细胞,在转染细胞和对照组细胞培养基中加入IL-1β,描记细胞生长曲线,计算细胞群体倍增时间,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的变化,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液中NO2-/NO3-浓度的变化。结果:转染细胞与对照组细胞增殖情况存在差异,转染细胞高于对照组,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NO2-/NO3-浓度,细胞培养液中NO的生成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转染细胞hIL-1ra基因的表达对于IL-1作用存在拮抗和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06年06期)

黄小英,解继胜,黄海玲,黄赞松[7](2006)在《广西百色壮族人群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第2号外显子+8006T/C位点多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广西百色地区壮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基因第2号外显子T+8006 C位点多态性分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了165例百色地区壮族健康人群IL-1Ra(+8006)位点多态性,并结合文献进行了不同种族间的分析比较。结果百色地区壮族健康人群基因型以TT型最为常见,其次为TC型,CC型较为少见,分布频率依次为0.863、0.148、0.006;其等位基因以T型最为常见,其次为C型。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人群相比,该位点多态性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与国内湖北地区汉族人群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IL-1Ra基因第2号外显子+8006位点存在T/C多态性,其在不同种族间的分布可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来源于《解剖科学进展》期刊2006年03期)

季卫东,张银波,郭田友,赵建华,郭兰婷[8](2006)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第2内含子86bp重复多态性、白介素1β基因外显子5多态性和汉族抽动秽语综合症患者及WCST测验成绩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抽动秽语综合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期、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其发病机制日前尚不明了,有研究认为自动免疫机制与部分TS患者发病有关,免疫假说也成为TS病因假说之一:TS 的认知缺陷研究也为揭示其发病机制提供一条新途径。为了解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第2内含子 86bp 重复多态性、白介素1β基因外显子5多态性和TS之间关系,作者对86例TS患者进行了调查。方法:采用聚合酶链扩增技术对86个汉族抽动秽语综合症核心家系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第2内含子 86bp重复多态性、白介素1β基因外显子5多态性进行分析,了解等位基因从杂合子父母向子代传(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06-30)

黄小英,解继胜,黄海玲,黄赞松,韦叶生[9](2006)在《广西百色地区壮族人群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广西百色地区壮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采用PCR方法对165例百色地区壮族健康人群IL-1Ra基因数目可变的串联重复(VNTR)多态性进行了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了不同种族间的分析比较。结果百色地区壮族健康人群IL-1Ra基因型以Ⅰ/Ⅰ型(410bp)最为常见,其次为Ⅰ/Ⅱ型(410bP和240bp),Ⅰ/Ⅳ(410bp和325bP)和Ⅱ/Ⅱ型(240bp)较为少见,分布频率依次为0.855、0.127、0.006、0.012;其等位基因以Ⅰ型最为常见,其次为Ⅱ型,Ⅳ型较为少见。与美、德和非洲白人等国家人群相比,该百色地区IL-1Ra的VNTR多态性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与国内重庆和江苏地区人群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IL-1Ra基因VNTR多态性在不同种族间的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IL-1Ra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解剖科学进展》期刊2006年01期)

何进卫,章振林,秦跃娟,黄琪仁,胡云秋[10](2006)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与上海市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无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筛选370名年龄47~75岁无血缘关系的上海市汉族绝经后妇女,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2~4和近端股骨包括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叁角的BMD,按BMD值分为152例骨质疏松患者和218例对照组。IL1RA基因型检测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和电泳鉴定。结果在整个人群中,IL1RA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是A1占94.3%,A2占4.6%和A4占1.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在骨质疏松组和对照组中IL1RA等位基因A2型频率分布差异无显着性(χ2=3.30,P=0.069)。无论是在整个人群还是各亚组中,均未发现IL1RA基因多态性与各部位BMD有相关性。结论本研究显示IL1RA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高加索人群有显着差别,IL1RA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影响上海市绝经后妇女BMD变异或骨质疏松的遗传因子。(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06年03期)

白介素型受体拮抗剂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是一种天然的抗炎分子,具有拮抗IL-1信号传导的作用。文献报道在IL-1Ra内含子2区域含有大量的可变重复多态基因(VNTR),且这些基因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易感性相关,但各个文献结论并不相同。因此,我们进行文献荟萃分析以期进一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介素型受体拮抗剂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肖颂华,刘军,段朝晖,沈庆煜,邢诒刚.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关系[J].热带医学杂志.2009

[2].薛静,牟利军,鲁晓勇,王巧宏,朱亮.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VNTR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易感性关系的荟萃分析[C].浙江省医学会2008年风湿病年会论文汇编.2008

[3].吴照芳,杨慧,刘玉琳,陈小文,崔晓民.白介素1β及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J].免疫学杂志.2007

[4].鲍浩,陈朝红,张馨,陈惠萍,曾彩虹.IgA肾病、过敏紫癜性肾炎及微型多血管炎患者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分析[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7

[5].吴照芳.白介素1β及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D].南昌大学.2007

[6].李逸松,田卫东,陈希哲,刘流,李声伟.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转染髁突软骨细胞的作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

[7].黄小英,解继胜,黄海玲,黄赞松.广西百色壮族人群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第2号外显子+8006T/C位点多态性[J].解剖科学进展.2006

[8].季卫东,张银波,郭田友,赵建华,郭兰婷.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第2内含子86bp重复多态性、白介素1β基因外显子5多态性和汉族抽动秽语综合症患者及WCST测验成绩关系研究[C].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6

[9].黄小英,解继胜,黄海玲,黄赞松,韦叶生.广西百色地区壮族人群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分析[J].解剖科学进展.2006

[10].何进卫,章振林,秦跃娟,黄琪仁,胡云秋.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与上海市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无相关性[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6

标签:;  ;  ;  ;  

白介素型受体拮抗剂基因论文-肖颂华,刘军,段朝晖,沈庆煜,邢诒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