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稻瘟病是世界稻区发生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化学农药长期使用带来的环境安全、食品安全以及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因此,开发植物源农药用于稻瘟病的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对不同中草药植物粗提物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测定,并从中分离到一种活性物质,同时,初步研究了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研究选用不同溶剂,采取索式提取法获得了16种中草药植物的粗提物,通过离体叶段法测定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各粗提物在供试质量浓度为10 g/L时,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均在50%以上,其中Wzy、Sj、Cp和Bx粗提物效果较高,防效高达90%以上;Mx、Cyc、Thl、Dc、Hq和HLj粗提物效果次之,防效均大于80%;在供试质量浓度为5g/L时,Mx、Cp、Wzy、等12种植物粗提物的防治效果均在50%以上。16种植物粗提物进行系统分离,共得到266份分离流份,对所有分离流份采用离体叶段法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在供试质量浓度为0.33g/L时,Zzj-1、Sj-2、Cyc-2等34份分离流份的防治效果均高于60%。将防治效果高于60%的流份再进行质量浓度0.165g/L的进一步防效测定,显示Hq-5的防效最高,达75.6%;Zzj-3、Cyc-2、Dc-5等7份分离流份防效均在40%以上,其它流份的防效较低。通过TLC、HPLC、LC-MS分析,Hq-5由Hq-5A、Hq-5B和Hq-5C 3种化合物组成,已确定其中2种分别为Chrysin和Wogonin,Hq-5C结构有待进一步鉴定。3种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在质量浓度0.165 g.L-1时,Hq-5C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最高,达70%以上,Hq-5A、Hq-5B的防治效果较低,确定Hq-5C为主要活性物质。室内毒力测定Hq-5C的EC50值为150.85 mg/L。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Hq-5C对Fusarium graminearum、Sclerotinia sclerotiorum、Botrvtis cinerea、Rhizoctonia solani、Bioplaris oryzae、Colletotrichum cocodes 6种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在质量浓度200mg/L时除对Fusariumgraminearum、Sclerotinia sclerotiorum、Botrytis cinerea及Bioplaris oryzae仅有34%~42%的抑菌效果外,对Rhizoctonia solani和Colletotrichum cocodes无明显抑制作用。采用子叶法测定化合物Hq-5C在165mg/L时,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高达88.73%。化合物Hq-5C对供试其它5种病原菌引起的病害是否具有实际防治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经组织染色法观察Hq-5C对稻瘟病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接种后8 h未发现对稻瘟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附着胞的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是经Hq-5B和Hq-5C处理大麦叶片上稻瘟病菌形成的附着胞颜色较对照浅;接种后36h经Hq-5C处理大麦叶片组织内稻瘟菌侵染菌丝形成率仅为2.72%,而对照高达99.33%,表明化合物Hq-5C对稻瘟病的防治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分生孢子附着胞黑色素的产生而抑制侵染菌丝的形成从而抑制了稻瘟病菌的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