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药培养力论文-陈萍萍,游月华,戴展峰,彭玉林

花药培养力论文-陈萍萍,游月华,戴展峰,彭玉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花药培养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花药培养,培养基

花药培养力论文文献综述

陈萍萍,游月华,戴展峰,彭玉林[1](2019)在《不同培养基对水稻花药培养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份不同籼粳成分的水稻为试验材料,分别以不同基本培养基(GM_8、N_6)、激素(单一激素、复合激素)为变量,设计4种诱导培养基进行花药培养,探讨水稻适宜的花药培养条件。结果表明,GM_8培养基对籼稻材料、偏籼型材料具有较好的花药培养效果,N_6培养基对粳稻具有较好的花药培养效果;添加复合激素培养基处理其愈伤组织数量和发育情况明显优于单一激素处理,说明复合激素处理出愈率高,花药培养效果好。(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赵林姝,余曼丽,郭会君,古佳玉,谢永盾[2](2018)在《基于小麦突变新种质的花药培养力基因初步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挖掘花药培养力相关性状QTL,阐明花药离体培养的遗传控制基础,本研究以突变新种质H307与优质早熟品种郑麦9023为亲本,构建了含有131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表型分析结果表明,胚状体(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白苗分化率、白苗产率均表现为双侧的超亲分离,绿苗产率则表现为单侧的超亲分离,仅有超低亲的株系;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及QTL Icimapping 3.3软件的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对花药培养力相关性状基因/QTL的定位研究,检测到4个与胚状体(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产率、白苗分化率相关的QTL,分别位于5B、6B和3D染色体上,其中位于6B染色体上与绿苗分化相关的QTL位点,其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于亲本H307,可能是1个新的QTL位点。本研究结果为在实践中解决花药培养基因型限制问题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赵林姝,刘录祥,古佳玉,谢永盾,郭会君[3](2017)在《冬小麦高花药培养力基因型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小麦花培育种骨干亲本,减轻花培育种的基因型依赖性问题,对74个冬小麦品种(系)的5个花药培养力性状进行了鉴定,并对5个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4个基因型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绿苗产率、白苗分化率及白苗产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43.17%、0~139.29%、0~20.83%、0~63.33%、0~7.17%,各花药培养力性状在所研究基因型中差异明显,存在基因型依赖性,其中绿苗分化率基因型间差异最大。基因型愈伤组织诱导特性与绿苗、白苗的分化正相关,愈伤再生分化成绿苗或是白苗没有相关性。筛选出绿苗产率高于1.0%的基因型22个,其中,SPLM2、衡96851、石4185、邯6172、河农6425五个基因型农艺性状较好,绿苗产率依次为8.17%、5.44%、2.39%、2.00%、0.72%,可作为花培育种的骨干亲本。(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刘凯,唐红生,严国红,孙明法[4](2017)在《籼稻复交F_1花药培养力的提高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MS培养基为对照,研究分析M_8和N_6等2种培养基在不同激素浓度条件下,籼稻复交F_1花药的培养力。结果表明,在只添加2 mg/L 2,4-D的诱导培养基上,M8培养基可以使籼稻复交F_1花药出愈率达23.97%~38.28%,而N_6培养基只有10.77%~19.61%;在M8诱导培养基上,激素配比为2 mg/L 6-BA、0.5 mg/L KT、2 mg/L ABA,花药出愈率最高可达55.57%,在M_8分化培养基上,激素配比为2 mg/L 6-BA、1 mg/L NAA、1 mg/L IAA的培养基能使籼稻复交F_1的分化率达到44.97%,因此不同激素配比下的M_8培养基更适应于籼稻F_1花药培养,这为建立高效的籼稻F_1花药培养技术体系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04期)

孙晓强,崔海瑞,汪庆[5](2016)在《水稻花药培养力的遗传控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花药培养技术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及转基因技术等相结合,已成为水稻育种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水稻花药培养力是数量性状,基因型是众多影响水稻花药培养力因素中的一个关键因子。首先介绍了植物组织可培养力的评价指标,重点综述了水稻花药培养力的基因型效应与遗传控制,以期为通过遗传操纵改良水稻的花药培养力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6年17期)

李鑫,崔薇薇,李珣,孙杰[6](2013)在《北方粳稻花药培养力遗传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8个粳稻品种和20个杂种F1的花药培养,对愈伤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花药培养力的遗传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杂种F1的愈伤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花药培养力基因型间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正、反交对杂种F1的愈伤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花药培养力有很大影响。(2)杂种F1的愈伤诱导率、绿苗分化率、花药培养力介于双亲之间而偏向母本,个别组合出现超亲现象。(3)愈伤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广义遗传力(H2B)为98.7%和97.6%,狭义遗传力(HN2)为72.6%和86.7%,合理配组可以提高杂种F1的愈伤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花药培养力。(本文来源于《辽宁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4期)

苗立新,李鑫,崔薇薇,刘中卓,孙杰[7](2013)在《北方粳稻花药培养力及配合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北方粳稻8个品种及44不完全双列杂交F1的愈伤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花药培养力及相应的配合力的分析,为北方粳稻花培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基因型的愈伤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花药培养力有明显差异,杂种F1的愈伤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花药培养力介于双亲之间而偏向母本。(2)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以及不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存在明显差异,愈伤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花药培养力的遗传主要由核基因控制的,存在基因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本文来源于《辽宁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1期)

赵林姝,刘录祥,郭会君,古佳玉,赵世荣[8](2012)在《叁个高花药培养力小麦材料培养力性状的配合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小麦花培育种提供参考,以3个高花药培养力的小麦材料为母本、4个农艺性状较好的小麦品种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了12个组合,对12个组合F1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绿苗产率3个性状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亲本及组合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3个高花药培养力小麦材料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绿苗产率3个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的表现不尽相同。3个高培养力小麦材料中H6123和H60148的绿苗产率一般配合力表现正效应,其中H6123绿苗产率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最高,达到18.61,是一个优良的花培亲本。12个组合中有7个组合的绿苗产率特殊配合力表现正效应,且其中的5个组合中都含有1个绿苗产率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较高的亲本,说明高配合力的亲本材料在组合配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孙娜,石培春,魏凌基,曹禹,黄润[9](2009)在《小黑麦花药培养力的遗传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小黑麦花药培养特性的遗传特点和规律,以2个高花药培养特性和4个低花药培养特性的小黑麦为材料,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小黑麦花药培养力进行基因差异及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的基因型差异均达极显着水平,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都是相互独立的。对于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而言,其父本和母本的GCA及父本×母本的SCA方差均达显着或极显着水平,该性状的遗传差异既包括加性效应,也包括显性效应,但加性效应更为重要;对其绿苗分化而言,父本×母本的SCA方差达极显着水平,而父本和母本的GCA均不显着,该性状的遗传差异除包括加性和显性效应外,还包括上位性效应,但以非加性效应更为重要。因而对小黑麦花药培养力而言,在GCA效应高的基础上选配SCA高的组合,通过杂交可以选育出花药培养力高的基因型。(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李霞,赵贇涛,阎丽娜,周月兰[10](2008)在《籼稻扬稻6号和粳稻苏沪香粳花药培养力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适合江苏水稻主栽品种花药培养的技术体系,本研究以籼稻扬稻6号和粳稻苏沪香粳为研究材料,分别从取样温度,低温预处理天数以及培养基中的蔗糖、琼脂和激素等研究不同水稻亚种花培的植株再生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在气温26℃~31℃之间,扬稻6号在4℃低温预处理9d,接种到以M8为基本培养基,附加2,4-D1mg/L,NAA3mg/L,KT1mg/L,脯氨酸100mg/L,水解酪蛋白300mg/L,60g/L蔗糖和琼脂8g/L的花药愈伤诱导培养基中,可以获得高达8.5%的出愈率.而苏沪香粳在气温27℃~30℃之间,4℃低温预处理12d,接种到以M8为基本培养基,附加2,4-D1mg/L,NAA3mg/L,KT1mg/L,脯氨酸100mg/L,水解酪蛋白300mg/L,60g/L蔗糖和琼脂6g/L的花药愈伤诱导培养基中,可以获得高达15.05%的出愈率.扬稻6号和苏沪香粳花培愈伤组织转接分化培养基分别获得2.7%和5.7%的绿苗率.(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花药培养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挖掘花药培养力相关性状QTL,阐明花药离体培养的遗传控制基础,本研究以突变新种质H307与优质早熟品种郑麦9023为亲本,构建了含有131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表型分析结果表明,胚状体(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白苗分化率、白苗产率均表现为双侧的超亲分离,绿苗产率则表现为单侧的超亲分离,仅有超低亲的株系;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及QTL Icimapping 3.3软件的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对花药培养力相关性状基因/QTL的定位研究,检测到4个与胚状体(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产率、白苗分化率相关的QTL,分别位于5B、6B和3D染色体上,其中位于6B染色体上与绿苗分化相关的QTL位点,其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于亲本H307,可能是1个新的QTL位点。本研究结果为在实践中解决花药培养基因型限制问题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花药培养力论文参考文献

[1].陈萍萍,游月华,戴展峰,彭玉林.不同培养基对水稻花药培养力的影响[J].福建农业科技.2019

[2].赵林姝,余曼丽,郭会君,古佳玉,谢永盾.基于小麦突变新种质的花药培养力基因初步定位[J].核农学报.2018

[3].赵林姝,刘录祥,古佳玉,谢永盾,郭会君.冬小麦高花药培养力基因型的筛选[J].麦类作物学报.2017

[4].刘凯,唐红生,严国红,孙明法.籼稻复交F_1花药培养力的提高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7

[5].孙晓强,崔海瑞,汪庆.水稻花药培养力的遗传控制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6

[6].李鑫,崔薇薇,李珣,孙杰.北方粳稻花药培养力遗传特性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2013

[7].苗立新,李鑫,崔薇薇,刘中卓,孙杰.北方粳稻花药培养力及配合力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2013

[8].赵林姝,刘录祥,郭会君,古佳玉,赵世荣.叁个高花药培养力小麦材料培养力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2

[9].孙娜,石培春,魏凌基,曹禹,黄润.小黑麦花药培养力的遗传模式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09

[10].李霞,赵贇涛,阎丽娜,周月兰.籼稻扬稻6号和粳稻苏沪香粳花药培养力的比较[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标签:;  ;  ;  

花药培养力论文-陈萍萍,游月华,戴展峰,彭玉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