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蕨目主要孢子类型孢壁发育的研究

中国真蕨目主要孢子类型孢壁发育的研究

论文题目: 中国真蕨目主要孢子类型孢壁发育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植物学

作者: 戴锡玲

导师: 朱瑞良,王全喜

关键词: 孢子发育,真蕨目,水蕨,蜈蚣草,凤丫蕨,海金沙,乌蕨,瓦韦,贯众,蕨类植物

文献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真蕨目是蕨类植物中最大的类群,也是分类最困难的类群。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特征稳定,其纹饰类型在蕨类植物的系统分类和演化研究中有重要价值。有关蕨类植物孢子表面纹饰类型划分以及与系统分类的关系,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但有关蕨类植物孢壁的发育和表面纹饰的形成规律研究甚少。孢子的形成和发育是蕨类植物生活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研究孢子纹饰的形成、来源和孢壁的发育规律对揭示蕨类植物系统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选择我国产真蕨目7种植物,即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L.)Brongn.、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凤丫蕨Coniogramme taibaishanensis Ching et Hsieh、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乌蕨Stenoloma chusamum Ching、瓦韦Lepisorus thunbergianus (Kaulf.)Ching和贯众Cyrtomium fortunei J.Sm.,分别代表真蕨目的7种孢子类型,即水蕨型、凤尾蕨型、铁线蕨型、海金沙型、书带蕨型、水龙骨型和鳞毛蕨型,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7个类型的代表种的孢子发育、孢壁和纹饰形成的过程,揭示其发育规律,为蕨类植物发育生物学和孢粉学研究提供资料。 通过对7种植物孢壁发育的研究,我们得出了如下结果: [1] 孢子囊起源于单细胞,单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形成孢子囊,幼孢子囊由外到内由一层孢子囊壁细胞、二层周缘质团型绒毡层细胞和中间的孢子母细胞构成。当孢子母细胞之间的一层孢子母细胞套分成两层时,孢子母细胞从具棱的形状变为圆形并且相互分离,同时,内层绒毡层细胞壁分解,原生质体融合后侵入孢子母细胞之间。 [2] 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四分孢子,进入四分体时期。如果减数分裂为四分同裂,则形成的孢子是辐射对称的,具三裂缝,如果减数分裂为非四分同裂,则形成的孢子是两侧对称的,具单裂缝。在单裂缝孢子的非四分同裂过程中,四分孢子的排列有两种情况,即四个孢子的两对裂缝垂直排列和四个孢子的四条裂缝平行排列。细胞质分裂之后,每个四分体外被透明的细胞膜,四分孢子之间有孢子套膜将其分离。 [3] 孢子外壁一般分为两层,孢子外壁内层和孢子外壁外层:外壁内层来源于孢子内部的原生质,很薄,由单一片状体构成,在孢子细胞膜表面快速形成。孢子外壁外层来源于孢子囊内层绒毡层细胞,比较厚,由孢粉素构成的细小薄片和颗粒沿离心方向逐渐沉积而成。 [4] 孢子裂缝是在孢子外壁内层形成时孢子原生质体收缩,在四分孢子的相连处形成的褶皱,即四分体痕褶。在孢子外壁外层形成时,在四分体痕褶的顶端,孢粉素添加较迟而且较少,以后形成了孢子的裂缝。由于减数分裂的形式不同,孢子形成了单裂缝和三裂缝两种类型。 [5] 孢子周壁在真蕨目植物中普遍存在,它是在四分孢子分离后,逐层沿离心方向在外壁表面形成的,周壁来源于绒毡层细胞或孢子囊壁细胞。在真蕨目植物中,孢子周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中国蕨类植物研究概况

1.2 孢粉学研究历史及其发展

1.3 国外蕨类植物孢子形态学的研究历史及发展

1.4 我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概况

1.5 蕨类植物孢壁发育的研究概况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L.)Brongn.孢壁结构及发育

2.1 材料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孢壁结构及发育

3.1 材料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凤丫蕨Coniogramme japonica(Thunb.)Diels孢壁结构及发育

4.1 材料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孢壁结构及发育

5.1 材料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第六章 乌蕨Stenoloma chusanum Ching孢壁结构及发育

6.1 材料方法

6.2 结果

6.3 讨论

第七章 瓦韦Lepisorus thunbergianus(Kaulf.)Ching孢壁结构及发育

7.1 材料方法

7.2 结果

7.3 讨论

第八章 贯众Cyrtomium fortunei J.Sm.孢壁结构及发育

8.1 材料方法

8.2 结果

8.3 讨论

第九章 总结与讨论

9.1 孢子外壁的发育和裂缝的形成

9.2 孢子周壁的发育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

图版

附录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18

参考文献

  • [1].中国水龙骨目(真蕨目)孢子形态的研究[D]. 王全喜.东北林业大学2001

相关论文

  • [1].热带附生和地生蕨类植物对水分胁迫和光斑的光合生理响应[D]. 张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8
  • [2].吉林延边地区早白垩世长财组的蕨类植物[D]. 尹殿奎.吉林大学2008
  • [3].中国蹄盖蕨属(蹄盖蕨科)的分类学修订[D]. 王金虎.南京林业大学2009
  • [4].中国水龙骨目(真蕨目)孢子形态的研究[D]. 王全喜.东北林业大学2001
  • [5].石胆草、卷柏化学成分及卷柏药理作用的研究[D]. 毕跃峰.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
  • [6].蹄盖蕨科系统分类学研究[D]. 王玛丽.西北大学2003
  • [7].蜈蚣草富集砷能力的基因型差异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反应[D]. 蔡保松.浙江大学2004
  • [8].海南岛蕨类植物的分类、区系地理与保育[D]. 董仕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4
  • [9].蕨类植物铁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体内稀土元素的分布及其光合特性的研究[D]. 王立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
  • [10].观赏蕨类植物种质超低温保存研究[D]. 徐艳.北京林业大学2006

标签:;  ;  ;  ;  ;  ;  ;  ;  ;  ;  

中国真蕨目主要孢子类型孢壁发育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