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专题研究

《楚辞》专题研究

论文摘要

《离骚》一篇称为“经”,是何人所为,具体始于何时,其被称“经”的含义又为何,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及文献阐述角度不同,历代对于《离骚》称“经”研究,始终都没有绝对可靠的证据来解决这一问题。然依据现有文献,最早有《离骚》称经记载的是王逸的《楚辞章句》,《离骚》称经并不是具体何人何时规定的。其有一个长期的约定俗成发展过程。基于这一看法,我们只能是从最早的文献记载去探讨相关问题。王逸的《楚辞章句》仍然是我们考察问题的出发点。基于王逸《楚辞章句》中有《离骚》称经的现象,有的楚辞研究者认为《楚辞》的编纂体例存在“经”“传”关系。然鉴于《离骚》称经是何人何时所为已至今无法达成共识。准此,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楚辞》编纂体例所存在的“经”“传”关系亦有再提出一谈的必要。认为至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论证《楚辞》的编纂体例是“经”“传”关系的认识。王.逸.《.楚.辞.》.“.刘.向.集.”.说仍然是我们考察问题的出发点。关于《楚辞》的成书过程,有的学者认为今本王逸《楚辞章句》不是本来的面貌,《楚辞释文》的编次是古本《楚辞章句》的原貌。《楚辞》的成书存在着分阶段编辑的过程。刘向只是其中的编订者之一,从而怀疑王.逸.《.楚.辞.》.“.刘.向.集.”.说的可靠性。本章拟在对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辨析基础上,针对怀疑刘向为《楚辞》的编订者观点,提出的粗浅看法,认为《楚辞释文》篇目次序乃《楚辞章句》的原始面貌及《楚辞》乃分阶段由不同时代不同作者附益成书的推论都没有坚实的证据证明其能成立。而据此推演出的“刘向纂辑《楚辞》十六卷本并不存在”进而否定王.逸.《.楚.辞.》.“.刘.向.集.”.这一传统认识及“《楚辞》编纂体例不统一”的看法都是没有说服力的。王.逸.《.楚.辞.》.“.刘.向.集.”.说仍然是我们考察问题的出发点。而据之以否认《楚辞》编纂体例的统一性未为得。朱熹《楚辞集注》增贾谊《吊屈原》《服鸟》二赋与删《七谏》《九怀》《九叹》《九思》四篇汉人之作,大乱了《楚辞》之体,这是十分不当的。王夫之《楚辞通释》增江淹《爱远山》《山中楚辞》及删《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五篇汉人之作的做法及其断《招隐士》为“为淮南召致山谷潜伏之士”说,亦然。考朱、王两大学者之所以有是失盖因其为“文”所蔽而忽于究刘向编撰《楚辞》一书之体例所致。从目录学和文学发展的角度看,《楚辞》中的汉人作品是《楚辞》这部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潜意识中强化了屈原等创作的楚国的文辞,通过汉人的模拟的创作,使屈原等创作的楚国的文辞模式的影响扩大。若将汉人的拟作排除在外,“楚辞”名称的发展演变轨迹便模糊不清。文学史上的这批作品将无法正确归类了。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关于《离骚》称“经”的问题
  • 第一节 《离骚》称“经”研究状况
  • 第二节 《楚辞》编纂体例非“经”“传”关系辨
  • 小结
  • 第二章 关于《楚辞》的编纂体例问题
  • 第一节 《楚辞》成书过程论析
  • 第二节 《释文》为古本篇次说质疑
  • 小结
  • 第三章 关于《楚辞》中汉人作品之价值问题
  • 第一节 朱熹王夫之等对旧本《楚辞》删增情况及其他
  • 第二节 朱熹对旧本《楚辞》删增之失
  • 第三节 关于王夫之删增《楚辞》及其说《招隐士》性质之失
  • 小结
  • 参考文献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王逸《楚辞章句》研究综述[J]. 淄博师专论丛 2019(04)
    • [2].冯绍祖校刊《楚辞章句》及其评点学价值[J]. 文史哲 2015(05)
    • [3].论王逸注次异于《楚辞章句》篇次——兼论《楚辞章句》注释的五个阶段[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5)
    • [4].浅论体验传统在通识性古代文学鉴赏课的应用[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7(08)
    • [5].《楚辞章句》中“既……又……”格式分析[J]. 北方文学 2016(26)
    • [6].《楚辞》中的植物——莽草[J]. 故事家 2017(10)
    • [7].王逸《楚辞章句》韵语注新探[J]. 浙江学刊 2019(03)
    • [8].王逸《楚辞章句》篇次新探[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2)
    • [9].王逸《楚辞章句》所见“忠”字考[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 [10].《楚辞章句》韵体注考论[J]. 文学评论 2010(05)
    • [11].《楚辞章句》评注类型研究(节录)[J]. 职大学报 2009(01)
    • [12].王逸《楚辞章句》训诂理念刍议[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06)
    • [13].文学的阐释与阐释的文学——关于王逸《楚辞章句》韵体注文的考论[J]. 文学评论 2008(02)
    • [14].论王逸《楚辞章句》经学阐释方式及其超越[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11)
    • [15].《楚辞章句》“或日”至《毛诗笺》——汉代以比兴讽谏寄志释诗的轨迹[J]. 诗经研究丛刊 2013(02)
    • [16].《楚辞》十七卷成书考辩[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17].王逸《楚辞章句》引《诗》考[J]. 诗经研究丛刊 2011(01)
    • [18].王逸《楚辞章句》语言表情形式发微[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 [19].《楚辞章句》与《孟子章句》人称代词比较[J]. 语文学刊 2010(13)
    • [20].论先唐所传王逸《楚辞》著作之名实为《楚辞注》——兼谈其传播时间[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21].在王逸《楚辞章句》注文中挖掘屈原形象的原型[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 [22].主持人的话[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23].《离骚》“党人”考[J]. 语文知识 2011(03)
    • [24].浅析《楚辞章句》对一般词语的注释[J]. 语文学刊 2008(04)
    • [25].“同姓无相去之义”商榷[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6(06)
    • [26].《楚辞章句》中的联合式复音词[J]. 青年文学家 2018(23)
    • [27].试论王逸与洪兴祖对楚辞学的贡献[J]. 青年文学家 2015(08)
    • [28].古本《楚辞》篇次研究述略[J].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15(02)
    • [29].王逸之联绵词观考察[J]. 社会科学论坛 2010(11)
    • [30].“以谶解经”的学术风潮与王逸的《楚辞》阐释[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标签:;  ;  ;  

    《楚辞》专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