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色风暴 百万下线——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论文文献综述)
贤骥清[1](2014)在《民国时期上海剧场研究(1912~1949)》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近代上海剧场演出史为背景,以民国时期上海演剧史为脉络,借鉴剧场建筑学方面研究成果,考察上海民国时期(1912~1949)的剧场、戏院、舞台等演剧场所及舞台艺术史迹。考察和研究内容如下:其一,民国前上海演剧场所的背景考察与分析;其二,民国时期上海地区大小剧场、戏院、舞台的类型、数量、区域概况调查与整理;其三,民国时期上海剧场的舞台资料、重要剧目及演出的考察和史述;其四,民国上海剧场名称的更替考证与制表,民国时期上海剧场区域位置分布图的考证与绘制;其五,民国时期上海舞台美术演化发展轨迹的考察,舞台美术布景设计案例的介绍,舞台美术家小传的编纂;其六,民国时期上海剧场演化的渊源与影响分析,演出场所整体特征描述、演变脉络梳理和嬗变规律探究。最后,民国上海剧场遗存现状统计报告,剧场保护和发展展望。具体而言,本文含导论一章、正论五章、馀论一章及附录。导论,主要介绍民国上海剧场研究的背景、现状及其基本概念。第一章,主要梳理上海历史沿革和宏观文化背景,考察民国前上海演剧场所,分析近代上海的剧场演化轨迹。第二章,主要介绍民国时期上海演出场所分布状况,从老城厢、公共租界、苏州河北以及沪西四个区域,分析剧场分布和聚集的剧场圈现象。第三章,主要梳理民国时期上海剧场的功能类型及演化轨迹,归纳民国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不同阶段的剧场变迁特征。第四章,主要整理民国时期上海剧场演出中的舞台美术类型样式、舞美布景行业状况和舞美从业者档案。第五章,主要分析和比较民国时期上海剧场演化的东西文化渊源与影响。馀论部分,主要统计报告民国时期上海剧场遗存现状及其保护和发展的展望。附录部分,整理统计了剧场的个体档案、舞美师个人小传、剧场生存年表、剧场分布图以及相关图纸资料等。本文的史料叙述,主要从纵向上梳理清中期开埠以降至民国时期上海中西两大支演出场所的数量、地位、型制、演出状态和生存状态。分析立论,主要从横向面上对比研究同时期西方剧场对中国剧场演化的影响与冲击,寻找二者间文化交流的关联状况,时间维度上梳理中国传统剧场在演化中的遗传继承、基因突变、时代气候的演化渊源,从空间向度上探究城市演剧宏观分布特征、分析布局特点。总体研究目标是:考察上海地区传统剧场的渊源背景,梳理上海近现代化过程中剧场的形态及其轨迹,探赜剧场舞台美术演变发展过程,补阙上海地区断代剧场史,整体上完成20世纪上半叶上海舞台演出场所的宏观整理和演化分析。
杜娟[2](2010)在《安全与发展的博弈 ——美国拉丁美洲冷战政策研究(1945-1969年)》文中研究表明冷战时期,美苏对世界霸权展开了全方位的争夺,两国都试图向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输出自身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以及价值观念,以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拉丁美洲作为第三世界的一员,同时又是美国的传统势力范围,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美苏争夺的对象。拉美国家的“民族主义”发展诉求交织在了东-西对抗、南-北冲突的复杂矛盾之中,这不仅加大了它们实现真正自主发展的难度,同时也使得冷战时期的国际体系呈现出多层面的特征。尤其是拉美游击运动的曲折发展,不但反映了美国与共产主义势力在西半球的较量,也体现了美苏对第三世界霸权的争夺、以及冷战对地区局势发展的影响。本文试图利用美国政府的解密文件并借鉴相关的科研成果,考察二战前后美国对拉美的外交转变,以及美国西半球冷战政策的形成和发展脉络,以地区防务安全和经济发展援助之间的博弈关系为主线,揭示出美国拉丁美洲冷战政策的实质,美拉关系的规律性发展,以及冷战对拉美等第三世界地区局势发展的影响。一方面,冷战大环境决定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方针和走向,拉美地区的局势发展也影响着华盛顿当局的决策;另一方面,美国的拉美政策同样会作用于西半球的冷战格局,继而拓展了冷战的广度和深度。本文在参阅大量原始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挑战-应战”模式探讨1945-1969年美国对拉美冷战政策的几次重大调整;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呈现这一时期美国西半球冷战政策的演变轨迹,以及美国与共产主义在西半球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从国际、地区、国家三个层次,阐明冷战、拉美地区局势与美国对外政策的互动影响。最终试图说明如下:(1)谋求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始终是美国制定拉美政策的根本动机,保持拉美的安全和稳定一直为美国在西半球追求的核心要务。只是针对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竞争对手,美国在政策手法和策略上会做出些许调整。(2)20世纪60年代拉美游击运动的兴衰历程,反映了在东-西对抗为主的冷战时代,解决民族发展问题的南-北矛盾只能退居次位,甚至会被利用成为美苏争霸的工具,第三世界国家很难实现真正的自主发展。(3)暴动的形式并不带有任何社会制度和阶级属性,只是一国内部发展矛盾激化的表现形式。美国要想从根本上维护地区和世界的稳定与安全,就必须真正着眼于当地的发展问题,立足长远利益,而不是简单短视的“以暴制暴”,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安全与发展并济的国际局面。
杨飞[3](2010)在《网络传播视野下的中文在线词典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87年,一封“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电子邮件拉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网络词典这个新生的产业也终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开始其蓬勃发展的征程,借助于网络的强大功能,以传统词典为基础,网络词典以其方便快捷和极大的词汇量很快吸引了大量用户。网络词典本身涵盖面很广,从最初简单的机读词典发展到现在的网络在线词典和电脑软件词典,本文所研究的中文在线词典针对的便是后两种词典。中文在线词典发展至今,还远远没有达到成熟期,归根结底还是社会的经济水平所限,我国依然属于发展中国家,相对而言,人们的物质水平并不能完全满足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也正因此,中文在线词典对传统词典的市场冲击愈演愈烈,但基于内容上的权威性和词典市场的内容提供者,传统词典也不可能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第三章重点论述中文在线词典的内容特点,虽然在线词典的内容存在不少问题,但由于基本以传统词典为模板,已经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用户的需求,特别是在线翻译市场,功能越来越立体化和人性化。然而在线词典的内容提供商和技术提供商并不能在推广过程中扮演救世主的角色,还必须同时伴有成功的宣传推广,因此第四章重点分析中文在线词典的推广策略,作为国人自主研发的词典软件,金山公司研发的金山词霸系列以及爱词霸在线词典等已经在目前的在线词典市场上拥有超过92%的占有率,网易有道词典也是这个领域的巨头之一,本章内容以这两种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研究个案,以期对在线词典的继续推广出谋划策,并为传统词典提供些许帮助,最后一章主要预测中文网络在线词典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前面的多角度分析,总结出于传统词典发展有利的几个点。“国无辞书,无文化之可言”,’辞书的编纂与发展,是对语言文字认知的标准与规范,是对人类发展和文化传承的记录,网络在技术和文化上具有的平民性使得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参与到词典的文化生产,中文在线词典的涌现使得辞书的功能得以重新审视,不再仅仅是单纯的参考工具,更是一种信息传播载体。由传统出版模式向数字出版模式的转变是我国出版业转型的必然之路,这也为中文在线词典和传统纸质词典实现并行发展提供了契机,手机出版是继报纸、期刊、图书、互联网出版之后的一种全新出版业态,也是中文在线词典新的发展点。对于传统词典而言,在依托互联网技术加强网络化出版的同时,更需要分阶段、分层次的同步开发各种版本的印刷版和光盘版词典,同时充分发挥出版集团的主力军作用,建立资料来源集成化、搜索引擎式的在线词典平台。对于在线词典和传统纸质词典而言,如何在保证词典质量的前提下,走出一条以盈利和发展为目的的商业化运作模式,这是今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月英[4](2009)在《锡埒图库伦喇嘛旗历史变迁研究 ——兼论库伦旗宗教现状考察》文中指出锡埒图库伦扎萨克喇嘛旗是清朝政府在外藩蒙古地区最早设立的喇嘛旗,也是在漠南蒙古地区设立的惟一的喇嘛旗。它不仅在清代蒙古盟旗制度体系中,还是在各喇嘛旗中都处于典型地位。研究锡埒图库伦喇嘛旗的宗教历史诸问题,在学术上不仅有助于认识清朝在蒙古地区设置喇嘛旗这一特有的历史现象,而且对蒙古盟旗制度研究和地方行政制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进而全面剖析清王朝、中华民国、建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中央政府的藏传佛教政策的演变,从宏观上把握近三百六十多年来库伦旗社会历史变迁,尤其是对整个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但是,由于史料零散,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关注甚少。本文主要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地方史志、文件资料、口碑材料、田野调查,通过结合历史学、宗教学、民俗学研究方法,对锡埒图库伦喇嘛旗的历史变迁做一客观公允的学术探讨的同时对建国以来库伦旗宗教现状进行了考述。本文由前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等构成,约四万余字。前言交待了选题目的及意义、相关研究概况、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正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论述了清朝政府设置锡埒图库伦扎萨克喇嘛旗及其“政教合一”制度,并对前十六任扎萨克达喇嘛进行了考述。第二部分论述了清末民初蒙古政治格局变迁及实施政教分离行政模式,还论述了民国时期库伦旗的行政区划演变。第三部分论述了建国之初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与当时的库伦旗、“文化大革命”对寺庙的毁坏及“改革开放”之后,在共产党的关怀下寺庙的恢复情况。同时对当前喇嘛结构、收支情况和主要宗教活动进行了考察。结语概括总结了全文内容及基本论点。
翟功利[5](2007)在《基于盗版冲击态势下软件产品定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软件产品是软件业这一战略性产业的核心产品,其盗版问题是世界性问题。大量的软件盗版是制约软件产业持续高效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各国均立法并严厉打击盗版行为,软件企业也运用各种技术进行防范,但目前盗版软件产品市场占有率仍高居不下,目前我国市场占有率高达90%以上。正版软件产品价格过高是软件盗版的主要原因之一,政府打击和企业加密等反盗版技术在保护软件产品的产权时忽视了广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和相对薄弱的市场购买力,这两种方式都是将巨大的需求空间扼杀在摇篮里的一种不科学的保护行为,多年的事实证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认为在适度的保护下,应该从软件产品的合理定价入手,运用市场规律,依靠政府立法导向解决由于软件价格过高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本文从软件产品的生产、消费和产权特点入手,深入的分析了盗版产生的原因,包括消费者购买力的薄弱、市场上巨大的需求空间、软件产品产权保护难、巨大的盗版利润空间等,提出了治理盗版的新思路:在政府的管制下由正版软件厂商提供低端版本软件产品来满足低端消费群体的巨大需求空间,取代盗版软件供应商的地位。根据这一思路,本文第四章针对通用软件产品提出了版本划分差别定价法,建立了版本划分差别定价模型。第五章结合金山“红色风暴”案例作了对比分析,并对该方法应用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探讨。软件厂商通过对软件产品合理定价将能迅速有效的实现软件产品的需求起飞效应、锁定效应和规模效应,这有利于其缩短成本回收周期、降低成本回收风险、刺激创新、增强竞争力、创造品牌,同时能够有效的抵制盗版,净化软件业市场秩序,促进软件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实现社会福利的进一步优化。
傅宁军[6](2006)在《悲鸿:未被报告的报告》文中提出真实的徐悲鸿是怎样的一个人?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又该如何认识徐悲鸿?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怀念徐悲鸿,他的魅力究竟在哪里?为什么徐悲鸿在新中国诞生时已是一代大师,以往却总是回避徐悲鸿生存与成长的时代,以及与之交往的民国人物?2004年,在徐悲鸿先生诞辰110周年的前夕,我终于踏上采访之路,沿着这位艺术大师的生命足迹,痴痴地寻觅。很快我就发现,这是一本太大的书。徐悲鸿的生命包含了如此博大、如此丰富的内容,几乎勾连着一部中国近代史和当代史。比如,在先生最初的人生旅途上,他的身边就已经站满了历史巨人,荟萃着无数大师。而先生早年生活在太湖之滨的宜兴屺亭,一个乡村僻静之地,他何德何能,竟可以走入这样的境界?至于徐悲鸿与艺术、徐悲鸿与女人、徐悲鸿与这个纷纷攘攘的尘世,有着太多的话题。一个已为人所知的徐悲鸿,一个仍鲜为人知的徐悲鸿。无论他走得多远、成就多大,和摆脱不了贫寒的出身、私塾的熏陶和早年经历所铸就的执拗个性,这又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徐悲鸿,站在今人的视野里,他还是那么神采飘逸,魅力十足。一个被这么多人关注乃至议论的人,本身就有着未被遗忘的荣耀。
尹建芬[7](2000)在《携红色风暴金山新年出击Internet》文中提出金山红色正版风暴第一百万套产品正式下线,表明十年来,国产软件首次战胜了盗版:并逐步得到了包括同行及流通渠道产业、最终购买用户及众多传媒的认同:千禧年,金山将加强WPS2000后续产品在企业级市场上的影响,并将所有的产品过渡到Internet平台上。
王霞[8](2000)在《红色正版风暴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1999年12月21日,在中国软件史上应该是永远铭记的日子。在北京新世纪饭店宏大的世纪厅,金山公司召开了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庆祝红色正版风暴第一百万套产品正式下线,金山快译2000及金山词霸2000产品做为国内历史上销售量最大的软件被国家图书馆永久性收藏,上面不仅留下了求伯君、鲍岳桥、朱崇君、吴晓军、廖恒毅、简晶及周志农等一代着名软件大师的签名,还写下了诸如董波、周云峰、裘新及卢新东等金山年轻一代程序新秀的
王好,石岩[9](2000)在《红色风暴 百万下线——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文中研究指明 记者王好石岩报道 1999年12月底,北京新世纪饭店世纪大厅,金山公司总裁求伯君将第一百万套红色正版风暴产品——金山快译2000和金山词霸2000世纪珍藏版交给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孙承鉴,由国图永久收藏。该套软件由求伯君、朱
雨阳[10](2000)在《正版之路曙光初现》文中研究说明 12月21日金山公司在京宣布,为期两个月的“红色正版风暴”活动取得辉煌.成果——金山词霸2000和金山快译2000销量达到83万套。而该产品的第100万套则被国家图书馆作为国产软件历史上零售量最大的正版软件予以永久收藏。 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产品司副司长陈冲、北京市版权局副局长刘东威到会对金山公司取得的成就表示热烈祝贺,曾经为国产软件事业孜孜求索多年的“知识英,
二、红色风暴 百万下线——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红色风暴 百万下线——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论文提纲范文)
(1)民国时期上海剧场研究(1912~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民国时期上海剧场研究的背景 |
第二节 民国时期上海剧场研究的现状 |
第三节 民国时期上海剧场研究的价值 |
第四节 剧场概念辞源考辨 |
第一章 民国前的上海演剧及其场所 |
第一节 古代上海文化沿革及演剧 |
第二节 近代上海演剧及场所概况(1843~1911) |
第三节 近代上海剧场圈及演化轨迹 |
第二章 民国时期上海演剧场所分布及演化轨迹 |
第一节 城市南区的“城厢”剧场圈 |
第二节 城市中区的“公共租界”剧场圈 |
第三节 城市西区的“泛租界”剧场圈 |
第四节 城市北区的“苏州河北”剧场圈 |
第五节 小结:民国时期上海剧场的演化轨迹 |
第三章 民国时期上海演剧场所类型及舞台式样 |
第一节 传统戏曲类型的演剧场所及舞台式样 |
第二节 现代话剧类型的演出场所及舞台式样 |
第三节 其它类型的演剧场所及舞台式样 |
第四节 小结:演剧场所类型及舞台式样分析 |
第四章 民国时期上海演剧场所中的舞台美术 |
第一节 民国时期上海戏曲的舞台美术 |
第二节 民国时期上海话剧的舞台美术 |
第三节 舞台美术的设计师和从业者 |
第五章 民国时期上海剧场演化渊源与影响 |
第一节 中国传统剧场的遗传影响 |
第二节 上海开埠与欧美西风对上海剧场的影响 |
第三节 日本与苏俄剧场对海派剧场文化的影响 |
馀论 民国时期上海剧场遗存报告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剧场的佚失状况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剧场的遗存现状 |
结语 |
附录1:剧场档案 |
1.1 近代上海的传统演剧场所(1843~1911) |
1.2 近代上海的西式剧场(1843~1911) |
1.3 民国前期的上海演剧场所(1912~1927) |
1.4 民国中期的上海演剧场所(1927~1937) |
1.5 民国后期的上海演剧场所(1937~1949) |
附录2:民国期间舞台美术师小传(1880~1930) |
附录3:上海演剧场所年表 |
附录4:剧场分布图 |
附录5:海外上海研究书目:1845~2005 图书馆访问网址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创作的实践 |
致谢 |
附图 |
(2)安全与发展的博弈 ——美国拉丁美洲冷战政策研究(1945-1969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从"战时睦邻"到"反共联盟"——二战前后美国对拉美的外交转变 |
第一节 安全与发展并重——富兰克林·罗斯福时期的美拉关系 |
1.1.1 "睦邻政策"的出台与实施 |
1.1.2 "战时睦邻"——二战与美洲防务安全体系 |
1.1.3 美拉关系的新纪元?——"睦邻政策"的实质 |
第二节 冷战的开始与杜鲁门政府的拉美政策 |
1.2.1 冷战的形成及拉美在美国全球冷战战略中的地位 |
1.2.2 反共与杜鲁门政府对拉美的安全政策 |
1.2.3 "背信弃义"——杜鲁门政府对拉美的经济政策 |
第三节 "反共的外交"——第一届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拉美政策 |
1.3.1 NSC 144/1号文件与艾森豪威尔政府西半球安全政策的确立 |
1.3.2 "贸易而非援助"的经济政策 |
第二章 "冷战拉美化"——第二届艾森豪威尔政府对拉美政策的两次调整 |
第一节 "共产主义假想敌"——危地马拉阿本斯政权 |
第二节 尼克松的尴尬拉美行与第一次政策调整 |
2.2.1 不愉快的拉美之旅 |
2.2.2 "特别的鼓励"与第一次政策调整 |
2.2.3 第一次政策调整的有限性 |
第三节 古巴革命与"新干涉主义"——第二次政策调整 |
2.3.1 古巴革命与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古巴政策 |
2.3.2 反共安全观的转变与第二次政策调整 |
2.3.3 "新干涉主义"——美国对多米尼加和古巴的隐蔽行动 |
第三章 西半球冷战格局的改变与肯尼迪政府的反暴动政策 |
第一节 "猪湾登陆"与美国在西半球主导地位的下降 |
第二节 共产主义势力在拉美的上升 |
3.2.1 苏联集团扩大对拉美的影响 |
3.2.2 拉美政治左派的极端化 |
3.2.3 拉美游击运动第一波的兴起 |
第三节 "软硬兼施"——肯尼迪政府在拉美的反暴动政策 |
3.3.1 亲共反美——肯尼迪政府对拉美游击运动的定性和预估 |
3.3.2 "以暴制暴"——肯尼迪政府打击拉美游击运动的"硬手法" |
3.3.3 "争取民心"——肯尼迪政府瓦解拉美游击运动的"软措施" |
第四章 "约翰逊主义"与拉美游击运动第一波的衰落 |
第一节 武装干涉多米尼加共和国与"约翰逊主义"的出台 |
第二节 约翰逊政府"强硬弱软"的反暴动政策与拉美游击运动的衰落 |
4.2.1 "强硬弱软"——约翰逊政府在拉美的反游击战政策 |
4.2.2 "格瓦拉之死"与拉美游击运动的衰落 |
第三节 "得失参半"——评价肯尼迪-约翰逊政府在拉美的反暴动政策 |
结语 |
一 "门罗主义"——安全与发展抉择背后的"魅影" |
二 东西-南北矛盾交织的焦点——第三世界与冷战 |
三 一场"温战"?——暴动与反暴动之间的博弈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与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3)网络传播视野下的中文在线词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来源与研究目的 |
1.2 论题说明和研究价值 |
1.3 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二章 中文在线词典的内容特点分析 |
2.1 文化经营主体的变迁 |
2.2 传统词典内容的网络再现 |
2.3 功能研发的人性化 |
2.3.1 词汇量 |
2.3.2 多标签设计 |
2.3.3 查询与智能纠错 |
2.3.4 释义与例句 |
2.3.5 语音功能 |
2.4 网络词汇 |
2.4.1 网络词汇的社会性 |
2.4.2 网络词汇:社会发展的明证 |
2.4.3 网络词汇:社会心理的投影 |
2.5 基于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优势 |
2.6 基于计算机硬件基础上的局限 |
第三章 中文在线词典的现状分析 |
3.1 发展现状分析 |
3.2 使用现状分析 |
3.2.1 市场需求与消费分析 |
3.2.2 需求与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四章 中文在线词典的推广策略分析 |
4.1 立体化的宣传促销 |
4.2 熟悉的差异化 |
4.3 媒体组合策略 |
4.4 "争论"≥"肯定" |
4.5 联合品牌战略 |
第五章 中文在线词典的发展趋势分析 |
5.1 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
5.2 谋求与传统辞书的并行发展 |
5.3 网络传播立法势在必行 |
5.4 产品和服务的发展将日趋细化 |
5.5 手机出版将会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
第六章 结语 |
6.1 对传统词典发展的启示 |
6.2 论文研究中的不足 |
6.3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4)锡埒图库伦喇嘛旗历史变迁研究 ——兼论库伦旗宗教现状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
二、相关研究概况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一、清代锡埒图库伦扎萨克喇嘛旗 |
(一) 锡埒图库伦扎萨克喇嘛旗的建立 |
(二) 实施“政教合一”制度 |
(三) 历任扎萨克达喇嘛考 |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锡埒图库伦喇嘛旗 |
(一) 清末民初蒙古政治格局变迁 |
(二) 实行政教分离行政模式 |
(三) 行政区划的演变 |
三、建国以来库伦旗宗教现状考察 |
(一) 建国之初的民族宗教政策与当时的库伦旗 |
(二) “文化大革命”时期寺庙的破坏与喇嘛的情况 |
(三)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寺庙的恢复情况 |
(四) 库伦旗现有喇嘛结构与寺院经济情况 |
(五) 主要宗教活动 |
结语 |
参考资料 |
致谢 |
(5)基于盗版冲击态势下软件产品定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1.5 本课题研究的作用 |
2 概念界定及相关定价理论 |
2.1 概念界定 |
2.1.1 软件产品 |
2.1.2 盗版软件 |
2.1.3 定价方法 |
2.2 相关定价理论 |
3 软件盗版分析 |
3.1 软件盗版的原因分析 |
3.2 软件盗版的治理现状分析 |
3.2.1 软件盗版治理现状 |
3.2.2 软件产权保护的经济学分析 |
3.3 软件盗版治理的新思路 |
4 版本划分差别定价法 |
4.1 软件产品的定价策略 |
4.2 软件产品需求分析 |
4.3 版本划分差别定价法及其经济学分析 |
4.3.1 版本划分差别定价法 |
4.3.2 版本划分差别定价法的经济学分析 |
4.3.3 模型建立及求解 |
5 金山“红色风暴”案例分析 |
5.1 金山“红色风暴”简介 |
5.2 数据分析处理 |
5.3 版本划分差别定价法实现的依靠因素——政府监管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红色风暴 百万下线——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论文参考文献)
- [1]民国时期上海剧场研究(1912~1949)[D]. 贤骥清. 上海戏剧学院, 2014(03)
- [2]安全与发展的博弈 ——美国拉丁美洲冷战政策研究(1945-1969年)[D]. 杜娟. 南开大学, 2010(08)
- [3]网络传播视野下的中文在线词典研究[D]. 杨飞. 安徽大学, 2010(11)
- [4]锡埒图库伦喇嘛旗历史变迁研究 ——兼论库伦旗宗教现状考察[D]. 月英.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9(06)
- [5]基于盗版冲击态势下软件产品定价方法研究[D]. 翟功利. 沈阳工业大学, 2007(05)
- [6]悲鸿:未被报告的报告[J]. 傅宁军. 中国作家, 2006(12)
- [7]携红色风暴金山新年出击Internet[J]. 尹建芬. 电子测试, 2000(02)
- [8]红色正版风暴给我们带来了什么?[J]. 王霞. 中国科技信息, 2000(02)
- [9]红色风暴 百万下线——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J]. 王好,石岩. 每周电脑报, 2000(01)
- [10]正版之路曙光初现[J]. 雨阳. 互联网周刊,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