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08~2009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襄城县不同肥力水平试验所取烟叶为试验材料,系统的研究了烤烟叶片不同位点间香气成分含量的分布,中上部叶片单叶重与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关系,中上部叶片叶长与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关系,烤烟底脚叶、下二棚、腰叶、上二棚、顶叶5个部位烤后烟叶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变化。2008年在河南省宝丰县采用微喷和沟灌两种灌溉方式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烤烟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叶点试验表明: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在叶片中部含量最高,从主脉两侧向叶片边缘逐渐降低,叶尖端含量最低;糖类及非酶非酶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与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分布相反,叶尖端含量最高,叶中部含量最低;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含量在叶片中的分布与生物碱在叶片中分布相似,均为主脉两侧向叶片边缘含量逐渐增加,叶基含量最低,叶尖端含量最高;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在叶基部含量较高,其它位点差异较小;新植二烯含量在叶片中部较高,在叶基部及叶片边缘含量较低。2、不同单叶重试验表明:中部叶大部分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非酶棕色化反应产物及茄酮含量在单叶重12g时达到最大值且随着单叶重的继续增加含量先迅速降低后趋于缓慢下降,当单叶重接近最大值时降解产物含量无明显变化;中部叶大部分氨基酸类降解产物在单叶重10g时达到最大值,随着单叶重的增加逐渐降低。上部叶大部分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在单叶重12~15g范围内达到最大值,茄酮含量在单叶重最低值9g时达到最大值,当各香气物质达到最大值后随着单叶重的增加而降低,当单叶重达到最大值时含量升降幅度较小。除新植二烯外的香气物质总量中部叶变化幅度大于上部叶,且二者均在单叶重12g时达到最大值。综合各香气物质的含量,中部叶与上部叶的最佳单叶重分别在10~12g,12~15g范围内。3、不同叶长试验表明:中部叶多数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非酶棕色化反应产物、氨基酸降解产物含量在中部叶长59~62cm时达到最大值,随着中部叶长的继续增加含量迅速降低;中部叶除新植二烯外香气物质总量在中部叶长62cm时含量达到最大值。上部叶大部分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非酶棕色化反应产物、氨基酸降解产物在上部叶叶长65~68cm范围含量较高;上部叶除新植二烯外香气物质总量在上部叶长65cm时含量最高。综合各香气成分的含量,中部叶与上部叶最适叶长范围分别为59~62cm和65~68cm。4、不同灌水量试验表明:不同部位的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糖类及非酶非酶棕色化反应产物的含量随灌水量变化的趋势有显著差异。下部叶香气物质含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灌水量达到48mm时香气物质含量最多,且随着灌水量继续增加香气物质含量下降;不同灌水量的中部叶香气物质含量差异较小,且与灌水量无明显关系;上部叶以微喷48mm、72mm处理香气物质含量最高,沟灌120mm处理香气物质含量最低,未灌水对照略高于传统沟灌处理。由此可见,微喷灌水量在48~72mm有利于烟株各部位叶片香气物质含量的积累,未灌水下部叶香气物质含量偏低,传统沟灌上部叶香气物质含量偏低,说明干旱和水分过多均不利于香气物质的积累。5、不同施肥量试验表明: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总量在下部叶(底脚叶,下二棚)以中肥力条件下较高,中部叶(腰叶、上二棚)及顶叶以高肥力条件下较高;茄酮含量在除顶叶外均以低肥力条件下较高,顶叶以高肥力条件下含量较高;非酶棕色化反应产物总量在底脚叶以中肥力处理含量最高,在顶叶以高肥力处理含量最高,其它部位高、中肥力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芳香族氨基酸类降解产物总量在底脚叶处以中肥力条件下含量最高,在其它部位均以高肥力最高,中肥力次之,底肥力最低;新植二烯含量在下部叶以中肥力条件下最高,其它部位以高肥力条件下最高;在烟株的中部高、低肥条件下烟叶的除新植二烯外香气物质总量无显著差异,在顶叶高肥力条件下香气物质总量显著高于中肥力。评吸结果以中肥力条件下腰叶得分最高。本研究表明,豫中烟区适宜的施氮量为施纯氮高于45 kg/hm2略低于67.5kg/hm~2。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郫县豆瓣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及特征香气物质形成机理[J]. 食品科学 2020(02)
- [2].新疆杏的香气物质分析[J]. 中国果业信息 2016(11)
- [3].白酒香气物质研究的方法学[J].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8(03)
- [4].巴马香猪肉挥发性香气物质成分指纹图谱分析[J]. 肉类工业 2016(12)
- [5].金佛手香气物质的多维分析及其特征香气物质的确定[J]. 食品科学 2017(24)
- [6].不同核桃仁香气物质的分析[J]. 饮料工业 2016(05)
- [7].巴氏灭菌对橙汁中键合态香气物质的影响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4(13)
- [8].苹果酒、醋中香气物质分析[J]. 中国酿造 2013(06)
- [9].果实香气物质的合成与代谢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12(19)
- [10].顶空固相微萃取分析白酒香气物质的条件优化[J]. 食品科学 2011(12)
- [11].梨果实香气物质的研究综述[J]. 中州大学学报 2020(03)
- [12].采后苯并噻重氮处理对‘玉金香’甜瓜氨基酸代谢酯类香气物质及其代谢机理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8(17)
- [13].巨峰葡萄成熟过程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变化[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14].柑橘汁中糖苷键合态香气物质的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4(17)
- [15].河南省烤烟中性香气物质含量评价[J]. 江西农业学报 2011(01)
- [16].气相色谱-质谱结合吸附萃取法测定陈酿黄酒挥发性香气物质[J]. 食品科学 2011(22)
- [17].果实香气物质分析研究进展[J]. 北方果树 2018(06)
- [18].中华绒螯蟹不同部位中活性香气物质的研究[J]. 核农学报 2013(07)
- [19].银朗姆酒不同蒸馏段香气物质的鉴定[J]. 现代食品科技 2013(09)
- [20].延边地区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与中性香气物质的关系[J]. 中国烟草科学 2012(03)
- [21].水果中糖苷键合态香气物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24)
- [22].树莓汁中键合态香气物质提取方法及糖基组成的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 2015(08)
- [23].树莓汁中键合态香气物质的酸解[J]. 食品科学 2013(13)
- [24].嫁接对网纹甜瓜果实中四种特征酯类香气物质含量及其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1(16)
- [25].烤烟钾含量与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及感官质量的关系分析[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04)
- [26].锌对豫西烤烟香气物质含量和评吸质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03)
- [27].加工条件对橙汁香气物质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06)
- [28].几种水果游离态和结合态的香气物质分析[J]. 现代食品科技 2019(10)
- [29].5个宽皮柑桔品种果肉特征香气物质的确定[J]. 中国南方果树 2018(03)
- [30].云南高原区酿酒葡萄果实香气物质的积累规律[J]. 中国果业信息 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