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β-雌二醇与酰胺类除草剂和铜绿微囊藻的相互作用研究

17β-雌二醇与酰胺类除草剂和铜绿微囊藻的相互作用研究

论文摘要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作为一类新型污染物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传统生物废水处理不能彻底降解类固醇雌激素,其出水中17β-雌二醇(E2)的浓度仍可达到几个ng/L至几个μg/L。而这个浓度足以对人和动物产生内分泌干扰效应。因此本文以水体中常见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对象,研究了E2对铜绿微囊藻生长速率的影响,并且探讨E2在藻悬浮液中的生物降解。结果表明:在0.5~4.0 mg/L浓度范围内,E2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该促进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另一方面,铜绿微囊藻对E2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并且其降解过程遵循一级动力学。在有铜绿微囊藻存在时,E2的半衰期约为2.0天,而对照条件下E2的半衰期为39.6天。因此,铜绿微囊藻对水体中E2的生物转化起着重要作用,能有效的去除水体中该类污染物。酰胺类除草剂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多的芽前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大部分除草剂则通过各种形式进入到了空气,水体和土壤中,污染生态环境。本文铜绿微囊藻为对象,从生物量,光合作用系统及藻细胞群体现象研究了甲草胺,乙草胺及丁草胺三种除草剂的毒性,结果表明:从生物量角度看,酰胺类除草剂在前3天几乎没有对藻产生影响,实验后几天低浓度的除草剂能刺激藻增长,高浓度的则抑制微囊藻增长。从叶绿色a及藻胆蛋白含量来看酰胺类除草剂能抑制叶绿素及藻胆蛋白的合成,破坏光合作用系统。浓度越大,作用时间越长,破坏程度越严重。低浓度下的在生物量上表观刺激作用不是正面刺激,生物量的增加可能是由一些不正常的细胞所引起的。酰胺类除草剂处理下的藻细胞有群体现象产生,且浓度越大,时间越长,群体现象越明显。藻细胞形成群体能更有效的抵御外界环境压力,更大可能的增加存活率。比较乙草胺与甲草胺的实验结果,发现乙草胺的对微囊藻毒性大于甲草胺的毒性。在氧化损伤实验中,三种酰胺类除草剂都能对铜绿微囊藻产生氧化压力,细胞体内的脂质过氧化物增多。为了使植物体内氧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保持平衡,体内的抗氧化物酶SOD及POD活性增强。乙草胺对微囊藻体内MDA含量及SOD和POD的影响比甲草胺的大,进一步说明了乙草胺毒性大于甲草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天然雌激素简介
  • 1.1.1 天然雌激素的性质和结构
  • 1.1.2 天然雌激素的来源和产生
  • 1.1.3 环境中天然雌激素的去除
  • 1.2 酰胺类除草剂简介
  • 1.2.1 酰胺类除草剂的理化性质
  • 1.2.2 酰胺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
  • 1.2.3 环境中酰胺类除草剂的降解
  • 1.3 农药与藻类的毒理学研究
  • 1.3.1 农药对藻类的毒性效应
  • 1.3.2 农药对藻类的毒性机理
  • 1.3.3 藻类对农药的富集及降解
  • 1.4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
  • 1.4.1 课题的提出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铜绿微囊藻去除17β-雌二醇的研究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仪器
  • 2.1.2 实验试剂
  • 2.1.3 藻种培养
  • 2.1.4 实验用液
  • 2.2 实验方法
  • 2.2.1 铜绿微囊藻生长影响实验
  • 2.2.2 铜绿微囊藻培养液中E2的降解研究
  • 2.3 数据分析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雌二醇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 2.4.2 降解动力学
  • 2.5 小结
  • 第三章 酰胺类除草剂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仪器
  • 3.1.2 实验试剂
  • 3.1.3 藻种培养
  • 3.1.4 实验用液
  • 3.2 实验方法
  • 3.2.1 生长曲线测定
  • 3.2.2 叶绿素a的测定
  • 3.2.3 藻胆蛋白的测定
  • 3.2.4 铜绿微囊藻的群体现象研究
  • 3.3 数据分析
  • 3.4 结果
  • 3.4.1 甲草胺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 3.4.2 乙草胺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 3.4.3 丁草胺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 3.5 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酰胺类除草剂对铜绿微囊藻的氧化损伤效应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仪器
  • 4.1.2 实验试剂
  • 4.1.3 藻种培养
  • 4.1.4 实验用液
  • 4.2 实验方法
  • 4.2.1 藻细胞提取液的制备
  • 4.2.2 藻细胞提取液蛋白的测定
  • 4.2.3 氧化损伤指标测定
  • 4.3 数据分析
  • 4.4 结果
  • 4.4.1 甲草胺对铜绿微囊藻的氧化损伤效应
  • 4.4.2 乙草胺对铜绿微囊藻的氧化损伤效应
  • 4.4.3 丁草胺对铜绿微囊藻的氧化损伤效应
  • 4.5 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讨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17β-雌二醇制备[J]. 云南化工 2019(06)
    • [2].17β-雌二醇对骨骼肌代谢、发育以及功能的影响[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6(09)
    • [3].17β-雌二醇对斑马鱼性别分化的影响[J]. 生物技术通报 2015(06)
    • [4].17β-雌二醇胁迫对青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16(03)
    • [5].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不同组织中17β-雌二醇的表达情况[J]. 实用医学杂志 2015(06)
    • [6].17β-雌二醇屈螺酮治疗绝经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 2014(11)
    • [7].17β-雌二醇对仔猪支持细胞周期的影响[J]. 中国畜牧杂志 2010(13)
    • [8].17β-雌二醇对半滑舌鳎性分化和生长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06)
    • [9].17β-雌二醇的危害及其环境行为研究[J]. 土壤通报 2008(01)
    • [10].环境激素17β-雌二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 [11].17β-雌二醇对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的抑制作用[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3(03)
    • [12].厌氧污泥对17β-雌二醇的吸附行为研究[J].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3(03)
    • [13].17β-雌二醇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诱导调控[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10)
    • [14].17β-雌二醇的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导刊 2008(06)
    • [15].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化在17β-雌二醇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释放中的作用[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3(06)
    • [16].17-β-雌二醇对去卵巢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中葡萄糖转运体4表达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01)
    • [17].17β-雌二醇对离体大鼠冠状动脉张力的影响及其机制[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4(01)
    • [18].贫营养条件下17β-雌二醇厌氧生物降解规律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S1)
    • [19].17β-雌二醇在水体中的分布水平及去除方法研究现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02)
    • [20].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清中17β-雌二醇含量[J]. 分析试验室 2012(08)
    • [21].17β-雌二醇微球状分子印迹聚合物优化合成条件[J].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22].绝经管理中17β-雌二醇/屈螺酮片临床应用指导建议[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4(03)
    • [23].17β-雌二醇对前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保护作用及BDNF表达的影响[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01)
    • [24].17β-雌二醇对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雌性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J]. 广东医学 2018(10)
    • [25].TiO_2光催化降解17β-雌二醇的机理研究[J]. 广州化工 2016(21)
    • [26].17β-雌二醇在土壤中迁移特征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04)
    • [27].17β-雌二醇对雄性剑尾鱼精巢和肝发育的影响[J]. 动物学杂志 2013(02)
    • [28].铜绿微囊藻去除环境内分泌干扰物17β-雌二醇的研究[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12(01)
    • [29].17β-雌二醇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功能抑制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0(10)
    • [30].甲胺磷和17β-雌二醇对萼花臂尾轮虫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01)

    标签:;  ;  ;  ;  ;  

    17β-雌二醇与酰胺类除草剂和铜绿微囊藻的相互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