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及评价清肝泻肺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肝火犯肺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口服清肝泻肺法为主组成的调肝止咳汤和氨茶碱,对照组口服氨茶碱,疗程各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化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临床研究显示:观察组总疗效有效率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调肝止咳汤具有减轻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改善和调节肺功能的作用。结论:清肝泻肺法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有效方法,可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防止进一步发展成典型哮喘。
论文目录
提要Abstract引言临床研究一、资料与方法(一) 诊断标准(二) 试验病例标准(三) 研究对象(四) 治疗及观察方法(五) 疗效评定标准(六) 统计分析方法二、研究成果(一) 总体疗效比较(二) 咳嗽症状减轻、消退及夜间停止时间比较(三)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四)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五) 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六)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同时间段肺功能比较(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支气管激发试验复常率比较(八)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EOS 计数比较(九)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E 比较(十) 安全性检测讨论一、现代医学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认识(一) 发病机理(二) 病理改变(三) 治疗(四) 防治现状和存在问题二、祖国医学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认识(一) 历代文献对咳嗽的认识(二) 咳嗽之肝火犯肺证的历史源流(三) 咳嗽之肝火犯肺证的病因病机认识三、立法依据(一) 肝肺病理生理密切相关(二) 痰是本病重要的病理因素(三) 肝与痰的关系密切(四) 咳因肝逆,治当清肝四、方药分析(一) 药物组成(二) 方剂功效(三) 组方分析(四) 药物功效溯源(五) 现代药理研究五、疗效分析(一) 临床疗效分析(二) 对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三) 对肺功能的影响(四)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六、不良反应分析结语参考文献综述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 [1].清肝泄肺汤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30例[J]. 新中医 2009(12)
- [2].中西医结合治疗绿脓杆菌性角膜炎疗效观察[J]. 新中医 2010(05)
- [3].肝火犯肺所致咳嗽的证治[J]. 四川中医 2008(05)
- [4].张之文治疗咳喘的经验[J]. 四川中医 2008(11)
标签:清肝泻肺法论文; 咳嗽变异性哮喘论文; 肝火犯肺论文; 临床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