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闲事 ——一种民间调解的运作机制

管闲事 ——一种民间调解的运作机制

论文摘要

本文基于一个深度的个案研究,对管闲事这种特殊的民间调解机制,利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精致地分析了管闲事这一民间调解形式的运作机制,同时由此角度反思了人民调解制度,并借鉴管闲事的机制提出了一些改革人民调解制度的新思路。导论首先提出了问题,说明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1986-2005年的统计数字显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数量、调解人员的数量以及调解的民间纠纷量总体趋势是持续走低。特别是1991年以来每个调解人员年平均调解纠纷量才0.6件左右。为什么国家寄予厚望并努力促成其发展的人民调解制度出现衰落的趋势,而作者却发现,中国民间依然存在一种自发产生的充满活力的民间调解形式——管闲事。人民调解何以变得无效,管闲事何以有效,带着这样的问题,作者展开了写作。本文主要采取了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以研究张某个人为中心,通过对其管闲事的所有个案和其他管闲事者的部分案例的过程分析,从而细致把握管闲事的民间调解机制运作的内在逻辑。作者注重田野调查、经验描述,通过实证分析进行理论提升,从而探询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的民间调解研究的新路。本文研究的意义旨在通过对管闲事这一自发形成的民间调解机制的细致观察,让人们认识其运作的内在逻辑,同时也为人民调解制度的改革寻找出路。第一部分是对管闲事这一民间调解形式的实证研究。第一,论文对居住在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永和里社区的张某管闲事进行了深度的个案研究。首先,论文介绍了实证调查的基本情况以及调查地区的背景。然后,作者先就张某自称管得最满意的一件闲事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深入分析。接着作者对张某历次管闲事经历,按照年份、案情、张某与当事人的关系,进行了列表统计,并以各年龄段管理的案件量、案件类型、纠纷双方当事人与张某的关系等进行了图表统计分析。为了便于读者了解张某的个人特点,作者将张某管理的其他非纠纷事务也略作介绍。第二,为全面了解管闲事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情况,作者通过中国知网查询了一定数量的管闲事案例,也通过百度,谷歌两大搜索引擎查询了一些管闲事的案例,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第三,作者从张某个案的角度分析了谁在管闲事。从年龄、社会地位、口才、个人性格、个人闲暇、个人生活状况、社会责任感的角度,分析了管闲事者具有的特点。第四,作者分析了为什么管闲事。通过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利他心理的满足感、有利于增进与社会成员间感情的角度分析了管闲事者介入纠纷的动机。最后,论文从张某个案的角度分析了管闲事的局限性。第二部分,管闲事的理论分析。作者从四方面进行了分析。这四个方面具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首先,作者抽象了管闲事的四个特征,即民间自治性、自发性、临时性、非组织性,这样管闲事便具有了较强的可识别性.第二步,作者运用了纠纷理论、纠纷解决机制理论和第三方理论,建立了管闲事的理论分析框架。本部分是所有理论分析的基础,因此称之为基本理论。纠纷理论的运用,有助于认识管闲事所处理的民间纠纷的构成要素,有助于管闲事者和研究者把握纠纷处理中的各关键点。同时,管闲事作为一种特殊的纠纷解决机制,必然可以引入纠纷解决机制的一般理论,特别是其中的第三方理论。而第三方理论主要是从纠纷解决者何时介入纠纷及介入的程度与效果来分析的。这就引导我们进入了论文的第三步——纠纷时态。纠纷时态就是从管闲事者介入纠纷的时间和程度不同,利用函数图像,研究其对纠纷的影响状况的理论模型。最后,作者又回到管闲事的基本问题,即管闲事的社会结构。论文提出,当代中国还是一个“相对熟人社会”,而“相对熟人社会”的社会结构,为管闲事提供了继续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第三部分,作者从借鉴管闲事角度为人民调解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新思路。这部分论文首先分析了管闲事相比人民调解所具有的以下优势:第一,自下而上建构的管闲事比自上而下建构的人民调解更具活力;第二,主要功能的不同,决定管闲事更有活力;第三,纠纷解决主体主动性上的区别决定管闲事更具优势;第四,管闲事在处理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中要比人民调解更有效;第五,管闲事者往往比人民调解员更具责任心;第六,管闲事等民间调解比人民调解历史更悠久。其次,作者从管闲事的局限性角度分析了人民调解在中国遇到的以下困境:第一,现代法治的冲击;第二,民间纠纷的复杂化;第三,管闲事和人民调解的内部机制运作都存在着一些问题;第四,人民调解过于依赖政治性推动;第五,人民调解员在处理纠纷中可利用的人际关系相对较少;第六,个人情绪和自身利益损害对调解效果的影响。最后作者从借鉴管闲事的角度提出了七点改革建议:第一,从更广义上理解人民调解的概念;第二,将管闲事等有效的民间调解机制吸纳到新型人民调解制度中来;第三,重视管闲事和人民调解的纠纷解决功能,推动新型人民调解的去政治化;第四,制定《人民调解法》,加强与诉讼的衔接;第五,促进社区、村镇成员的熟识关系,营造管闲事和人民调解的生存发展环境;第六,通过树典型加强宣传,扩大管闲事者和优秀人民调解员的影响力;第七,支持多样化的新型人民调解形式。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研究意义
  • 一、管闲事:一种民间调解机制的实证研究
  • (一) 一个管闲事的深度个案调查
  • (二) 其他管闲事者的部分案例
  • (三) 谁在管闲事
  • (四) 为什么管闲事
  • (五) 管闲事的局限
  • 二、管闲事的理论分析
  • (一) 管闲事的特征
  • (二) 管闲事的基本理论
  • (三) 管闲事的纠纷时态
  • (四) 管闲事的社会结构
  • 三、借鉴管闲事的机制改革人民调解制度
  • (一) 管闲事相比人民调解优势何在
  • (二) 从管闲事的局限反思人民调解的困境
  • (三) 借鉴管闲事的机制改革人民调解制度的措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人民调解制度创新发展中的问题研究[J]. 新西部 2020(08)
    • [2].医疗纠纷之人民调解制度探析[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02)
    • [3].人民调解制度在医疗纠纷领域的适用与完善[J]. 求是学刊 2020(01)
    • [4].中国城市基层社会自治发展的路径——以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为例[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20(03)
    • [5].新型农村人民调解制度的治理路径探究[J]. 法制博览 2020(20)
    • [6].完善人民调解制度监管机制的思考与建议[J]. 法制与经济 2019(01)
    • [7].人民调解制度的现存问题与对策探微——基于苏北H市X社区的实地调查[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新论) 2019(05)
    • [8].辉煌70年 人民调解制度发展与完善[J]. 人民调解 2019(10)
    • [9].新时代改革完善人民调解制度的思考[J]. 人民调解 2018(02)
    • [10].浅析我国农村人民调解制度存在的困境及出路[J]. 法制博览 2018(06)
    • [11].论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与建构[J]. 法制与社会 2018(08)
    • [12].改革创新人民调解制度的几点思考[J]. 中国司法 2018(08)
    • [13].人民调解制度在乡村社区的运行研究[J]. 研究生法学 2016(04)
    • [14].论人民调解群众代表评议制度的可行性——以南充市镇泰路社区实践为例[J]. 法制与社会 2017(07)
    • [15].基层人民调解制度实施现状与问题的探究——以广西马山县为例[J]. 法制与经济 2017(05)
    • [16].论我国城市社区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J]. 法制与经济 2017(06)
    • [17].人民调解制度的转型与发展[J]. 法制博览 2017(20)
    • [18].人民调解制度立法完善:价值、问题与建议[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15(06)
    • [19].人民调解制度的若干问题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16(05)
    • [20].司法改革背景下人民调解制度存在问题的探讨[J]. 法制博览 2016(28)
    • [21].法律制度的功能及其异化——人民调解制度演变史[J]. 政法论坛 2016(06)
    • [22].人民调解制度发展的瓶颈及对策——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 [23].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与完善[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4(06)
    • [24].浅析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以桂林市为例[J]. 法制博览 2015(07)
    • [25].论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与发展[J]. 法制博览 2015(24)
    • [26].刍议人民调解制度的内涵特征与价值功能[J]. 法制与社会 2015(26)
    • [27].人民调解制度的理念与价值[J]. 财经法学 2015(06)
    • [28].人民调解制度中法治人治问题[J]. 法律社会学评论 2018(00)
    • [29].马克思主义主体间性理论视域下的人民调解制度重构[J]. 中国法治文化 2016(11)
    • [30].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赤子(下旬) 2017(01)

    标签:;  ;  ;  ;  

    管闲事 ——一种民间调解的运作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