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目的:研究信息电子化系统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于2018年2月建立信息电子化系统,于前后一年各选取54例护理人员,对比建立系统前后工作流程优越性和工作效率,并对比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建立系统后工作流程优越性和工作效率评分高于建立前,P<0.05,且建立系统后护理人员满意度高于建立前,P<0.05。结论:信息电子化系统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提升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关键词:信息电子化系统;血液透析;护理管理
近年来,我国慢性肾衰竭患者逐年增多。血液透析作为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使用该方法控制病情,导致患者管理难度进一步提升[1]。传统模式下,多数医院采用纸质档案记录患者信息,当患者不断增多,纸质资料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庞大的工作量下护理人员很可能出现工作失误,将患者的信息记录错误,不能及时的施以救治手段,影响到患者恢复。而现如今是信息化时代,有必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护理管理中以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帮助患者更好的接受治疗。本次研究引入信息电子化系统用,分析其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于2018年2月建立信息电子化系统,于前后一年各选取54例护理人员。系统建立前男27例,女27例,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0.47±3.34)岁,系统建立后男28例,女26例,年龄21—47岁,平均年龄(30.51±3.29)岁。两组护理人员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纳入护理人员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医院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建立信息电子化系统对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管理,该系统覆盖血液透析四大环节,从透析前的准备工作,到透析治疗方案,在到透析后的总结以及最终进行数据处理都涵括在系统内。该系统统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支撑平台[2],硬件平台包括各种移动设备,使用能连接网络的电子体重秤,将数据信息存储在电子化系统内,从而实现无纸化操作。优于信息电子化系统可容纳信息量庞大,可以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身体状况建档保存,而治疗过程中的所有资料也都可以存储到系统内,从而有效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
1.3观察指标
(1)工作流程优越性和工作效率(2)工作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设定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工作流程优越性和工作效率
系统建立后工作流程优越性和工作效率评分高于建立前,P<0.05,详细资料见表1。
2.2工作满意度
系统建立后工作满意度高于建立前,P<0.05,详细资料见表2。
3讨论
在传统的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现有医生根据患者症状手写医嘱单,然后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单进行后续操作[3]。而信息电子化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在该模式下,可以免去护理人员的协助接诊,医生可以通过系统了解到患者的各种信息以及后续透析治疗产生的各种信息。由于系统与电子体重秤、网络移动设备以及医生工作站电脑相连接,可以及时获取患者的动态信息,避免口头报数手工抄录,大大提升了工作准确率。并且该系统还有及时警报功能,当患者出现紧急需求时,护理人员可以及时解决患者需求,从而增加患者安全感,并且有效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信息电子化系统可以让医护人员有更多于患者交流沟通的时间,交流沟通可以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逐年增多,并且患者透析治疗频率高,所以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资料,传统模式多是手工查阅资料,这种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低,很容易引发工作人员的不满,而不能及时找到资料,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最终导致护理人员和患者双方不满。而信息电子化系统可以自动录入,并且进行数据分析后自动生成报表,满足行政监管的需求。信息化电子系统不仅可以提升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带给患者更好的治疗护理服务,还能有效降低医疗风险,促进医患关系的发展。本次研究中,对比分析了建立信息电子化系统前后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建立信息电子化系统后工作流程优越性和工作效率评分高于建立前,P<0.05,且系统建立后工作满意度高于建立前,P<0.05,这充分说明信息电子化系统可以优化血液透析护理管理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综上所述,信息电子化系统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理想,可以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和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段德蕊.信息电子化系统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校医,2017,31(09):644-645.
[2]陈辉,魏申毅,杨莉,陈林.条形码扫描技术在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8,25(06):75-78.
[3].《空军总医院学报》2009年第25卷主题词索引[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9,25(04):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