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美甘桂荣朱可名(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西宜春336000)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6-0324-02
【摘要】近几年医疗纠纷的投诉已成为公众关注的一大社会问题,做为有其特殊性的精神科,其护理纠纷的产生既有特殊性,也有与综合医院的共性,还有其自身特点和内在规律。现就精神科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防范对策。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纠纷防范对策
护理纠纷是指患者在医院就诊期间,对护理工作不满意而与护理人员发生争执而引起的纠纷。在精神科治疗中护理纠纷特点:因精神科工作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病情变化的复杂性、意外情况发生的不可预测性,致使发生护理纠纷的概率相对较高,护理纠纷的责任确定难度较大。
1精神科护理纠纷原因。
1.1社会“大环境”因素
由于精神病人发病期间常失去自我行为的控制能力,可做出一些使常人难以理会或难堪的事,甚至出现冲动伤人等行为,故而,社会上出现对精抻病人产生歧视或偏见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精神卫生知识不普及,人们对精神疾病不了解,对精神病院的神秘感。由此也看不起从事精神卫生事业的医护人员,对护理人员更具有偏见,护理人员一旦在治疗护理上有些不足或态度冷漠就容易引起纠纷,大多数病人及家属缺乏精神疾病知识,认识不足,他们不了解精神疾病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如:冲动伤人、自杀、出走等行为.当护理人员为阻止这些行为采取保护措施时,就可被视为动作粗暴而引起纠纷。再由于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而医院管理方法的落后,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淡薄,就容易产生护理纠纷。
1.2管理者因素
1.2.1人员短缺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室减员增效,实行成本核算已是各医疗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本是开源节流的好举措.但科室减员往往从护理人员入手,把原本缺编的护理人员再减员,认为精神科治疗护理操作少,殊不知精神科的管理责任有多重,护士忙于应付繁忙的工作,减少病人的观察和心理护理,这就存在着事件的隐患,这是发生医疗护理纠纷的诱因之一。
1.2.2缺乏对新上任人员的培训。
精神病人由于受病态、思维支配,经常出现伤人、毁物、逃跑、自伤、自杀等行为[1]。在护理过程中,不仅需要当班人员在岗在位,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经验.观察能力及应急能力不足,无疑是一种不利因素。
1.2.3护理人员压力大。
由于精神专科工作性质特殊,使护士心理压力过大,风险过多;夜班频繁、待遇较低,加上社会“重医轻护”思想的影响,导致护士离开精神专科护理队伍,而护士在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注意力分散,执行医嘱时造成张冠李戴,顾头不顾尾等。
1.3院内“小环境”因素
1.3.1专业思想不牢固
精神科与普通科在工作上的最大区别是服务对象不同,护理的是一些思维、情感障碍、行为紊乱的病人,而精神科病房大多数采取封闭式集中管理,部分护理人员专业思想不牢固,不愿长期在精神科工作,认为精神科护理工作单调无意义,由此而造成工作责任性不强,工作时疏忽大意,不负责任甚至造成病人逃跑、自伤等意外事件,这是产生医疗护理纠纷医院内在因素之一。
l.3.2收治范围扩大,而业务素质未相应提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精神科的服务范围在不断扩大,不论是精神疾病并发躯体疾病,还是躯体疾病并发精神症状,只要是需要住院,家属愿意,我们都列入收治范围。这无疑对精神科医护人员在业务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神科护士不但需要具有精神科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还需具有综合科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而今精神科护士往往缺乏综合科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考虑问题比较单一,观察病情只注重精神症状,忽视躯体症状,有时躯体症状观察到了,但也很难联想到与某种疾病有关,这就会延误治疗甚至错过抢救的机会。另外医院还收治了由公安系统遣送过来的肇事肇祸病人,这类病人暴力行为的发生率高且危害严重,给病房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1.3.3规章制度执行不严
护理管理上制度很多,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保护性约束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精神科探视制度等,这些制度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如果我们护理人员能严格遵守这些制度,按照规程操作,差错事件就易避免,但是有个别护理人员思想上不重视甚至有章不循,导致差错事件的发生。如发药时查对不仔细,只喊床号、姓名、不看面孔,就容易发错。交接班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就会给病人提供自杀或出走的机会。如保护性约束制度执行不严,为了贪图管理方便,任意扩大约束范围,约束时间过长,约束以后没有仔细观察,定时松解,造成病人肢体肿胀,皮肤破损等,就会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如探视制度执行不严,没有向家属交待不能将刀、剪等危险物品带入病区就容易发生意外,产生纠纷。
1.3.4记录不及时或不全
精神科护士在记录上只注重精神症状,对躯体症状的记录很少,按级别护理记录比较及时,但有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往往被忽视,有时病情观察到了,也作了相应处理,但忘了记录或记录不全,一旦有医疗纠纷就无据可查。
2.防范对策
2.1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有关部门要重视精神卫生工作,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向社会宣传搞好精神卫生工作对维护社会、家庭的安定,保护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精神科病房适时向人们开放,揭开精神病医院神秘的面纱。人的一生中谁都有可能患精神障碍,对精神病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精神科医护人员更有责任向人们作好宣传工作,使人们认识到重视精神卫生事业是崇高和艰辛的,使人们给精神科医护人员以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让全社会重视精神卫生工作。
2.2重教育、抓规范、保安全
2.2.l加强医德教育
对广大护理人员要进行社会主义医德教育,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加强工作责任心,发挥南丁格尔精神,爱护病人的生命,关心病人的生活,尊重病人的人格,满足病人的愿望,维护病人的权利。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学会与病人沟通技巧.与病人多交谈,及时掌握病人的内心思想,做好健康宣教,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防范精神科意外事件发生、防止纠纷至关重要的一环。制定经常性医德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通过医德规范教育,使广大护理人员建立职业道德荣辱感,视病人如亲人,以至诚之心减少护理纠纷。
2.2.2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系统
建立健全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加强每月护士长例会制度,分析不安全因素,提出薄弱环节,研究对策,建立科护士长查房制度.病区成立护理质控小组,充分发挥护理骨干作用,做好现场控制,及时纠正护理偏差,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科学有效、严谨完善的管理方法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也是预防医疗护理纠纷的重要措施。
2.2.3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尤其对新上岗人员要加强培训,精神科护士除了掌握“三基”和“三严”外,还要具备精神科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行为准则,如: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医德,慎独精神,敏锐的观察力和心理护理能力,尊重病人等;还要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比如耐心倾听病人主诉、自觉遵守各项操作程序和规章制度[2];勤于思考问题,减少因工作失误发生意外事件。
2.2.4增强对护理文书法律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护士从法律的角度认识护理记录、执行书写规范,客观、准确、及时、完善的做好护理记录。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法律知识,使之重视护理文书的书写,真正理解护理文书的举证作用和维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的意义。
2.2.5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增强责任心
制定一套完善、系统、有效、科学的规章制度,如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和探视制度等,并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坚持用制度管人,使护理人员能够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增强工作责任心。
2.2.6加强护士的服务意识,改变传统的护患关系
从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着手,不断强化护士的优质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积极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交流,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疑问,用易懂的语言给予耐心解释。以实际行动来感召他们,以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我们的理解与信任,杜绝护患纠纷。
2.3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
2.3.1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护士不良心理因素是诱发各种护理差错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护士情绪波动大,注意力不集中,对病人态度粗暴,无端发脾气,可给病人身心带来不安全的结果或不安全感,以致发生护患纠纷。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给护理人员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加上没有男护士,极易形成工作时心理上的紧张状态。所以,作为管理者,应随时了解护士的心理状态,消除或减轻不利于身心的压力源,培养开朗、乐观、果断、耐心、公正、大度的品质,同时尽可能创造一个好的、平静的、宽松的工作环境。精神科护士要克服工作中的弱点,克服不利于工作的心理障碍,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
2.3.2改革排班模式,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排班模式的改革是以适应病人需要为目的,护理管理者任务就是搞好各种协调,创造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组织成员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预期目标。由于精神科工作性质的特殊,所以要根据各个护士的工作能力和实际情况,机动地调整人员结构,灵活安排班次,做到岗岗有人,人尽其才。要注意避免因工作时间长带来的身心疲劳。注意节假日,星期天适当增加人力,保证工作的持续性、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宋燕华.精神障碍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
[2]陈淑青.精神科护理学[M].第二版.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