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胰岛素释放试验指导治疗100例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昌炳[1](2021)在《生麦饮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热盛伤津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生麦饮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热盛伤津证)的临床疗效,具体通过对其理论研究、有效性、安全性作出进一步分析,为生麦饮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热盛伤津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恩施州民族医院符合西医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及中医消渴诊断标准的患者64例,并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及对照组32例。均对两组患者进行糖尿病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盐酸二甲双胍片。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中药汤剂生麦饮加味,疗程12个周。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早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等各项指标的变化,运用SPASS26.0软件对上述试验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前均有下降,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要好于对照组。(2)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两组患者治疗后检查结果均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试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3)TC、TG、HDL-C、LDL-C:经治疗,试验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4)安全性上两组在治疗前后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大小便等无明显差别,评价为安全,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生麦饮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热盛伤津证)疗效显着,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血糖血脂,改善中医症状,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李春秀[2](2021)在《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病人群的中医体质辨识,旨在探讨该患病人群的中医体质、证型分布规律,研究肥胖T2DM体质与证型之间的内在关联规律,分析体质与一般资料、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医生防治肥胖T2DM提供理论支持。方法:1.采取横断面调查,对2020年01至2020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符合肥胖T2DM纳入标准的200例患者进行调查。2.通过中医体质量表辨识肥胖T2DM患者的中医体质。通过中医四诊信息调查表收集肥胖T2DM患者的症状、舌脉象,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诊断证型。3.收集肥胖T2DM患者的一般信息,整理并记录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4.上述调查结果统一记录于一般信息及调查判定汇总表中,使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确定数据无误后保存。本课题资料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1.肥胖T2DM患者的中医偏颇体质构成比由高到低为痰湿质(27.5%)、湿热质(21.5%)、气虚质(15.0%)、阴虚质(10.5%),阳虚质(6.5%)、血瘀质(5.5%)、气郁质(4.0%)、特禀质(1%);平和质占8.5%。体质分布与不同性别、运动情况、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腰臀比(Waist Hip Ratio,WHR)、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空腹胰岛素(Fasting serum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有相关性(P<0.05)。体质分布与年龄、病程、吸烟史、嗜酒史、家族史、并发症、合并症、餐后2h血糖(2 hours postgrandial blood glucose,2h PBG)、Hb A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空腹C肽(Fasting C-peptide,FCP)、血尿酸(Blood uric acid,UA)无相关性(P>0.05)。2.肥胖T2DM的中医证型分布由多到少分别为:肝胃郁热(47.0%)、气阴两虚(15.5%)、胃肠湿热(14.5%)、脾虚痰湿(11.5%)、痰瘀阻滞(9.0%)、阴阳两虚(2.5%)。经检验,肥胖T2DM患者不同证型在各中医体质中存在显着差异(P<0.05)。3.体质与证型对应分析:痰湿质多表现为肝胃郁热证;湿热质、气郁质多表现为胃肠湿热证、肝胃郁热证;阳虚质多表现为脾虚痰湿证、阴阳两虚证;气虚质、阴虚质多表现为气阴两虚证;血瘀质多表现为痰瘀阻滞证。4.体质与证型相关性分析:(1)痰湿质、阳虚质、血瘀质与肝胃郁热证有相关性(P<0.05),痰湿质中肝胃郁热证多见;血瘀质中肝胃郁热证少见。(2)气虚质、痰湿质与气阴两虚证有相关性(P<0.05),气虚质中气阴两虚证多见;痰湿质中气阴两虚质少见。(3)湿热质、气郁质、气虚质与胃肠湿热证有相关性(P<0.05),湿热质、气郁质中胃肠湿热证多见;气虚质中胃肠湿热证少见。(4)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与脾虚痰湿证有相关性(P<0.05),阳虚质、痰湿质中脾虚痰湿证多见;湿热质中脾虚痰湿证少见。(5)血瘀质、湿热质与痰瘀阻滞证有相关性(P<0.05),血瘀质中痰瘀阻滞证多见;湿热质中痰瘀阻滞证少见。(6)阳虚质与阴阳两虚证有相关性(P<0.05),阳虚质中阴阳两虚证多见。5.肥胖T2DM中医体质与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男性肥胖T2DM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在阳虚质、血瘀质、气郁质上女性占比大于男性。年龄分布上,发病平均年龄为61.15±10.42岁,老年患者(≥60岁)占59%,中年患者(45-59岁)占33%,青年患者(≤44岁)占8%,随着年龄增长,偏颇体质发病有上升趋势。在运动方面,运动少的患者130例占65.7%,说明大部分肥胖T2DM患者运动少。阳虚质的WC远大于气郁质的WC。气虚质、阳虚质患者的WHR较其他体质高。6.肥胖T2DM中医体质与临床生化指标的比较:痰湿质、湿热质的FBG、2h PBG较其他体质高。湿热质患者的TC水平明显高于平和质(P=0.005,P<0.05)。痰湿质患者与气虚质患者的TG存在差异(P<0.05)。痰湿质患者的LDL-C高于其他体质类型。湿热质与阴虚质之间FINS对比具有差异性(P=0.028,P<0.05)。FCP在各体质的不存在差异(P>0.05)。而不同体质的HOMA-IR存在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00,P<0.05),经两两比较,痰湿质的HOMA-IR高于湿热质,且明显高于气虚质、阴虚质(P<0.05)。7.痰湿质、湿热质和多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中,FBG、TG与痰湿质呈正相关,TC、Fins的增高导致形成湿热质的风险增加。结论:1.肥胖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以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阴虚质为主。2.肥胖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以肝胃郁热证最常见,其次为气阴两虚证、胃肠湿热证、脾虚痰湿证、痰瘀阻滞证、阴阳两虚证。3.肥胖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与证型之间具有相关性:痰湿质多见肝胃郁热证及脾虚痰湿证,湿热质中医证型以胃肠湿热证为主,气阴两虚证多见于气虚质,阳虚质主要表现为脾虚痰湿证、阴阳两虚证,血瘀质主要表现为痰瘀阻滞证,气郁质多见胃肠湿热证。4.肥胖2型糖尿病体质与性别、运动、BMI、WC、WHR、FBG、TC、TG、Fins、HOMA-IR有相关性。5.高FBG、高TG是痰湿质肥胖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高TC、高Fins与湿热质的发生具有正相关关系。
黄奕[3](2021)在《参葛苓术方对气虚质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和血糖水平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方法,观察参葛苓术方对气虚质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及血糖的影响,以明确参葛苓术方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纳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来自于昆明市中医医院2型糖尿病气虚质患者100位。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形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前者进行糖尿病教育、中医体质调摄及二甲双胍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参葛苓术方”颗粒剂,每日1剂,分3次服用。治疗12周。主要观察治疗前后气虚体质量表积分的变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变化;其次观察患者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变化,检查安全性参数指标中的肝肾功能和三大常规。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0例病例,其中对照组47例,治疗组53例,共脱落8例,有效例数为92例,其中对照组44例,治疗组48例。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均具可比性(P均>0.05)。疗效性指标分析:主要终点:治疗前两组的气虚体质积分、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气虚体质积分、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前有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气虚体质积分、糖化血红蛋白均优于对照组,且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次要终点:治疗前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脂、BMI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降幅均大于对照组,且治疗后两组各指标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安全性分析:在试验研究过程中,两组安全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两组肝、肾功能相关检测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异常(P>0.05)。结论参葛苓术方联合中医体质调摄及西药治疗对气虚质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及血糖水平影响均较单纯中医体质调摄联合西药控制血糖疗效好。
蒋里[4](2021)在《基于壮火食气病机的黄连-人参“药对”对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中医清热益气法的有效性,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中医清热益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1.选取英文关键词“Type 2 diabetes”、“TCM”、“clear Heat”、“supplement Qi”、“Replacement therapy”及中文关键词“2型糖尿病”、“中药”、“中草药”、“清热”、“清热益气”、“益气”、“补气”等进行检索,纳入中医“清热益气”药物结合西医标准治疗辅助干预2型糖尿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iewManager5.3对筛选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进行结局指标评价。主要指标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次要指标如血脂、C反应蛋白等。2.临床研究采取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方法,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予以黄连人参颗粒剂及中药模拟剂。两组患者同时进行糖尿病教育,给予生活方式干预,经过基础血糖控制,避免使用对肠道菌群有明显影响的降糖药物,干预疗程均为12周,测量患者前后疗效指标、炎症指标及安全指标。疗效指标如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等,安全指标如肝功、肾功等;炎症指标如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等。3.常温取样法采集粪便标本,-80℃冰箱内冻存。对临床样本进行16S rRNA测序,重点分析OTU聚类、物种注释、α-多样性、β-多样性及LDA Effect Size 差异评分。结果:1.Meta分析共纳入15项研究,1440名受试者,结果显示,中医清热益气法合并标准治疗可显着改善中医证候、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2.临床研究纳入患者31例,治疗组16例,对照组15例。结果表明,治疗组黄连-人参“药对”能安全有效降低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但有一定降低趋势;在空腹血糖水平治疗组前后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前后的差值与对照组前后的差值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对BMI水平的降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对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显示出一定的下降趋势;能显着减少空腹胰岛素分泌(P=0.02),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P=0.006);对炎症因子CRP的降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对TNF-α、IL-6显示出一定的下降趋势。3.试验纳入样本31例,治疗组16例,对照组15例,ZLA、DZA分别指治疗组、对照组服药前,ZLB、DZB指治疗组、对照组服药后。OTU聚类结果显示,ZLB相比ZLA增加新OTU 6个,减少原OTU 12个,DZB相比DZA增加新OTU 16个,减少原OTU 5个。α-多样性箱型图显示,DZB较DZA菌群异质性明显增加,ZLB较ZLA菌群异质性明显减少,ZLA与ZLB组间差异值最大。β-多样性PCA图显示,ZLB较ZLA较为集中,DZB较DZA较为分散。LDA Effect Size分析显示,ZLA与ZLB比较,丰度明显增加的菌群是益生菌Bacilli(杆菌纲)及Lactobacillales(乳酸杆菌目),明显减少的菌属是Ruminiclostridium9(瘤胃梭菌属)、ruminantiumgroup(真杆菌属)、Eubacteriumventriosumgroup(凸腹真杆菌属)、Holdemania(霍尔德曼氏菌属)及Porphyromonadaceae(紫单胞菌科)。Ruminiclostridium9(瘤胃梭菌属)和Eubacteriumventriosumgroup(凸腹真杆菌属)是其中相对丰度最多的两种条件致病菌菌属,治疗后相对丰度的平均数分别为0.01%及0.07%。结论:1.Meta分析结果证明,中医清热益气法合并标准治疗可显着改善中医证候,降低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降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总胆固醇。2.黄连-人参“药对”可有效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BMI及CRP水平。3.黄连-人参“药对”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物种数量、菌群的总丰富度及异质性,降低条件致病菌丰度,增加益生菌丰度。
张健[5](2021)在《2型糖尿病典型体质患者的十二经原穴电学特征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采集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与其十二经原穴电学特征信息,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典型体质与其十二经原穴的电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的中医诊疗和预防保健提供新的理论数据。方法:本研究通过采用中医体质学评价与经穴脏腑平衡检测系统,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中符合阴虚质者(30例)、气虚质者(30例)、痰湿质者(30例)纳入2型糖尿病典型体质组,收集健康志愿者中符合平和质者(30例)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检测软件“48路经穴动态电阻抗信息同步探测仪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对120例受试者的十二经脉原穴共24穴的“电阻抗迟滞”特征进行探测,比较分析120例受试者十二经原穴阻抗平均数及平衡系数均数。结果:(1)2型糖尿病阴虚质组太渊穴阻抗平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阴虚质组太溪穴阻抗平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阴虚质组太渊穴平衡系数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阴虚质组阳池穴平衡系数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阴虚质组太溪穴平衡系数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2型糖尿病气虚质组太渊穴阻抗平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气虚质组太白穴阻抗平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气虚质组冲阳穴阻抗平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气虚质组太渊穴平衡系数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气虚质组太白穴平衡系数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气虚质组冲阳穴平衡系数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气虚质组太冲穴平衡系数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3)2型糖尿病痰湿质组合谷穴阻抗平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痰湿质组腕骨穴阻抗平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痰湿质组太白穴阻抗平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痰湿质组合谷穴平衡系数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痰湿质组阳池穴平衡系数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痰湿质组太白穴平衡系数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痰湿质组冲阳穴平衡系数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1)2型糖尿病阴虚质患者十二经原穴中太渊穴、太溪穴阻抗值异常增高,左右太渊穴、阳池穴、太溪穴处于失衡状态。(2)2型糖尿病气虚质患者十二经原穴中太渊穴、太白穴、冲阳穴阻抗值异常增高,左右太渊穴、太白穴、冲阳穴、太冲穴处于失衡状态。(3)2型糖尿病痰湿质患者十二经原穴中合谷穴、腕骨穴、太白穴阻抗值异常增高,左右合谷穴、阳池穴、太白穴、冲阳穴处于失衡状态。
石书龙[6](2020)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以及绞股蓝皂苷XLIX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证型分布,结合相关临床指标,分析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从而为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2.探讨绞股蓝皂苷XLIX是否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的方式收集纳入本研究的120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以及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指标,运用SPSS软件建立这120例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条目数据库,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中的Ward’s method以及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进行聚类分析,根据所聚类别证候条目的分布情况,由3名主任医师组成的中医专家组对聚类分析的初始模型进行商讨,结合中医学专业知识、证候诊断标准以及临床实际情况,最终确定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证型分类标准。然后,根据此标准,通过具体分析每个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舌脉之表现,来判定其所属中医证型,最后总结、归纳、分析各证型组的临床指标,并进行不同证型组之间的指标比较,以及探讨各证型组中与胰岛素抵抗程度呈相关性的敏感指标。2.实验研究: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生理盐水组、脂肪乳组、脂肪乳+绞股蓝皂苷XLIX(Gyp-XLIX)组,通过静脉输注脂肪乳来建立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结合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来验证Gyp-XLIX是否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实验完成后,留取肝脏、肌肉、脂肪组织,并行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相关试验,来探讨Gyp-XLIX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1.临床研究:(1)四诊信息分布: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频数分布居前十位的症状有:麻木不仁91例(75.83%),口干渴71例(59.17%),乏力70例(58.33%),失眠62例(51.67%),视物模糊57例(47.50%),夜尿频数48例(40.00%),关节刺痛46例(38.33%),头晕43例(35.83%),胸部闷痛42例(35.00%),心悸40例(33.33%);舌象以舌暗红、苔黄腻多见;脉象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弦脉、沉脉、滑脉、数脉、细脉、涩脉、缓脉、微脉、弱脉。(2)聚类分析结果:所聚4类中医证型分别为肝胃郁热证、痰瘀热结证、气阴亏虚证、阴阳两虚证。各证型分布情况为:肝胃郁热证35例(29.90%),痰瘀热结证55例(47.00%),气阴亏虚证17例(14.55%),阴阳两虚证10例(8.55%)。另外,有3例患者的中医辨证无法纳入到上述四种证型之中。(3)不同证型组之间的临床指标比较:(1)从各组病程可以看出,肝胃郁热证型组病程最短,与其它三型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阳两虚证型组病程长于痰瘀热结型和气阴亏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各中医证型组中,痰瘀热结证型组HOMA-IR值最高,与另外三证型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阴阳两虚证型组HOMA-IR值最低,与气阴亏虚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但与肝胃郁热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在各中医证型组中,痰瘀热结证型组BMI、Hb A1c最高,和另外三证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TG、LDL水平按肝胃郁热、阴阳两虚、气阴亏虚、痰瘀热结组依次升高,而CHOL水平则按阴阳两虚、肝胃郁热、气阴亏虚、痰瘀热结组依次升高,其中,痰瘀热结证型组TG、CHOL、LDL水平最高,明显高于其它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5)在肝胃郁热证型组中,TG、LDL与HOMA-IR呈正相关(分别r=0.43,P<0.05;r=0.26,P<0.05)。在痰瘀热结证型组中,BMI、Hb A1c、TG、CHOL、LDL与HOMA-IR均呈正相关(分别r=0.45,P<0.05;r=0.31,P<0.05;r=0.52,P<0.05;r=0.38,P<0.05;r=0.43,P<0.05)。在气阴亏虚和阴阳两虚证型组中,BMI、Hb A1c、TG、CHOL、LDL与HOMA-IR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2.实验研究:(1)与生理盐水输注组相比,由于脂肪乳的输注,脂肪乳组和脂肪乳+Gyp-XLIX组中的血浆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明显地升高。(2)相比于生理盐水输注,脂肪乳输注明显降低了稳态葡萄糖输注率(SSGIR)(P<0.001),表明了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建立,然而相对于脂肪乳组,脂肪乳+Gyp-XLIX组中的SSGIR明显地升高(P<0.01),说明Gyp-XLIX能缓解脂肪乳引起的胰岛素抵抗。(3)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Gyp-XLIX能明显减轻脂肪乳输注引起的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丝氨酸307(Ser307)位点磷酸化表达的升高,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85位点和蛋白激酶B(Akt)473位点磷酸化表达的降低,表明Gyp-XLIX能够减轻脂肪乳对胰岛素信号通路的破坏作用。(4)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Gyp-XLIX能明显减弱脂肪乳输注引起的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过表达及其泛素化降解和核因子κB(NF-κB)核移位,表明Gyp-XLIX降低了脂肪乳激发的IκBα/NF-κB信号通路的传递活性。(5)脂肪乳的输注使得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m RNA表达明显地升高,也使得肌肉组织中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m RNA表达显着增加,另外,由于脂肪乳的输注,肝组织中IL-1β和肌肉组织中IL-6的m RNA表达相对于生理盐水组,也有增加的趋势,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然而Gyp-XLIX能够明显降低这些炎症细胞因子转录水平表达的升高。结论:1.临床研究:胰岛素抵抗被公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关键病理特征,是引起2型糖尿病发生和导致其进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尽早地针对胰岛素抵抗予以干预和治疗,以防迁延生变。根据我们的研究,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可以划分为肝胃郁热、痰瘀热结、气阴亏虚、阴阳两虚这四大证型,不同证型的症状表现不一,轻重缓急亦各有差异。其病因病机演变规律可以大致归纳为早期气机不畅,郁热不解,继则酿痰生瘀,留恋不祛,久之戕害元气,耗气伤阴,终则阴损及阳,阴阳俱虚。我们在临床上既要“宏观辨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舌脉之表现,按照传统中医学基本理论,先确立其相应中医证型,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微观辨证”,基于患者的临床指标,再结合其体质、病程、发病年龄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治疗方案的实施。2.实验研究:Gyp-XLIX能明显改善脂肪乳静脉输注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和减轻脂肪乳对胰岛素信号通路(IRS1/PI3K/Akt)的破坏,进一步研究发现,Gyp-XLIX的这一有益效应可能与其能够减轻脂肪乳引起的肝脏和肌肉组织的局部炎症反应有关。3.辨证论治是中医学之精髓,通过临床部分的研究,我们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证型分类标准作了深入的探讨,为其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了科学依据。辨病论治是辨证论治的补充和完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对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治疗,若能在传统辨证论治、随证遣药基础之上,适当加用一些具有明确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的药物,做到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中西优势互补,可以在临床上相得益彰,进而大大增加临床疗效。通过实验部分的研究,我们初步证实了Gyp-XLIX作为胰岛素抵抗改善药物的可行性,为全面认识中药绞股蓝的药理作用,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见解和思路。
杜立娟[7](2020)在《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半夏泻心汤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具有寒热平调、消痞散结、辛开苦降、补泻同施、化痰行瘀功效。前期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具有抑制体外胰岛β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本实验结合体内体外实验,进一步证实半夏泻心汤对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目的:通过体内实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小鼠)与体外实验(MIN6细胞)相结合,观察半夏泻心汤(Banxia Xiexin Decoction,BX)对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DM小鼠胰岛细胞以及过氧叔丁醇(t-butylhydroperoxide,TBHP)诱导的MIN6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半夏泻心汤对DM小鼠胰岛细胞以及MIN6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8周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组。高脂饲料饲喂8周后腹腔注射STZ 55mg/kg,持续注射3天进行造模。实验共分为6组:正常组(Con)、模型组(Mod)、二甲双胍组(MET)、半夏泻心汤低剂量组(BXL)、半夏泻心汤中剂量组(BXM)、半夏泻心汤高剂量组(BXH)。连续灌胃7周,每2周监测体重,于给药第0周、3周、7周测量小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7 周后取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及血脂四项(TC、TG、HDL-C、LDL-C),并取胰腺置于-80℃保存备用。各组小鼠干预7周末测定FBG后,予2g/kg葡萄糖溶液灌胃,分别于糖负荷后30min、60min、120min测定血糖值,根据各时间点血糖值绘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曲线,并计算血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进行胰腺HE染色,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胰岛细胞凋亡率、试剂盒检测胰腺组织匀浆MDA、SOD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的表达。2.细胞实验:取对数生长期MIN6细胞,0.25%胰酶消化后加入高糖DMEM培养液,PBS吹打并制成单细胞悬液并接种于96孔板,每孔加入100μL单细胞悬液后置于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贴壁后,加入不同浓度的半夏泻心汤(0.1、0.5、1、1.5、2.5、5、10mg/ml)孵育12h后进行MTT实验,酶标仪检测OD值,并计算细胞活力以确定半夏泻心汤的浓度范围。细胞贴壁生长后加入半夏泻心汤(0.25、0.5、1mg/ml)预处理细胞12h,药物孵育结束后加入100μM的TBHP孵育2h。TBHP处理结束后弃去孔内液体进行MTT实验,用酶标仪检测OD值,以筛选半夏泻心汤的最终孵育浓度。实验分为以下5组:对照组(Con,DMEM高糖培养液)、模型组(Mod,DMEM高糖培养液+TBHP)、半夏泻心汤组(BX,DMEM高糖培养液+TBHP+0.5mg/ml的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抑制剂组(BX+LY,DMEM 高糖培养液+TBHP+0.5mg/ml 的半夏泻心汤+LY294002(100μM))、抑制剂组(LY,DMEM 高糖培养液+TBHP+LY294002(100μM))。Hoechst 33342法与TUNEL法检测半夏泻心汤对TBHP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并进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实验(GSIS实验),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胰岛素水平。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ROS含量,试剂盒检测细胞内MDA、SOD、GSH-Px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动物实验:(1)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体重的影响:小鼠自造模成功始,模型组小鼠体重低于其他各组。对照组小鼠体重逐渐增加。至第7周灌胃结束后,对照组小鼠体重明显大于模型组(P<0.05)和各药物干预组(P>0.05);模型组小鼠与各药物干预组小鼠之间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2)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血糖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灌胃第3周及第7周后,模型组血糖显着高于对照组血糖(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血糖水平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糖化血红蛋白含量、TC、TG、LDL含量均显着增加(P<0.05),HDL含量显着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TC、TG含量均有明显下降(P<0.05),HDL含量显着增加(P<0.05)。(4)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胰岛素分泌及HOMA-β指数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空腹胰岛素水平及HOMA-β指数显着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空腹胰岛素水平及HOMA-β指数均有明显提高。(5)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葡萄糖耐量及AUCOGTT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灌胃葡萄糖前后各时间点血糖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OGTT Omin时,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狐组、半夏泻心汤组小鼠血糖水平均有显着下降(P<0.05)。OGTT 30min时,各组小鼠血糖水平均显着升高。OGTT 60min时,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小鼠血糖水平开始显着下降(P<0.05)。OGTT 120min时,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小鼠血糖水平均有显着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AUCOGTT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小鼠AUCOGTT均有显着下降(P<0.05)。(6)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胰腺形态的影响(HE染色法):正常小鼠胰腺组织的胰岛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细胞团,胞团大小不一,结构完整、规则、边缘清晰,散布于胰腺腺泡之间,细胞团数量较多,胰岛内β细胞丰富、大小均匀、饱满充盈、排列紧密;而模型组小鼠胰岛细胞团数量减少,胰岛面积萎缩、形态各异不规整、胰岛边缘不清、结构紊乱,胰岛内β细胞肿胀、变形,细胞质染色变浅或呈空泡化现象,核固缩或核缺失现象明显,且部分胰腺外分泌腺腺泡深入胰岛内部;与模型组小鼠相比,各药物干预组小鼠胰岛及胰岛内细胞数目增加,形态结构有所改善。(7)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胰岛B细胞凋亡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细胞凋亡率均有明显下降(P<0.05)。(8)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MDA含量显着增加(P<0.05),SOD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组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SOD含量明显提高(P<0.05)。(9)半夏泻心汤对各组小鼠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 p-AKT/AKT、p-FOXO1/FOXO1、Pdx-1/β-actin、MafA/β-actin 比值均明显下降(P<0.05);Caspase-3/β-actin、Bax/β-actin、P27/β-actin比值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半夏泻心汤剂量组 p-AKT/AKT、p-FOXO1/FOXO1、Pdx-1/β-actin、MafA/β-actin 比值均显着提高(P<0.05);Caspase-3/β-actin、Bax/β-actin、P27/β-actin 比值显着下降(P<0.05)。2.细胞实验:(1)半夏泻心汤对MIN6细胞毒性的影响:当半夏泻心汤浓度≥2.5 mg/ml时,MIN6细胞活力显着下降。因此,后续实验选择0.25、0.5、1.0 mg/ml 3个浓度进行。(2)半夏泻心汤对TBHP诱导的MIN6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活力显着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BX0.5剂量组和BX1.0剂量组细胞活力显着增加(P<0.05),BX0.5剂量组和BX1.0剂量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但BX0.5剂量组细胞活力略高,故最终选择半夏泻心汤0.5 mg/ml剂量组为半夏泻心汤药物干预组。(3)半夏泻心汤对TBHP诱导的MIN6细胞凋亡的影响:Hoechst 33342染色显示对照组细胞完整,其细胞核均匀染色。在TBHP刺激后,细胞不规则地固缩并聚集,显示出致密的浓染,细胞核分裂成碎片。与模型组相比,半夏泻心汤组核固缩、致密浓染和细胞碎片减少,细胞形态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半夏泻心汤预处理12h可显着降低细胞凋亡率(P<0.05)。(4)半夏泻心汤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的分泌的影响:模型组MIN6细胞的功能受损,与2.8mM模型组相比,16.7mM模型组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未见明显增加(P>0.05)。而半夏泻心汤预处理12h后16.7mM半夏泻心汤组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加,改善了胰岛细胞的功能(P<0.05)。(5)半夏泻心汤对各组细胞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内ROS及MDA含量显着增加(P<0.05);SOD及GSH-Px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半夏泻心汤组细胞内ROS及MDA含量显着减少(P<0.05);SOD 及 GSH-Px 含量显着增加(P<0.05)。(6)半夏泻心汤对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AKT/AKT、p-FOXO1/FOXO1、Pdx-1/β-actin 比值均明显下降(P<0.05);Caspase-3/β-actin、Bax/β-actin、P27/β-actin 比值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半夏泻心汤组p-AKT/AKT、p-FOXO1/FOXO1、Pdx-1/β-actin 比值显着提高(P<0.05);Caspase-3/β-actin、Bax/β-actin、P27/β-actin 比值显着下降(P<0.05)。而加入PI3K抑制剂后半夏泻心汤提高p-AKT/AKT 比值表达的作用被抵消。结论:1.半夏泻心汤具有显着改善DM小鼠糖脂代谢、胰岛功能、胰腺组织结构损害的作用,可明显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2.半夏泻心汤具有抑制MIN6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保护MIN6细胞的作用。3.半夏泻心汤对DM小鼠胰岛细胞和MIN6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激活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并产生级联反应,影响下游Caspase-3、Bax、P27、MafA和Pdx-1蛋白的表达有关。创新点:1.本研究证明半夏泻心汤可改善DM小鼠和MIN6胰岛β细胞凋亡、促进胰岛素分泌,保护胰岛细胞,为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2.通过体内与体外实验相结合,证实半夏泻心汤是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激活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并产生级联反应,影响下游Caspase-3、Bax、P27、MafA和Pdx-1蛋白的表达发挥保护胰岛细胞的作用。
常菁华[8](2020)在《针刺胃脘下俞、阳池穴结合耳穴压豆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针刺胃脘下俞穴、阳池穴结合耳穴压豆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一个新的治疗方案,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胃脘下俞、阳池、肺俞、胃俞、肾俞、三阴交、太溪结合王不留行籽耳穴贴按压耳穴内分泌、肾上腺、皮质下、神门、脾、胃、肾、胰胆、肺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在针刺主穴肺俞、胃俞、肾俞、三阴交、太溪的基础上,随证进行配穴的加减,上消证配太渊、少府,中消证配内庭、地机,下消证配复溜、太冲。两组患者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观察4个周期。本研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中医证候积分等进行记录,所得数据由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1)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中医症状积分均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四项指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有效率80%。经统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胃脘下俞穴、阳池穴有助于提高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可以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蔡秉洋[9](2020)在《药膳主食改善2型糖尿病相关代谢指标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背景:我国成年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1.164亿。2型糖尿病与肥胖关系密切,超重或肥胖一方面可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另一方面也是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等代谢疾病的危险因素。作为糖尿病防治“五驾马车”之一的饮食疗法,对稳定血糖和调理体态有很好的作用。中医药膳与一般饮食疗法相比,注重食物的四性五味,且强调辨证论治,可以起到寓药于食的效果。稳糖窝头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药膳学、营养学、食物学知识研发的一款高膳食纤维药膳主食。因此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肥胖情况,还能为在严格的饮食控制下的2型糖尿病患者增加一种新的主食选择。目的:为观察稳糖窝头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体型相关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研究稳糖窝头对人体代谢的作用,初步了解稳糖窝头干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属于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干预性研究。研究人群主要来自北京地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方式是以药膳主食替换一日单餐主食,餐次自选,维持初始饮食、运动、药物等方案不变。干预时长共14天,分为导入期、观察期。使用药膳主食名为“稳糖窝头”,由北京鑫记伟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冷冻成品。食用剂量依个体化设计,全日碳水化合物占能为每日需求能量的45%,以一日三餐计算单餐主食所含碳水化合物克数,替换为稳糖窝头颗数。观察干预前后的指标变化情况。评价指标分为疗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疗效性指标细分为体型相关指标、血糖相关指标及中医证候信息,体型相关指标包含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脂肪率、腰围及内脏脂肪指数;血糖相关指标包含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清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素敏感指数;中医证候积分分为本虚证候和标实证候,本虚证候包含有阴虚证、阳虚证、气虚证、血虚证,标实证候包含有气郁证、血瘀证、肝阳上亢证、痰湿证、结热证、郁热证、湿热证。安全性指标有血压、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其中血脂包含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肝功能包含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肾功能包含尿素氮、肌酐、尿酸。统计方法使用IBM Statistics SPSS25.0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果:本次研究自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结束。(1)入组一般情况分析: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46例,其中门诊42例,住院4例。46例患者中,完成研究的患者有39例,脱落7例,剔除1例,有效样本数共38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3例,总体平均年龄56.79岁,年龄分布以51岁以上占76.31%,现病史、既往史以糖尿病并发症、高血压、高脂血症为主。(2)疗效性指标分析:自身前后对照结果表明,以稳糖窝头进行饮食干预后:①体型相关指标结果:体重下降0.43kg(P=0.008),BMI下降0.15kg/m2(P=0.01),男性腰围下降2.18cm(P=0.002),女性腰围下降2.5cm(P=0.002);②血糖相关指标结果:空腹血糖下降0.24mmol/L(P=0.021);③中医证候积分:阴虚证(P=0.000)、阳虚证(P=0.000)、气虚证(P=0.001)、气郁证(P=0.003)、血瘀证(P=0.007)、肝阳上亢证(P=0.001)、痰湿证(P=0.011)、结热证(P=0.028)、郁热证(P=0.033)、湿热证(P=0.001)的症状积分减少。其他指标干预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安全性指标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上升1.05 U/L(P=0.048)。其他指标干预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以稳糖馒头替换2型糖尿病患者一日单餐主食,可显着减轻体重、腰围,降低BMI,且具有降低空腹血糖的效果,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维持理想体重、调控血糖。
王宣权[10](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的赵进喜教授三阴三阳辨证法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总结》文中认为背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主要以糖、脂肪、蛋白质紊乱为主的代谢综合征,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正逐年上升。目前,西医主要采用生活方式干预结合药物的方法来治疗2型糖尿病,虽降糖药物种类较多,能较好的控制血糖情况,但其并发症多,致残率高,对社会经济造成的负担越来越重。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具有一定优势。赵进喜教授长期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科研、教研工作,对2型糖尿病具有较深刻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经验,对于中医药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技术,对赵进喜教授诊治2型糖尿病的经验进行多维度系统分析,总结赵进喜教授三阴三阳辨证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学术思想,并评价三阴三阳体质辨识软件的准确率,可为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收集2019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由赵进喜教授开具处方的患者医案141例。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SPSS 26.0和Force Atlas图布局算法等研究工具,分别对症状、证候、体质、用药等内容进行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路图形布局,并对结果进行研究,挖掘赵进喜教授应用三阴三阳辨证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验。同时应用三阴三阳体质辨识软件自动判断患者体质,将系统结果与专家临床判定结果进行对比,以评价体质辨识软件准确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1例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男性78例,女性63例,年龄集中在40-69岁,占全部患者人数的73.759%。年龄分布结果以中老年居多。就症状而言2型糖尿病患者方面,多见乏力、性急易怒、口干、腰酸、膝软无力、双目干涩、多食易饥及自汗易感等。舌诊常见舌体胖、舌质紫暗、舌体胖舌苔白、舌苔腻及舌下络脉色紫怒张等。脉象有脉沉、脉弦、脉滑、脉细、脉沉细及脉滑数等。四诊所得症状出现次数,由多到少依次为性急易怒、口干、腰酸、膝软无力、双目干涩、舌体胖、脉沉及多食易饥等。中医证候统计结果最常见的为血瘀证(81.560%),其次为阴虚证、郁热证、结热证、痰湿证及痰热证等。三阴三阳体质分布结果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前三名为厥阴体质(40.430%)、少阳体质(39.010%)、阳明体质(14.180%)。三阴三阳体质各亚型的分布方面,少阳乙型(24.110%)为最高,其次为厥阴甲型、少阳丙型、阳明甲型、厥阴乙型等。赵进喜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药物为丹参、葛根、黄芩、荔枝核、蚕沙、柴胡、白芍、鬼箭羽、地骨皮、黄连及仙鹤草等。就其药性而言,四气方面选用寒性、微寒及温性药物较多。五味方面选用苦味、甘味及辛味较多。就其归经而言,归肝经的药物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肺、脾、肾及胃等。就其中药功效而言,清热燥湿和泻火解毒选用最多。厥阴体质最常出现症状为性急易怒,其次为乏力、口干、腰酸及双目干涩等。结果显示,性急易怒与厥阴体质关系最为密切。少阳体质最常出现症状为乏力其次为舌体胖、心情忧郁、心情忧郁或心烦等。其中,心情忧郁和心情忧郁或心烦两者的置信度较乏力和舌体胖更高,显示与少阳体质关系密切。阳明体质最常出现症状为脉沉、脉滑、肢体麻痛、定位刺痛或夜间加重、夜尿多、五心烦热及脘腹胀满。结果显示,阳明体质与脉沉、脉滑密切相关。其中,阳明体质与肢体麻痛、定位刺痛或夜间加重和脘腹胀满关系密切。体质与证候的关系方面,厥阴体质最常出现的证候为痰湿证,湿热证、血虚证及肝阳证。其中肝阳证置信度最高(0.470),显示与厥阴体质关系密切。少阳体质最常出现的证候为郁热证、阴虚证、结热证、气虚证、痰热证及气滞证等。其中气滞证置信度较高(0.530),显示与少阳体质关系密切。阳明体质最常出现的证候为血瘀证、湿热证、血虚证、水湿证、湿浊证。水湿证置信度较高(0.260),显示与阳明体质关系密切。在体质-证候-中药的复杂网路图中显示,在体质中某些症状的表现较为突出,症状与体质之间有一定的趋向性。赵进喜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的核心药物包括柴胡、黄芩、北沙参、半夏、陈皮、葛根、丹参、夏枯草、苍术、白术、茯苓、黄芪、川芎、当归、白芍、鬼箭羽、牛蒡子、蚕沙、地骨皮、黄连、甘草等。最常用的药对有续断片、桑寄生;桃仁、红花;龙骨、牡蛎;玉竹、豨莶草等。最常用的药串有土茯苓、萆薢、石韦、穿山龙;僵蚕、姜黄、熟大黄、蝉蜕;桃仁、红花、水蛭、地龙等。三阴三阳体质小程序性能评价方面,以少阳体质判断准确率达82.432%。厥阴体质判断准确率达81.091%。阳明体质判断准确率达82.432%。而太阴体质、少阴体质及太阳体质准确率分别为98.469%、95.946%、97.297%,虽然准确率高,但阳性似然比或阴性似然比的数值出现NA值或0.000的值。该为样本量不足,可待提高样本量后再次求证。对三阴三阳亚型体质的评价中,少阳甲型体质判断准确率达90.541%。少阳乙型体质判断准确率达74.324%。少阳丙型体质判断准确率达85.135%。厥阴甲型判断准确率达78.378%。厥阴乙型体质判断准确率达89.189%。厥阴丙型体质判断准确率达94.595%。阳明甲型体质判断准确率达83.784%。阳明乙型体质判断准确率达94.595%。阳明丙型体质判断准确率达 98.649%。结论:①本研究的病历资料中,2型糖尿病三阴三阳体质分类,厥阴、少阳和阳明体质较多。②基于本研究的病历资料,赵进喜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重视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常用清热药与活血化瘀药,体现着赵进喜教授重视针对病机用药思路。③三阴三阳体质辨识软件准确度较为满意,对体质亚型的判定准确度有待采集更多数据进一步评价。
二、胰岛素释放试验指导治疗100例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胰岛素释放试验指导治疗100例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生麦饮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热盛伤津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1章 文献研究 |
1.1 西医对 T2DM 的认识 |
1.2 T2DM的西医治疗 |
1.3 中医对2 型糖尿病的认识 |
1.4 辨证论治 |
第2章 临床研究及结果 |
2.1 研究目的 |
2.2 一般资料 |
2.3 诊断标准 |
2.4 病例选择标准 |
2.5 研究方法 |
2.6 观察指标及检验项目 |
2.7 疗效及安全性评定标准 |
2.8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
2.9 结果及分析 |
2.10 关于此次研究的一些补充 |
第3章 讨论 |
3.1 选题背景 |
3.2 立法思想 |
3.3 药物分析 |
3.4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
3.5 不足与展望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浅析 2 型糖尿病现阶段中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
致谢 |
(2)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排除、剔落标准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方案 |
3.1 信息调查表的制定及调查方式 |
3.2 调查人员与质量控制 |
3.3 观察指标 |
3.4 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 流行病学资料 |
1.1 性别分布 |
1.2 年龄分布 |
1.3 病程分布 |
1.4 并发症分布 |
1.5 合并症分布 |
1.6 家族史、吸烟、饮酒史分布 |
1.7 运动情况分布 |
1.8 中医体质分布 |
1.9 中医证型分布 |
2 中医证型聚类分析 |
2.1 中医四诊信息的频数分析 |
2.2 中医四诊资料的聚类分析 |
3 肥胖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与证型相关分析 |
3.1 中医体质与证型的对应性分析 |
3.2 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
4 肥胖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与其他相关因素的相关分析 |
4.1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与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
4.2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与临床生化指标的比较 |
5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与相关因素分析 |
5.1 痰湿质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5.2 湿热质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
1 肥胖2型糖尿病概述 |
2 现代医学对肥胖2型糖尿病病因、发病机制的认识 |
3 祖国医学对肥胖2型糖尿病的认识 |
3.1 历代医家对肥胖2型糖尿病的描述 |
3.2 肥胖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 |
4 中西医治疗进展 |
4.1 中医治疗 |
4.2 西医治疗 |
4.3 中西医结合疗法 |
5 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 |
5.1 中医体质的认识及分类 |
5.2 中医体质与肥胖2型糖尿病的关系 |
5.3 “辨体”论治诊疗模式的进展 |
5.4 中医体质与证型的关联性 |
5.5 “辨体”与“辨证”相结合诊疗模式的进展 |
5.6 体质和预防思想 |
6 本研究结果分析 |
6.1 肥胖2型糖尿病体质分布规律 |
6.2 肥胖2型糖尿病证型分布规律 |
6.3 肥胖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相关分析 |
6.4 肥胖2型糖尿病体质及一般临床资料的对比分析 |
6.5 肥胖2型糖尿病体质及临床生化指标的对比分析 |
6.6 肥胖2型糖尿病痰湿质、湿热质及各因素的相关分析 |
6.7 研究结果对肥胖2型糖尿病的防治意义 |
7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3)参葛苓术方对气虚质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和血糖水平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
1 病例来源 |
2 病例选择 |
2.1 诊断标准 |
2.1.1 西医诊断标准: |
2.1.2 中医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脱落和剔除标准 |
2.5 中止研究标准 |
3 研究和统计方法 |
3.1 研究方法 |
3.1.1 对照组 |
3.1.2 治疗组 |
3.1.3 注意事项 |
3.2 观察指标 |
3.2.1 一般指标 |
3.2.2 疗效性指标 |
3.2.3 安全性指标 |
3.3 质量控制方法 |
3.4 伦理学要求 |
3.5 统计方法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1.1 病历纳入情况 |
1.2 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
1.3 两组合并症的比较 |
1.4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 |
1.5 两组二甲双胍用量比较 |
1.6 合并症使用药物的对比 |
2 治疗前主要观察指标比较 |
2.1 中医气虚体质积分水平 |
2.2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
2.3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 |
2.4 TG水平 |
2.5 LDL水平 |
3 治疗后疗效评估 |
3.1 治疗前后中医气虚体质积分比较 |
3.2 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
3.3 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变化比较 |
3.3.1 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水平比较 |
3.3.2 治疗前后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 |
3.4 治疗前后两组TG水平比较 |
3.5 治疗前后LDL水平比较 |
3.6 治疗前后BMI水平比较 |
4.安全性评价 |
5.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
6.不良反应 |
第三部分 结果与讨论 |
一、研究结果分析 |
(一)一般资料的分析 |
(二)主要终点的分析 |
1.气虚体质积分 |
2.糖化血红蛋白 |
(三)次要终点的分析 |
(四)安全性的分析 |
二、本研究的特点 |
(一)参葛苓术方的组方特点 |
1.参葛苓术方的来源 |
2.各组成药物现代药理研究 |
(二)2 型糖尿病与中医体质 |
(三)参葛苓术方对2 型糖尿病气虚质患者的临床疗效 |
三、其他相关研究 |
四、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四部分 问题与展望 |
第五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一 |
文献综述 辨体论治在 2 型糖尿病的运用现状及分析 |
参考文献二 |
附录 |
致谢 |
(4)基于壮火食气病机的黄连-人参“药对”对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2型糖尿病“火热伤气”病机探讨 |
1 《内经》“壮火食气”思想与消渴病火热病机初探 |
2 历代医家对消渴病“火热伤气”病机的认识 |
3 2型糖尿病“火热伤气”病机的临床分析 |
4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清热益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 |
1 清热益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
2 清热益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础研究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
研究一 中医清热益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研究二 基于清热益气法的黄连-人参“药对”干预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设计 |
1.2 受试者筛查 |
1.3 技术路线 |
1.4 干预措施 |
1.5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
1.6 质量控制 |
1.7 统计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基线标准 |
2.3 疗效指标评价 |
2.4 安全性评价 |
3 讨论 |
4 小结 |
研究三 黄连-人参“药对”对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的影响 |
1 对象与方法 |
1.1 实验流程 |
1.2 生物信息分析路线 |
1.3 数据质控与优化 |
2 结果 |
2.1 数据质量评估结果 |
2.2 OTU聚类及物种注释 |
2.3 物种结构分析 |
2.4 Alpha多样性分析 |
2.5 Beta多样性分析 |
2.6 差异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附录 |
(5)2型糖尿病典型体质患者的十二经原穴电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来源 |
2.2 研究标准 |
2.3 分组方法 |
2.4 检测方法 |
2.5 观察指标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4.1 中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 |
4.2 现代医学对2 型糖尿病的认识 |
4.3 2 型糖尿病的预防认识 |
4.4 中医体质学研究 |
4.5 2 型糖尿病典型体质选取的依据 |
4.6 十二经原穴选取的依据 |
4.7 经穴电学特征研究 |
4.8 结果分析 |
5 结论 |
6 问题与展望 |
7 参考文献 |
8 综述 近五年 2 型糖尿病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9 附表 |
个人简介 |
致谢 |
(6)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以及绞股蓝皂苷XLIX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临床研究: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内容 |
1.1 研究对象 |
1.2 西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资料收集 |
2.2 聚类分析 |
2.3 数据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中医四诊信息统计 |
3.3 四诊信息聚类分析 |
3.4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 |
3.5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患者年龄和病程的比较 |
3.6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FPG、FINS、HOMA-IR的比较 |
3.7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BMI、Hb A1c的比较 |
3.8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TG、CHOL、LDL的比较 |
3.9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各证型组的BMI、Hb A1c、TG、CHOL、LDL与HOMA-IR的相关性 |
讨论 |
1 中医学对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之认识 |
1.1 病因病机 |
1.2 中医治疗 |
1.3 小结 |
2 西医学对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认识 |
2.1 胰岛素抵抗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2.2 胰岛素抵抗的治疗 |
3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证型之确立 |
4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证型的相关分析 |
4.1 不同证型所占比之分析 |
4.2 不同证型发病年龄和病程之分析 |
4.3 不同证型胰岛素抵抗程度轻重之分析 |
4.4 不同证型间相关指标变化之分析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研究:绞股蓝皂苷XLIX改善脂肪乳诱发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 |
引言 |
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器材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液体的配制 |
1.4 动物准备 |
1.5 动物造模 |
1.6 静脉用药方法 |
1.7 血浆游离脂肪酸含量测定 |
1.8 实时荧光定量PCR |
1.9 蛋白免疫印迹 |
1.10 统计分析 |
2 实验结果 |
2.1 动物的一般特征 |
2.2 Gyp-XLIX缓解了脂肪乳引起的胰岛素抵抗 |
2.3 Gyp-XLIX减轻了脂肪乳输注所造成的胰岛素信号通路的破坏 |
2.4 Gyp-XLIX抑制了脂肪乳诱导的NFκB活化 |
2.5 Gyp-XLIX调控脂肪乳引起的炎症基因表达 |
2.6 mTOR、JNK、ERK蛋白没有参与脂肪乳引起的胰岛素抵抗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综述 中医药治疗 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 |
(7)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药对糖尿病胰岛细胞保护的干预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糖尿病胰岛细胞损伤的病因病机认识 |
2. 中医药对糖尿病胰岛细胞损伤治疗的认识 |
3. 半夏泻心汤保护糖尿病胰岛细胞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
综述二 糖尿病胰岛细胞保护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
2. 糖尿病的病因 |
3.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
4. 糖尿病胰岛细胞保护的药物干预 |
5. 糖尿病胰岛细胞损伤模型构建 |
6. PI3K/AKT/FOXO1信号通路与糖尿病胰岛细胞保护的研究进展 |
前言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方法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实验二 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探讨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方法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实验三 半夏泻心汤对MIN6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数据分析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实验四 半夏泻心汤对MIN6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探讨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数据分析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结论 |
创新点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
(8)针刺胃脘下俞、阳池穴结合耳穴压豆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病例选择 |
1.1 一般资料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案 |
2.1 针具及耳穴压豆疗法器具 |
2.2 针刺穴位 |
2.3 针刺操作方法及耳穴压豆 |
2.4 观察指标 |
2.5 疗效评价标准 |
2.6 数据统计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观察指标分析 |
3.2 主要观察指标分析 |
3.3 临床疗效 |
讨论 |
1 中医学对2 型糖尿病的认识 |
1.1 历史沿革 |
1.2 病因病机 |
1.3 辨证分型 |
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2.1 发病因素与病理 |
2.2 发病机制 |
2.3 诊断依据 |
2.4 治疗方案 |
3 针刺疗法 |
4 耳穴压豆 |
5 选穴依据 |
5.1 胃脘下俞穴 |
5.2 阳池穴 |
5.3 耳穴 |
6 结果分析 |
6.1 主要观察指标分析 |
6.2 机理探讨 |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近十年来针灸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近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9)药膳主食改善2型糖尿病相关代谢指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综述 |
1 中医食疗干预糖尿病的研究现况 |
1.1 中医食疗的概念 |
1.2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简介 |
1.3 中医食疗干预糖尿病的研究现况 |
1.4 讨论 |
2 碳水化合物在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中的研究概述 |
2.1 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简介 |
2.2 碳水化合物对血糖的影响 |
2.3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干预糖尿病研究现况 |
2.4 低碳饮食结合谷物主食干预糖尿病发展前景 |
2.5 讨论 |
第二部分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及内容 |
3 技术路线 |
第三部分 研究设计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对象 |
2.1 研究人群 |
2.2 样本量计算 |
3 研究方案 |
3.1 基线调查 |
3.2 干预方案 |
3.3 主要评价指标 |
3.4 统计学方法 |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
1 一般情况分析 |
1.1 入组情况 |
1.2 脱落情况 |
1.3 剔除情况 |
1.4 性别情况 |
1.5 年龄情况 |
1.6 病史情况 |
2 疗效性指标分析 |
2.1 体型相关指标数据分析 |
2.2 血糖相关指标数据分析 |
2.3 中医证候信息数据分析 |
3 安全性指标分析 |
3.1 血压指标数据分析 |
3.2 血脂相关指标数据分析 |
3.3 肝功能相关指标数据分析 |
3.4 肾功能相关指标数据分析 |
第五部分 结论与讨论 |
1 疗效性指标 |
1.1 体型相关指标 |
1.2 血糖相关指标 |
1.3 中医证候信息 |
2 安全性指标 |
2.1 血压指标 |
2.2 血脂相关指标 |
2.3 肝功能相关指标 |
2.4 肾功能相关指标 |
3 试验质量管理 |
3.1 研究计划设计 |
3.2 研究计划施行 |
3.3 试验物质 |
3.4 试验记录和报告 |
第六部分 结语 |
1 主要研究结果 |
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证候积分表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0)基于数据挖掘的赵进喜教授三阴三阳辨证法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 |
1 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 |
2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
3 2型糖尿病治疗的研究 |
4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糖尿病的中医病机研究 |
1 糖尿病病名历史 |
2 糖尿病与体质的关系 |
3 糖尿病病因病机研究 |
4 中医药干预2型糖尿病研究 |
5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 |
四、胰岛素释放试验指导治疗100例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生麦饮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热盛伤津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昌炳.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2]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研究[D]. 李春秀.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参葛苓术方对气虚质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和血糖水平影响[D]. 黄奕.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基于壮火食气病机的黄连-人参“药对”对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D]. 蒋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2型糖尿病典型体质患者的十二经原穴电学特征研究[D]. 张健.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以及绞股蓝皂苷XLIX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初步研究[D]. 石书龙.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D]. 杜立娟.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8]针刺胃脘下俞、阳池穴结合耳穴压豆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D]. 常菁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药膳主食改善2型糖尿病相关代谢指标的临床观察[D]. 蔡秉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基于数据挖掘的赵进喜教授三阴三阳辨证法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总结[D]. 王宣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