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倍化论文-赵汉斌

多倍化论文-赵汉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倍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染色体组,多倍化,竹类,竹子,六倍体,遗传连锁图谱,遗传特性,遗传变异,进化关系,生物学

多倍化论文文献综述

赵汉斌[1](2019)在《染色体组多倍化,让纤弱“禾草”变身强劲之竹》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熟知的水稻、小麦、玉米等在植物学分类中属于禾本科,这个科是有花的被子植物中最大科之一,约有12000种。它们是人类粮食和牲畜饲料的主要来源,也是植物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的模式类群。竹子是禾本科的12个亚科之一,约有1500种。竹子作为“木质化的禾草”(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6-18)

莫艳秀[2](2019)在《SP600125诱导鱼类细胞多倍化的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前期研究发现化学小分子SP600125能够诱导鱼类细胞发生多倍化并成功获得稳定的同源四倍体鲫鱼细胞系。为进一步了解SP600125诱导鱼类细胞多倍化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RNA-seq方法获取SP600125处理组和对照组细胞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利用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全面挖掘SP600125诱导细胞多倍化和细胞稳态维持相关的信号调控网络和关键功能基因,旨在揭示SP600125诱导鱼类细胞多倍化的作用机制,以期为SP600125在鱼类发育生物学的研究以及多倍体培育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具体结果如下:1.高通量测序分析SP600125处理细胞全转录组水平的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体外培养的二倍体鲫尾鳍细胞和SP600125处理组细胞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和比较分析。获得96,997个unigenes并对unigenes进行了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比较SP600125处理组与对照组共获得差异表达基因4516个,其中显着上调有2670个,显着下调有1846个。差异基因主要与细胞代谢、应激反应、发育过程以及细胞周期调控相关。结果显示SP600125诱导引起一批细胞增殖调控相关功能基因尤其以细胞周期检测点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最为突出,表明SP600125对细胞周期检验点的多重调控与其实现鱼类细胞多倍化的诱导密切相关。2.p53信号通路对SP600125诱导细胞多倍化的调控作用基于转录组学分析的结果,进一步鉴定了与细胞周期检测点密切相关的p53信号通路在SP600125诱导细胞多倍化中的作用。根据已建立的SP600125诱导多倍化的间隔循环策略,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P600125处理对p53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SP600125诱导引起p53、Mdm2、p21和Gadd45ɑ等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功能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产生显着上调,这与转录组分析的结果具有一致性;Western blot结果亦表明SP600125处理48h后细胞中的p53、MDM2和p21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为进一步验证p53通路在SP600125诱导细胞多倍体中的作用,以p53抑制剂PFT-ɑ孵育细胞,结果显示PFT-ɑ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SP600125对细胞周期G_2/M期的阻滞和减少多倍体细胞的产生。以上结果表明p53通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发生G_2/M期阻滞参与SP600125诱导鱼类细胞多倍化的产生。3.纺锤体检测点(SAC)基因对SP600125诱导细胞多倍化的影响细胞学观察显示经SP600125处理导致细胞停滞于有丝分裂期。转录组学分析和qRT-PCR验证结果均表明SP600125导致细胞CyclinBl/3、Cdc2、Securin以及负责与动点粘附和对染色体分离监控的纺锤体检验点(SAC)相关基因Bub1、Mad2和Cdc20的mRNA水平呈下调性变化。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证实SP600125诱导引起细胞中的BUB1、MAD2和CDC20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利用腺病毒成功构建了纺锤体检验点(SAC)核心蛋白MAD2的过表达重组载体(pAd-mCMV-MAD2-3-Flag-GFP-pA)。结合qRT-PCR、Western blot技术以及流式细胞仪分析,进一步鉴定了过表达MAD2对SP600125诱导细胞多倍化的影响。结果证实过表达MAD2能明显减弱SP600125间隔循环处理所引起细胞多倍体的发生。以上结果表明经SP600125诱导引起CyclinBl-Cdc2复合物和纺锤体检验点(SAC)活力下降导致有丝分裂滑移和核内有丝分裂共同产生细胞多倍化。4.急性免疫应激参与SP600125胁迫下的细胞内稳态维持调节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二倍体鲫尾鳍细胞经SP600125处理后能够引起大量免疫炎症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发生显着的改变,其中涉及到参与先天防御、炎症途径和细胞粘附分子相关途径包括促炎细胞因子(如IL-1β、TNF-ɑ和IL-6R)、转录因子信号转导分子(如Stat-1/3和IκB)、细胞粘附分子(如Vcam-1)和整合素(ɑ2β1和ɑMβ2)等。同时SP600125处理导致线粒体不仅在形态和数量发生明显改变而且在Glut1和主要糖酵解酶基因(如Hk1、Pfbfk、Pgam、Eno和Ldh)的mRNA水平显着降低以及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基因(如NADH脱氢酶的Nd1、Nd2和Nd5复合体I亚基基因、Adh、Ndufs8、Ndufa4、Uqcr和Sdhd等)的mRNA水平也显着下调。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了在SP600125的胁迫下细胞通过应激免疫响应和降低氧化磷酸化水平等措施参与细胞内稳态的维持。结论:(1)转录组学分析表明SP600125对细胞周期检验点的多重调控与其实现鱼类细胞多倍化的诱导密切相关。(2)SP600125诱导增强了p53信号通路的G_2/M期阻滞并导致纺锤体检验点(SAC)信号削弱引发的有丝分裂滑移和核内有丝分裂从而实现鱼类细胞多倍化。(3)在SP600125胁迫下细胞通过应激免疫响应和降低氧化磷酸化水平等措施参与细胞内稳态的维持。研究结果为SP600125在鱼类发育生物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黄群策[3](2019)在《通过染色体组多倍化途径挖掘稻属植物产量潜力的技术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中国水稻遗传改良的主要成就及其技术局限性进行了概括和评述。认为在染色体组多倍化水平上进一步探索和挖掘稻属植物产量潜力的研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建立多倍体水稻相应的技术体系将有助于为稻属植物遗传改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寻找到新的突破口。提出了利用染色体组多倍化效应进一步挖掘水稻产量潜力的技术策略。对多倍体水稻研究中近期有可能取得的技术新进展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杂交水稻》期刊2019年02期)

李思璐[4](2019)在《玉米细胞内多倍化的发生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多倍化,指同一个体内相邻体细胞具有多种倍性的细胞核的现象。内多倍化由细胞内复制产生。内复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特殊有丝分裂过程,在该过程中,细胞核进行正常的DNA复制,但不进行细胞分裂。内复制现象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其对于植物生长发育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本文为了系统的研究玉米中内多倍化的时间、空间特异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玉米从幼苗到成熟各个发育时期的不同组织器官的细胞倍性。同时检测受到干旱胁迫的幼苗期玉米根系以及在来自于两个杂种优势群的119个自交系幼根的内多倍化水平。对自交系内多倍化水平与各表型性状做相关性分析以揭示其与农艺性状关联性。此外还对内多倍化性状(结果中用C值表示)与该自交系群体的SNPs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以筛选与内多倍化相关的显着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和候选基因。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玉米中的内多倍化具有时间和空间特异性。除叶片和雌花组织以外,几乎所有组织器官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都会发生内多倍化。处于生长旺盛发育时期的器官往往有较高的倍性,一些木质化程度较高的输导组织也常具更多高倍性的核,内多倍化程度可能与其功能有关。除叶片外,几乎所有组织的内多倍化程度都会随着组织成熟而升高。根在其生长发育最旺盛的两个时期(离乳期及大喇叭口期)内多倍化程度最高。籽粒胚乳的内多倍化程度最高,且授粉后20天胚乳中有最多种类型的细胞核。2.干旱胁迫对内多倍化水平会产生显着的影响。PEG模拟干旱胁迫实验结果表明,胁迫时间和胁迫浓度对内多倍化都有影响,且两者之间存在协同效应。3.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7个亚群的C值之间无显着差异,因此内多倍化水平不受种质群体结构的影响。此外,幼苗内多倍化水平与其苗长和根长之间存在较为显着的相关性,与成熟期的各农艺性状和产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4.根据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结果,与内多倍化性状相关的显着SNPs共有9个,根据显着位点共筛选得到8个与细胞周期调控和DNA复制有关的候选基因。它们与内多倍化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探究。(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李霖锋,刘宝[5](2019)在《植物多倍化与多倍体基因组进化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倍化(polyploidization)是指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组发生加倍并以可遗传的方式传递至后代的现象.虽然已有研究揭示多倍化事件普遍出现于被子植物各类群的进化过程中,但其对物种多样化与基因组进化的作用始终都处于争论之中.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测序的革命性进步与多种组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植物多倍化与多倍体基因组进化领域的研究已取得多方面的重要进展.本文首先系统地介绍了植物多倍化的研究历史、多倍体分类系统以及该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学术争论.在此基础上,侧重从染色体数目与结构、DNA和组蛋白表观遗传修饰以及RNA和蛋白质表达等多个层次,对在多倍体小麦、油菜与棉花等模式作物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详细的概括.期望本文通过对最新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未来研究展望,进一步增进对多倍化在植物物种多样性形成与基因组进化过程中重要作用的理解,促进我国植物多倍化研究领域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赵勤政,毕云飞,李梦雪,王筠竹,李季[6](2018)在《基于Oligo-FISH追踪种间杂交和异源多倍化后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种间杂交(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和异源多倍体化(allopolyploidization),是植物进化的重要驱动力。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人工合成和自然形成的初期异源多倍体通常会出现减数分裂紊乱。甜瓜属人工异源四倍体Cucumis×hytivus(2n=4x=38)来自于黄瓜(C.sativus,2n=2x=14)与其近缘野生种C.hystrix(2n=2x=24)的种间杂交和染色体加倍,是研究亲本染色体基数相差较大的异源多倍体的物种形成、进化及减数分裂稳定机制的理想体系,也是种间渐渗育种的中间桥梁。基于fosmid探针和GISH很难揭示染色体间重排现象和追踪减数分裂中单个染色体的行为。而基于寡核苷酸(oligos)探针可快速实现全染色体涂染和染色体的追踪。在本研究中,我们设计并合成了黄瓜5和7号染色体的oligo探针库,实现跨物种间部分同源染色体的鉴别,种间杂交和异源多倍体化后减数分裂单个染色体配对行为的追踪。(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黄瓜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活动会议手册》期刊2018-10-12)

翟于菲,虞夏清,朱早兵,王盼乔,赵勤政[7](2018)在《甜瓜属异源多倍化引起叶绿体基因组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种间杂交和基因组加倍形成的异源多倍体在植物物种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细胞核-质相互作用在异源多倍化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缺乏合适的模型系统而未得到充分研究。通过黄瓜(C.sativus var:′BeijingJietou′)与其野生种酸黄瓜(C.hystrix)之间的杂交获得的甜瓜属异源四倍体新种(Cucumis×hytivus)有来自父母双方的两套核基因组和来自母本的叶绿体基因组,为研究早期异源多倍化过程中的核质进化提供了独特的模型系统。在本研究中,通过高通量测序对异源四倍体C×hytivus及其二倍体亲本的完整叶绿体序列进行组装,结果表明,叶绿体基因组的长度范围为154,673至155,760 bp,其基因含量,基因顺序和GC含量相似。C.×hytivus与其母本C.hystrix之间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插入和缺失(InDels)分析发现大量多态性,并且呈现了相对较低的转换/颠换(Ts/Tv)比率(0.37)。通过比较叶绿体基因组分析,在黄瓜亚属(Cucumis subgroup)中鉴定了9个具有丰富变异的基因间区域。基于完整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与早期对葫芦科植物的进化关系相对应,并阐明了新合成异源四倍体物种的进化和分类地位。总之,该结果为异源多倍化的核质进化提供了新的见解。(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黄瓜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活动会议手册》期刊2018-10-12)

王炜[8](2018)在《滇山茶多倍化的转录组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滇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云南八大名花之首、昆明市花,以树高花大而驰名中外。研究表明,滇山茶为多倍体复合体,二倍体滇山茶(2X)和西南山茶C.pitardii杂交多倍化形成了四倍体滇山茶(4X),四倍体滇山茶(4X)和怒江山茶C.saluenensis杂交多倍化形成了六倍体滇山茶(6X)。本研究采用RNA-Seq技术对不同倍性的滇山茶及其亲本种进行转录组测序及比较,探索滇山茶杂交多倍化的转录组变异。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五个转录组测序共得到403 158条单基因序列,N50值为432bp,平均长度为412.81bp,与Nr等数据库比对后,有177 849条(44.11%)单基因序列获得注释。通过GO注释将91 769条单基因序列分为3个大类,44个功能组;利用COG数据库将103 941条单基因序列划分为25类;与KEGG数据库比对分析发现共有53 627条单基因序列分为4个大分支,涉及到280条代谢通路。共获得55 322个CDS,平均长度为647.95bp,N50长738bp。发现包含SSR的序列共有55 257条,共搜索出61 533个SSR位点,SSR位点出现频率为15.26%,平均跨度为2.70 kb。SSR的平均长度为15.69bp,主要分布在序列较短的范围内,SSR的出现频率与SSR的序列长度负相关;预测多态性较高的SSR分布在长度较长的短重复基元类型里。2.在四倍体滇山茶与两个亲本(二倍体滇山茶和西南山茶)之间共筛选到1 817个差异表达基因,六倍体与两个亲本(四倍体滇山茶和怒江山茶)之间共筛选到2 914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物质合成、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有关。在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合成及代谢通路中,DXS、HDS、CHS基因的上调表达和DFR、LAR基因的下调表达,使得多倍体中有效物质合成量增多。此外,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以非加性表达为主,同时存在亲本偏向性,也存在少量基因沉默和被激活现象,沉默的基因参与了含有核碱基的化合物代谢过程等生物学过程,激活基因参与了逆境反应等生物学过程。(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张岚,袁敏,王振怡,潘玉欣[9](2018)在《无油樟与葡萄、拟南芥、水稻基因组的多倍化及共线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无油樟、葡萄、拟南芥和水稻为研究对象,基于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对物种基因组内和基因组间进行同源结构和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无油樟与葡萄基因组之间的同源共线性片段最长,葡萄基因组保留的共线性基因数最多(50.9%),无油樟与葡萄、水稻基因组之间保留的无油樟基因数最多(30.6%)。同时构建了多物种基因组联合比对图谱,明确基因组经历的多倍化事件对单、双子叶植物同源共线性基因的影响,为探讨单、双子叶植物的共同祖先以及被子植物的进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阎琛,刘清桂,陈佳佳,孙宇,韩进[10](2017)在《肝细胞多倍化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倍体肝细胞含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DNA染色体组,是哺乳动物成熟肝细胞的典型特征。肝细胞多倍化过程首次发生在出生后的肝脏发育过程中,主要由胰岛素-Akt信号通路调控的细胞质不完全分裂导致。随着年龄的增加,多倍体肝细胞的比例还会继续升高,老年小鼠和人肝脏中多倍体肝细胞比例可高达90%和40%。而当肝脏受到肝脏切除、毒性刺激和代谢过载以及氧化应激等病理损伤时,肝细胞多倍化现象会再次发生。但是,当衰老的多倍体肝细胞在年轻小鼠肝脏中发生增殖时,不仅可产生低倍体肝细胞,还可以逆转其衰老特征。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多倍体肝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备受争议,一般认为与细胞的成熟和终末分化、细胞衰老以及疾病有着重要的关系。本文主要阐述正常生理发育和病理条件下多倍体肝细胞形成过程及潜在的生物学意义,以及多倍体肝细胞逆转对临床肝脏疾病研究的可能提示。(本文来源于《生命的化学》期刊2017年06期)

多倍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前期研究发现化学小分子SP600125能够诱导鱼类细胞发生多倍化并成功获得稳定的同源四倍体鲫鱼细胞系。为进一步了解SP600125诱导鱼类细胞多倍化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RNA-seq方法获取SP600125处理组和对照组细胞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利用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全面挖掘SP600125诱导细胞多倍化和细胞稳态维持相关的信号调控网络和关键功能基因,旨在揭示SP600125诱导鱼类细胞多倍化的作用机制,以期为SP600125在鱼类发育生物学的研究以及多倍体培育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具体结果如下:1.高通量测序分析SP600125处理细胞全转录组水平的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体外培养的二倍体鲫尾鳍细胞和SP600125处理组细胞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和比较分析。获得96,997个unigenes并对unigenes进行了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比较SP600125处理组与对照组共获得差异表达基因4516个,其中显着上调有2670个,显着下调有1846个。差异基因主要与细胞代谢、应激反应、发育过程以及细胞周期调控相关。结果显示SP600125诱导引起一批细胞增殖调控相关功能基因尤其以细胞周期检测点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最为突出,表明SP600125对细胞周期检验点的多重调控与其实现鱼类细胞多倍化的诱导密切相关。2.p53信号通路对SP600125诱导细胞多倍化的调控作用基于转录组学分析的结果,进一步鉴定了与细胞周期检测点密切相关的p53信号通路在SP600125诱导细胞多倍化中的作用。根据已建立的SP600125诱导多倍化的间隔循环策略,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P600125处理对p53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SP600125诱导引起p53、Mdm2、p21和Gadd45ɑ等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功能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产生显着上调,这与转录组分析的结果具有一致性;Western blot结果亦表明SP600125处理48h后细胞中的p53、MDM2和p21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为进一步验证p53通路在SP600125诱导细胞多倍体中的作用,以p53抑制剂PFT-ɑ孵育细胞,结果显示PFT-ɑ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SP600125对细胞周期G_2/M期的阻滞和减少多倍体细胞的产生。以上结果表明p53通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发生G_2/M期阻滞参与SP600125诱导鱼类细胞多倍化的产生。3.纺锤体检测点(SAC)基因对SP600125诱导细胞多倍化的影响细胞学观察显示经SP600125处理导致细胞停滞于有丝分裂期。转录组学分析和qRT-PCR验证结果均表明SP600125导致细胞CyclinBl/3、Cdc2、Securin以及负责与动点粘附和对染色体分离监控的纺锤体检验点(SAC)相关基因Bub1、Mad2和Cdc20的mRNA水平呈下调性变化。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证实SP600125诱导引起细胞中的BUB1、MAD2和CDC20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利用腺病毒成功构建了纺锤体检验点(SAC)核心蛋白MAD2的过表达重组载体(pAd-mCMV-MAD2-3-Flag-GFP-pA)。结合qRT-PCR、Western blot技术以及流式细胞仪分析,进一步鉴定了过表达MAD2对SP600125诱导细胞多倍化的影响。结果证实过表达MAD2能明显减弱SP600125间隔循环处理所引起细胞多倍体的发生。以上结果表明经SP600125诱导引起CyclinBl-Cdc2复合物和纺锤体检验点(SAC)活力下降导致有丝分裂滑移和核内有丝分裂共同产生细胞多倍化。4.急性免疫应激参与SP600125胁迫下的细胞内稳态维持调节基于转录组测序分析,二倍体鲫尾鳍细胞经SP600125处理后能够引起大量免疫炎症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发生显着的改变,其中涉及到参与先天防御、炎症途径和细胞粘附分子相关途径包括促炎细胞因子(如IL-1β、TNF-ɑ和IL-6R)、转录因子信号转导分子(如Stat-1/3和IκB)、细胞粘附分子(如Vcam-1)和整合素(ɑ2β1和ɑMβ2)等。同时SP600125处理导致线粒体不仅在形态和数量发生明显改变而且在Glut1和主要糖酵解酶基因(如Hk1、Pfbfk、Pgam、Eno和Ldh)的mRNA水平显着降低以及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基因(如NADH脱氢酶的Nd1、Nd2和Nd5复合体I亚基基因、Adh、Ndufs8、Ndufa4、Uqcr和Sdhd等)的mRNA水平也显着下调。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了在SP600125的胁迫下细胞通过应激免疫响应和降低氧化磷酸化水平等措施参与细胞内稳态的维持。结论:(1)转录组学分析表明SP600125对细胞周期检验点的多重调控与其实现鱼类细胞多倍化的诱导密切相关。(2)SP600125诱导增强了p53信号通路的G_2/M期阻滞并导致纺锤体检验点(SAC)信号削弱引发的有丝分裂滑移和核内有丝分裂从而实现鱼类细胞多倍化。(3)在SP600125胁迫下细胞通过应激免疫响应和降低氧化磷酸化水平等措施参与细胞内稳态的维持。研究结果为SP600125在鱼类发育生物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倍化论文参考文献

[1].赵汉斌.染色体组多倍化,让纤弱“禾草”变身强劲之竹[N].科技日报.2019

[2].莫艳秀.SP600125诱导鱼类细胞多倍化的分子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3].黄群策.通过染色体组多倍化途径挖掘稻属植物产量潜力的技术策略[J].杂交水稻.2019

[4].李思璐.玉米细胞内多倍化的发生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5].李霖锋,刘宝.植物多倍化与多倍体基因组进化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9

[6].赵勤政,毕云飞,李梦雪,王筠竹,李季.基于Oligo-FISH追踪种间杂交和异源多倍化后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C].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黄瓜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活动会议手册.2018

[7].翟于菲,虞夏清,朱早兵,王盼乔,赵勤政.甜瓜属异源多倍化引起叶绿体基因组变异[C].中国园艺学会第八届黄瓜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活动会议手册.2018

[8].王炜.滇山茶多倍化的转录组变异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8

[9].张岚,袁敏,王振怡,潘玉欣.无油樟与葡萄、拟南芥、水稻基因组的多倍化及共线性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8

[10].阎琛,刘清桂,陈佳佳,孙宇,韩进.肝细胞多倍化的研究进展[J].生命的化学.2017

标签:;  ;  ;  ;  ;  ;  ;  ;  ;  ;  

多倍化论文-赵汉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