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研究采用RAPD标记技术对来自西昌、攀枝花和雅安的23个三角梅样品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比较三角梅样品之间的遗传差异,以期为三角梅的品种分类以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CTAB法从三角梅嫩叶中提取DNA。用该法提取的三角梅DNA质量完全能满足RAPD分析的要求。2.通过对影响RAPD-PCR扩增的模板DNA、Buffer、dNTP、引物、Taq DNA聚合酶以及Mg2+浓度6因素(不同水平)的优化实验,建立了适合于三角梅RAPD-PCR扩增的体系:1.8mmol/L Mg2+、1U/μL Taq DNA聚合酶、0.2mmol/L dNTP、0.6μmol/L引物、20ng/μL DNA模板、Buffer2μL、用超纯水补足20μL;与之相适应的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3min;94℃变性1min,36℃退火30s,72℃延伸1min,循环40次;最后在72℃延伸10min;4℃保存。3.从78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14个有效引物共产生145条DNA片段,大小分布0.1~2.0Kb之间,遗传多态性带137条占总数的94.48%。23个三角梅样品的遗传相似性分析表明,各基因型间Nei氏相似系数分布在0.3699-0.9452之间,平均相似性系数为0.6609。4.通过非加权算术平均数聚类(UPGMA)法,绘制了23个三角梅样品的遗传关系树状图。当以相似系数为0.62来划分时,23个三角梅样品大致可分为3个类群,第一类群为光叶三角梅种的8个样品,第二个类群为三角梅种的14个样品,第三个类群为秘鲁三角梅种的1个样品,聚类结果与以形态区分的3个种完全吻合,且第二、三类群先聚类后再与第一类群聚类,说明三角梅种与光叶三角梅种的亲缘关系远于与秘鲁三角梅种的亲缘关系。本研究获得的聚类结果表明,三角梅23个样品之间并没有按照地理位置严格聚类,种源与地理来源的相关性不甚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