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江西宜黄戏是一个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大剧种,明清时期盛极一时。然而,目前仅有一个1978年由宜黄县新丰乡桥坑组居民自发组建的业余团体——宜黄县桥坑农民剧团,凭借自身对宜黄戏的热爱坚持33年演出完整大戏,成为目前宜黄戏传承的主要力量。本文以该剧团为研究对象,展现其生存现状,并对桥坑农民剧团在传承及发展宜黄戏的过程中遭遇的挑战及深层原因进行探究。力图通过这一具体个案,折射中国当代戏曲面临的同样问题。本文共六个部分,包括江西宜黄戏当代发展背景、桥坑农民剧团结构与运行机制、该剧团具体演出过程、该剧团演出的宜黄戏之音乐形态分析以及该剧团在传承与发展宜黄戏中所遇诸类问题的文化阐释。第一章:宜黄戏的当代发展概况。这是桥坑农民剧团及宜黄戏生存现状的语境(context),分为复兴时期与衰落时期。第二章:细致、全面地记录和分析桥坑农民剧团的结构与经济运作。结构部分包括:剧团人员、加入剧团与教学两部分;经济运作包括签订合同、选择剧目、演出生活与经济情况四部分。第三章:完整记录桥坑农民剧团的实际演出过程。包括演出前、后的相关仪式及演出中的程式三部分。第四章:分析桥坑农民剧团目前所演出宜黄戏代表剧目的音乐形态。通过分析其程式性运用及音乐特征,对该剧团所唱宜黄戏音乐的声腔及器乐曲牌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梳理,理论性归纳其主要特征。包括主要声腔(二凡与西皮)、次要声腔(文南词)、器乐曲牌三部分。第五章:深入分析桥坑农民剧团之所以传承宜黄戏的原因及其在传承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通过历史、社会、个人的三维角度,结合历时性与共时性两方面进行思考。结语:对论文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笔者认为,通过对目前宜黄戏主要传承力量的全面考察,对桥坑农民剧团及其所承载剧种的生存状态进行深入探究,有助于窥视中国戏曲的现状,引起人们思考。
论文目录
论文摘要绪言第一章 宜黄戏的当代发展第一节 复兴时期一、宜黄戏剧团(一) 准备期(二) 发展期(三) 动荡期(四) 恢复期二、宜黄县戏剧研究室三、民间剧团(一) 桥坑农民剧团(二) 凤凰剧团(三) 宜黄戏实验演出团第二节 衰落时期一、宜黄县文化馆二、民间剧团第二章 桥坑农民剧团的结构与运作第一节 剧团构成一、剧团人员(一) 管理者(二) 演职人员1. 演员2. 设备管理人员3. 乐队成员二、入团与教学(一) 加入剧团(二) 教戏第二节 演出运作一、签订演出合同二、选择演出剧目三、演出时的生活(一) 日程(二)饮食(三) 住宿四、经济情况(一) 收入来源1. 戏金2. 其他(二)经费支出1. 工资2. 消耗品3. 公益事业4. 其他第三章 表演过程第一节 演出前的程式一、抬菩萨二、开台三、打闹台第二节 演出中的程式一、小戏(一) 打八仙(二) 打天官1. 十福仙官2. 魁星点斗3. 跳财神(三) 跳加官二、正戏(一) 抚州采茶戏(二) 宜黄戏(三) 其他1. 提纲戏2. 连台本戏3. 高跷戏第三节 结束程式一、扫台二、收尾第四章 音乐形态第一节 声腔一、二凡(一) 原板(二) 简板(三) 慢板(四) 十八板(五) 紧中缓1. 散板2. 摇板二、凡字三、西皮(一) 导板(二) 原板(三) 快板(四) 流水板四、文南词(一) 文词1. 原板2. 简板(二) 南词1. 原板2. 摇板第二节 器乐曲牌一、旋律性曲牌二、锣鼓牌子第五章 文化内涵第一节 历史语境一、当地戏曲文化传统二、戏曲小戏传统三、祭祀仪式传统(一) 地方性祭祀传统(二) 仪式内涵1. 功能2. 意义第二节 社会维护一、行政部门二、表演场地三、观众与市场(一) 观众1. 对戏曲的选择2. 对剧种的选择3. 对剧目的选择4. 欣赏水平(二) 市场四、外来观察者第三节 个人体验与传承第四节 面临的危机结语参考文献附录Ⅰ附录Ⅱ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宜黄戏论文; 桥坑农民剧团论文; 生存现状论文; 传承论文; 发展论文;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江西省宜黄县桥坑农民剧团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