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斋文史记(十)

五石斋文史记(十)

一、五石斋文史札记(十)(论文文献综述)

任佳彬[1](2018)在《简论崇彝及其《道咸以来朝野杂记》》文中研究表明在清末至民国间的蒙古族作家中,崇彝属于文史兼善的作家,其诗词创作内容丰赡,书画鉴赏之作篇什弘多,特别是其史料笔记《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以下简称《杂记》)更是被着名史学家邓之诚先生誉为“字字珍秘”。《杂记》主要记载了清道光至1949年前后北京掌故及风土人情,内容多为崇彝耳闻目睹的真实记录,此书作为史料笔记,摆脱了官修史乘的束缚,生动地反映出晚清社会的真实风貌。然而学术界对崇彝其人及其《杂记》的关注较少,截止目前,尚未见专门的研究。笔者参核相关史料,希冀通过对《杂记》所记述的人物、史实以及典制等进行钩沉和阐发,来印证该《杂记》的文献价值,为后世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翔实的资料和依据。本文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考述崇彝生平,笔者据所收集到的史料,考证了崇彝之生平,对其作品进行梳理,并详细考证了《杂记》之成书及版本,同时钩沉考索了其家庭成员及交游情况;第二部分,考述了《杂记》所叙及的蒙古族、满族文人的生平及创作,梳理并考订了他们的生平、文学创作、作品流传等情况;第三部分,梳理了着者的评骘撷要,并分为人物品评与作品评价两类,对着者所言史事辨明真伪,对着者之论点亦间或抒发不同见解;第四部分,考索《杂记》所述的历史人物轶事及朝廷典制,撷取相关史乘进行比勘,阐发《杂记》补史之阙的史料价值。

刘平[2](2018)在《伦明书缘探微》文中提出近代着名藏书家伦明一生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他以"俭"聚书,以"勤"访书,以"恒"校书,毕生为续修《四库全书》奔走。他在《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自序中指出"书之聚散,公私无别,且今后藏书之事,将属于公,而不属于私,今已萌兆之矣"。伦明大部分藏书归公,安身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无论是在古籍的搜集和整理方法上,还是在藏书史、文献学等方面,伦明的书缘都给今人以启迪。

郑善庆[3](2016)在《何以自处:北平留守知识分子的心态与境遇》文中研究说明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大部分知识分子避乱南下,但也有人选择了艰苦备尝的留守。在民族大义与自身生存的双重压力下,这一留守群体在出处去就上的犹豫和徘徊、个人情感上的愤懑与自谴、交际方式上的谨慎与敏感、生存着述上的困窘与抵抗,皆呈现出了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场景。作为留守者,特别是被视为社会良知代表的知识分子,他们似乎又遭受了比普通民众更为严格的道德评判。战后,这一群体甘于沉默的心态和不被理解的苦痛使他们对这段经历多避而不谈。

苗自晓[4](2015)在《清代广西士人的本朝史着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朝史研究是我国古代史学的重要内容,历代官府和私人都十分重视对本朝史的编撰,这种风气在明清时期发展到了高潮。清代是我国古代学术大发展,大总结的时期。在此期间,广西的本土史学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但产生了数量众多的文史作者,而且在史学的各个领域如考据史学、金石学、家谱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远超以往任何时代,在众多的清代广西史着中,本朝史着述成绩尤为突出,它不仅反映了清代史学的时代特征,还极具地域特色。本文第一部分首先回顾我国本朝史编撰的悠久历史,而后介绍清代广西史学的发展成就以及本朝史着述的基本概况,第二部分将选取蒋良骐、刘名誉、杨廷理、唐景崧和赵炳麟为代表,对他们的本朝史着述进行深入研究,主要涉及着作的作者简介、流传版本、成书体例和内容特征等方面,发掘其中蕴含的历史观念、史学方法和史学思想。第三部分将从史料价值、着述方法、史学思想三个方面,以史学理论为依据整体分析清代广西本朝史着述的时代与地域特征。

李雷波[5](2013)在《1931年邓之诚去职与北大史学系人事革新》文中提出邓之诚在北大史学系任教近四年,1931年6月悄然离开。其原因显得扑朔迷离,甚至邓本人亦不明所以。实则,邓氏于1927年9月"国立京师大学校"时期入史学系任教,与先后掌校政的"浙派"和"新文化派"都甚为疏离。故四年来,邓氏每周上课至十小时而始终不得"教授"。1931年傅斯年负责史学系的改革,教员大幅更换,学术异同往往决定进退,是为主要推动力。因邓氏在史学系学生中深得人心,任事也颇勤勉,校方颇有顾忌。后"史一学生事件"发生,有诋邓氏"不堪任教"语,且斥诸报端。终至邓氏自动辞职,校方虽有挽留却已乏诚意,他的去职实为整个史学系人事革新中的重要一环。邓氏离开北大后,史学系的课程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他专任燕大史学系后史学观念渐倾向旧派,对胡适、傅斯年等多有抨击。

张宪光[6](2013)在《五石斋藏书与老照片》文中研究说明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多记同时代人,或亲见其藏书,或与藏家有往来,兴之所至,下笔轻快,文字简省,常能以白描之法画出一个藏书家的神韵来。写邓之诚的那一首即是如此。诗云:"翳君便是老骨董,《琐记》何时又续成。此外当编今《世说》,笑嬉怒骂总文情。"这诗并未提及五石斋的藏书,倒是把邓氏嘴皮子厉害、好臧否人物的特点画了出来。其实许多人都说起邓之诚喜欢骂人,上世纪五十年代陈垣有一次甚至托人带话给邓氏,说他"喜雌黄人,令彼害怕"。读据日记整理而成的《邓

杨朝芳[7](2012)在《李根源与崇谦》文中研究说明武昌首义后,部分省份发生满人流血事件,边疆各民族上层大多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张心怀疑惧。云南军都督府派李根源率军西巡,处理滇西问题,途中下令保护楚雄府知府满人崇谦。崇谦的经历反应了云南军都督府民族政策的调整和演变历程,是"五族共和"思想积极作用的表现,也是"五族共和"思想保护了部分满族官员和普通满人生命的例证。此后李根源与崇谦之子宝铎(关振生)有较深交往,并帮助他将崇谦《宦滇日记》(节录)点校公之于世。

王平[8](2012)在《明代文人叶权三考》文中研究说明叶权是明代文人,所着笔记《贤博编》为现代学者视为"明中叶江南地区社会经济、民族关系、对外贸易等方面"的重要研究资料。[1]点校说明而他的籍贯、生卒年以及所上《御倭十二策》等存在问题,扑朔迷离,需要勾考,以期对明史、

潘静如[9](2012)在《张佩纶前半生事迹考论》文中研究表明张佩纶是晚清同光之际前清流的重要成员之一,因为甲申马江海战被革职流放到张家口,结束了自己的仕途。虽然签订《辛丑条约》时,他再度被起用,协同岳丈李鸿章办理交涉事宜,但那充其量算是一个插曲或回响。民国以来的私家笔记关於他的记载和争议很多,可惜讹谬诬枉的地方也不少,亟待补正。近三十年来,关於他的论文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他的“清流”身份,仍有很大的开拓和挖掘空间。因此,本文试图另辟蹊径,采取诗史互证的方式,在剔除不实记载的同时,辨正、还原出若干重要问题的本来面目。在体例上,既不同於谱录的因年编次,也不同於一般论文的分类论述,而是年经事纬的交错开来。这样一来,局部章节可能显得突兀或支离,但在整体上脉络会分明一点。本文主要考述了张佩纶的家世,早年的生活,与李鸿章等人的交游或关系,以及马尾战败後流戍张家口的一些活动。因篇幅所限,都下十年的“清流”活动时期,虽然非常重要,也只能一笔带过。题目作“前半生”,实际是笼统言之。论文末附《张佩纶着述考》一篇,希望有助於读者了解他的学问和才情。

潘先林[10](2012)在《临渊履薄、朝不保夕到柳暗花明、死里逃生——满族官员崇谦在云南辛亥革命中的命运》文中提出崇谦是晚清云南楚雄府知府,他逐日记述的《日记》(残本)是研究清末民国年间满族历史的重要资料。其中辛亥革命部分记录了崇谦从临渊履薄、朝不保夕到柳暗花明、死里逃生的曲折经历,可谓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反映了一个满族基层官员在辛亥革命大时代中的命运,这与云南军都督府的民(种)族政策及"五族共和"思想有密切关系。其子宝铎(关振生)保存了《日记》,注释了部分内容,并与着名史学家邓之诚先生交往甚深。

二、五石斋文史札记(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五石斋文史札记(十)(论文提纲范文)

(1)简论崇彝及其《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杂记》作者崇彝生平家世考述
    (一)崇彝之生平
        1.崇彝其人
        2.崇彝之创作
    (二)崇彝的家族
        1.祖父柏葰
        2.其父钟濂
    (三)崇彝之交游
        1.邓之诚
        2.杨钟羲
        3.郭则沄
        4.张尔田
        5.曾习经
二、《杂记》所见满蒙文人生平事迹及文学创作
    (一)蒙古族文人生平事迹及文学创作
        1.锡缜
        2.果勒敏
        3.锡纶
        4.锡珍
    (二)满族文人生平事迹及文学创作
        1.文祥
        2.文康
        3.恩锡
        4.承龄
三、《杂记》着者的评骘撷要
    (一) 对人物的品评及考证
        1.评琦善外交失败之事
        2.纠穆彰阿与穆荫为同期官吏之谬
        3.考瑞麟之事迹
        4.纠太和门失火时间之谬
    (二)对文学作品的评价
        1.对《品花宝鉴》之品评
        2.对《镜花缘》之品评
        3.对《荡寇志》之品评
四、《杂记》所载历史人物轶事及朝廷典制
    (一)历史人物轶事
        1.端方“劝善歌”之事
        2.慈禧欲废穆宗后之事
        3.官员酒席戏谑获罪之事
    (二)朝廷典制
        1.宗室考试
        2.京察大典
        3.侍卫之制
《杂记》的不足之处
    (一)评价过于主观
    (二)记载存在谬误
    (三)编排杂乱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伦明书缘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1 多元的聚书途径
    1.1 独遇奇书不论钱———倾囊购书
    1.2 佳椠一见爱欲夺———笃勤觅书
    1.3 异进留得精抄本———恪敏录书
2 鲜明的藏书特色
    2.1 补近漏以续书
    2.2 通目录以编书
    2.3 明版本以辨书
    2.4 知校勘以修书
3 开明的致用旨归
4 结语

(3)何以自处:北平留守知识分子的心态与境遇(论文提纲范文)

一、北平留守知识分子的政治心态
二、北平留守知识分子的交际
    1. 战时中日学人的交往
    2. 战时中国学人的交往———以陈垣与傅增湘的关系为例
三、北平留守知识分子的生存与反抗
四、结语

(4)清代广西士人的本朝史着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1. 选题缘起
        2. 选题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和研究方法
        1.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一、清代广西本朝史着述的发展背景
    (一) 本朝史编撰的史学传统
    (二) 清代广西史学的蓬勃发展
    (三) 清代广西本朝史的编撰概况
二、清代广西本朝史着作的代表作品论述
    (一) 蒋良骐与《东华录》
        1. 一代史官——蒋良骐
        2. 《东华录》的内容特征与编撰手法
        3. 《东华录》的史学价值
    (二) 杨廷理与《东瀛纪事》
        1. 三任台湾知府——杨廷理
        2. 《东瀛纪事》的版本与作者
        3. 《东瀛纪事》的纪事特点与史料价值
    (三) 唐景崧与《请缨日记》
        1. 书生从戎——唐景崧
        2. 《请缨日记》的凡例特征与史料价值
    (四) 刘名誉与《越事备考》
        1. 临桂进士——刘名誉
        2. 《越事备考》的主要特色
    (五) 赵炳麟与《光绪大事汇鉴》
        1. 晚清名士——赵炳麟
        2. 《光绪大事汇鉴》的史料价值与褒贬书法
        3. 《光绪大事汇鉴》的史学功能
三、清代广西本朝史着述的特色及地位刍议
    (一) 史料价值的重要性
    (二) 着史方法的独特性
    (三) 史学思想的进步性
    (四) 史学成就的突出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7)李根源与崇谦(论文提纲范文)

(8)明代文人叶权三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 、叶权籍贯考
二、叶权生卒年考
    1.叶权生年。
    2.叶权卒年。
三、《御倭十二策》相关问题考

(9)张佩纶前半生事迹考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避兵海门
    一、 家世及张印塘生平
    二、 与李鸿章早期之关系兼及与胡传、缪荃孙交游大略
    三、 入都以前流徙江南事迹考
第二章 马尾之役
    一、 赴闽前後情形
    二、 潘炳年《劾大臣玩寇疏》考辨
    三、 时人相关诗歌举隅
        (一) 张云骧《弃妇行》考释兼论与樊增祥交往始末
        (二) 康有为《感事》考释
        (三) 其它篇什举隅
    四、 褫职北上前後行迹考
第三章 谪居张家口
    一、 谪居概述
    二、 与李鸿章往来书牍考述
    三、 和坡、品茶与注《管》
        (一) 和坡
        (二) 品茶
        (三) 注《管》
参考文献
附录:张佩纶着述考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後记

(10)临渊履薄、朝不保夕到柳暗花明、死里逃生——满族官员崇谦在云南辛亥革命中的命运(论文提纲范文)

一、崇谦及其《宦滇日记》
二、宝铎等对《宦滇日记》的注释与评论
三、云南军都督府的民族政策与崇谦的命运

四、五石斋文史札记(十)(论文参考文献)

  • [1]简论崇彝及其《道咸以来朝野杂记》[D]. 任佳彬.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08)
  • [2]伦明书缘探微[J]. 刘平.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8(02)
  • [3]何以自处:北平留守知识分子的心态与境遇[J]. 郑善庆. 北京社会科学, 2016(04)
  • [4]清代广西士人的本朝史着述研究[D]. 苗自晓. 广西师范大学, 2015(08)
  • [5]1931年邓之诚去职与北大史学系人事革新[J]. 李雷波. 北大史学, 2013(00)
  • [6]五石斋藏书与老照片[J]. 张宪光. 书城, 2013(10)
  • [7]李根源与崇谦[J]. 杨朝芳.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2(11)
  • [8]明代文人叶权三考[J]. 王平.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3)
  • [9]张佩纶前半生事迹考论[D]. 潘静如. 苏州大学, 2012(10)
  • [10]临渊履薄、朝不保夕到柳暗花明、死里逃生——满族官员崇谦在云南辛亥革命中的命运[J]. 潘先林. 满族研究, 2012(01)

标签:;  ;  ;  

五石斋文史记(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