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方式和控制手段正在发生转变,即逐渐从价格优势为基础的竞争方式向以标准和知识产权为基础的竞争方式转变。因此,以发达国家为先导,世界各国十分重视以标准化为基础的农业知识产权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在制定农业及其加工产品政府强制标准的同时,耗费巨资支持涉农企业制定具有市场竞争意义的农业涉农企业标准和相关知识产权,支持涉农行业组织制定具有行业控制力的农业行业标准和相关知识产权,并积极参与制定农业国际标准,以保护本国消费者利益和促进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对外开放程度很低以及加入WTO较晚等原因,农业及其加工产品标准体系建设起步晚,而且标准形成机制、标准体系建设和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加入WTO以来,从适应WTO规则和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角度,我国加强了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但存在的问题仍然突出。一是忽视具有商业价值的涉农企业标准形成机制和具有有效约束力的行业标准形成机制;二是涉农企业不重视制定农业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标准,而且缺乏支撑制定涉农企业标准的经济基础、科技实力、市场环境;三是农业标准体系不合理,未能涵盖农业及其加工产品的内在质量标准、外观品质标准和环保标准等层面;四是政府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的力度弱、政策措施不配套。这种状况将导致我国大多数传统、特色和优势农产品失去左右国际标准和国际市场的机会。本文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在综述国内外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状况及农业标准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以比较分析和统计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发达国家农业标准体系与我国农业标准体系形成机制的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情况,揭示出我国农业标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制约其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农业标准体系中各主体行为机制,并提出有效促进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论文规划为六章,其基本结构和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论文第一章为导论。主要阐述本文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综述和评价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值得借鉴的理论成果,制定了本文研究方案。论文第二章为农业标准体系相关理论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阐述了农业标准的基本理论,分析了目前农业标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制约其发展的深层次原因。论文第三章为国外农业标准体系经验及启示。主要介绍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发达国家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情况,分析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发达国家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及其特点,并概括其中值得我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借鉴的经验和启示。论文第四章为农业标准体系主体机制研究。本章以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中的不同主体(即政府、涉农企业及农户和行业组织)为研究对象,分析促进市场主体参与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必然性,以及各主体在农业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行为趋势。论文第五章为推进我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的构想。论述我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探索构建我国农业标准体系框架,并提出我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和重点领域。论文第六章为推进我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针对我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制约其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围绕优化农业标准环境等方面,提出五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本文研究得出以下重要结论和建议:1、借鉴国际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农业标准化机制运行中的问题,提出农业安全标准和农业品质标准两级形成机制设想和分级推进标准体系建设模式。其中,政府是农业安全标准的唯一发布主体,即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定与城乡居民需求和农产品安全管理、控制相适应的农业安全标准体系,并颁布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涉农企业和涉农行业组织是竞争性农业及其相关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主体,但政府应该按照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和法规,对竞争性农业及其相关产品质量标准予以依法保护。从两种标准体系建设的目标以及管理机制分析,竞争性质量标准高于安全标准,以安全标准体系建设为基础。2、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推进制定竞争性农业品质标准。以农业产业体系中的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为竞争性质量标准建设的初级层次,以农产品加工、贮藏、运销、贸易等产业序列为竞争性农业品质标准体系建设的延深层次,科学规划农业产业标准建设子体系,并形成涵盖行业、产业、种属、品种层次的农业标准建设体系。3、针对我国农业标准体系现状及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政府在推进农业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培养人才队伍;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四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五是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农业标准的国际化。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导论1.1 研究背景1.1.1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1.1.2 经济全球化使农业标准体系面临新挑战1.1.3 农业产业化③发展需要农业标准体系作支撑1.1.4 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农业标准体系作保障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 研究目的1.2.2 研究意义1.3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1.3.1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1.3.2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1.3.3 国内外研究评析1.4 研究思路和方法1.4.1 研究思路1.4.2 研究方法1.5 可能创新点第二章 农业标准体系相关理论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2.1 农业标准体系相关理论分析2.1.1 标准及其含义2.1.2 农业标准的概念、特征和分级分析2.2 我国农业标准数量及结构分析2.3 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及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2.3.1 忽视涉农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形成机制2.3.2 涉农企业忽视标准的制定2.3.3 农业标准体系不合理2.3.4 政府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的力度弱2.4 制约农业标准体系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2.4.1 标准制定修订因素制约2.4.2 专业人才匮乏2.4.3 经费投入不足2.4.4 标准技术研发落后2.5 本章研究的主要结论第三章 国外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经验及启示3.1 国际标准化组织概况3.1.1 国际标准化组织/农产食品委员会(ISO/TC34)3.1.2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简称CAC)3.1.3 国际兽医局(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简称OIE)3.1.4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nternational Plant Protection Convention,简称IPPC))3.2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特点分析3.2.1 覆盖面广,制定主体多元化3.2.2 标准的制定修订更加实用化3.2.3 国际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3.3 发达国家农业标准体系分析3.3.1 美国农业标准体系分析3.3.2 欧盟农业标准体系分析3.3.3 日本农业标准体系分析3.4 国外农业标准体系特点分析3.4.1 贸易保护倾向明显3.4.2 注重采用国际标准3.4.3 标准的市场适应性强3.4.4 农业标准体系覆盖面宽3.5 本章研究的主要结论第四章 农业标准体系主体机制分析4.1 政府主导型农业标准体系机制分析4.1.1 农业标准体系中政府职能分析4.1.2 政府行为方式分析4.1.3 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中政府角色定位4.2 涉农企业主导型标准机制分析4.2.1 促进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是涉农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4.2.2 农业标准带给涉农企业的利益分析4.2.3 涉农企业促进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的途径4.3 农户参与农业标准机制分析4.3.1 农户参与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必要条件分析4.3.2 农业标准化可促进农户增收4.3.3 促进农户参与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的途径4.4 涉农行业组织主导型标准机制分析4.4.1 涉农行业组织的特点和作用分析4.4.2 农业标准体系中涉农行业组织的职能分析4.4.3 涉农行业组织制定行业标准的优势分析4.4.4 涉农行业组织促进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的途径4.5 本章研究的主要结论第五章 我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的构想5.1 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5.1.1 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原则5.1.2 坚持服务行业原则5.1.3 坚持突出重点原则5.2 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思路分析5.2.1 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基本思路5.2.2 我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的框架分析5.3 农业标准体系建设重点分析5.3.1 建立严格的农业安全标准,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5.3.2 针对市场要求制定标准,强调标准的贸易属性5.4 本章研究主要结论第六章 推进我国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对策6.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环境6.2 培养人才队伍,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提供人力保障6.2.1 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规划6.2.2 建立农业标准化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6.2.3 重点培养的人才类型6.3 加大投入力度,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提供财力保障6.3.1 加大对标准制定修订的投入力度6.3.2 加大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投入6.3.3 加大农业标准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6.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农业标准良好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6.5 促进农业标准的国际化,为农业标准体系适应国际市场做准备6.5.1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6.5.2 及时把握国际农业标准走向6.5.3 农业标准国际化应结合我国国情6.6 本章研究主要结论参考文献致谢作者简介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中国论文; 农业标准论文; 体系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