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葱蝇(Delia antiqua)是双翅目(Diptera)、花蝇科(Anthomyiidae)、地种蝇属(Delia)昆虫,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除了其农业方面的重要性外,由于具有冬滞育和夏滞育,且这两种滞育出现在蛹期同一发育阶段,在系统发育上与黑腹果蝇近缘,以及可以在人工饲料条件下大量饲养等,所以葱蝇是研究滞育的理想模式物种。滞育是昆虫度过不利环境条件的主要生理措施之一,理解滞育诱导和终止的生理生化机制对于基础生物学、害虫防治、农业和医学工程具有重要价值。已经在一些物种报道了滞育诱导、维持和滞育终止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条件,但葱蝇滞育敏感期、滞育必需维持期、滞育终止期、滞育诱导和终止的条件以及相对应的蛹期形态变化仍不清楚。本研究中葱蝇卵在夏滞育条件(25℃,16L-8D)下饲养后,将第一天孵化的幼虫至第十二天即将化蛹的幼虫依次由夏滞育条件转移至非滞育条件(17℃,16L-8D)下饲养,待化蛹后将各处理的虫蛹分别置于夏滞育和非滞育条件下饲养至成虫羽化;另一组葱蝇卵则在非滞育条件下饲养后,将第一天孵化的幼虫至第十四天即将化蛹的幼虫依次由非滞育条件转移至夏滞育条件下饲养,待化蛹后将各处理的虫蛹分别置于非滞育和夏滞育条件下饲养至成虫羽化,从而得出葱蝇在幼虫期和蛹期的滞育敏感期;然后将夏滞育蛹在化蛹后第3-10天依次转移至滞育结束条件(16℃,16L-8D)下饲养后,冬滞育蛹则在化蛹第86天、89天、92天、95天和98天依次转移至滞育结束条件下饲养,通过成虫羽化情况判断葱蝇夏滞育蛹和冬滞育蛹的滞育必需维持期;同时也对滞育蛹和非滞育蛹解剖进行形态特征观察。最终初步得到了葱蝇滞育诱导的敏感期、滞育必需维持期以及滞育结束时的形态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滞育诱导敏感期:葱蝇卵、幼虫和蛹阶段都存在滞育敏感期,敏感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蛹期、幼虫期和卵期。其中夏滞育条件下第5-6天和10-11天的幼虫,非滞育条件下第7-8天和11-12天的幼虫为滞育诱导敏感期。同时光照和温度协同诱导葱蝇夏滞育。2.滞育必需维持期:葱蝇夏滞育蛹在25℃,16L-8D条件下于化蛹后第1.5天头外翻发生后不久开始滞育,最早可在化蛹后的第5天在人工条件下解除滞育;冬滞育蛹在15℃,12L-12D条件下于化蛹后的第3.5天头外翻发生后不久开始滞育,最早可在化蛹后的第86天在人工条件下解除滞育。3.滞育蛹期形态观察:根据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到六个具有时间标志性的蛹期特征将蛹期划分为七个阶段:(1)预蛹期;(2)隐头期;(3)头外翻期;(4)触角期;(5)红眼期;(6)黑鬃期;(7)预成虫期。其中葱蝇滞育头外翻后不久开始发生,当成虫触角出现时滞育结束并开始滞育后发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