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密度的增大,近年来的震害表明,虽然减少了人员伤亡,但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去却越来越大,建筑物使用功能的丧失和震后重建所花费的时间和费用将大大超出社会和业主所能承受的限度。学者们结合震害分析了现行规范的不足。在这一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并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现已成为21世纪各国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的主流方向。本文针对抗震分析方法中简便而有效的能力谱法,结合基于性能/位移的抗震评估和设计理论,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近年来地震带来的巨大损失说明了我国现行规范抗震设计方法的不足,介绍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阐述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目的、内容和设计方法,并总结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有待解决的问题。(2)介绍了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分析)同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关系,及push-over分析的主要功能、优点和缺点,以及push-over分析理论的发展、实施步骤和侧向荷载分布方式。(3)将push-over分析和反应谱相结合可以看成是能力谱法。本文介绍了能力谱法的基本理论、实施步骤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建筑结构各性能水准对应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对能力谱法进行了改进使之能与性能水准结合更紧密、更方便的对结构各性能水准做出评估。通过算例说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并与非线性动力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显示了此法的有效性。(4)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是实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有效手段,其能直接利用各性能水准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对结构进行设计。若根据本文提出的能力谱法对结构进行评估后,结构不满足某一性能水准,则可以采用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对该性能水准进行基于位移的重新设计。本文对两个算例进行了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并用非线性动力分析对其进行抗震分析,分析结果验证了按本文采用的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5)根据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较普遍的“强梁弱柱”破坏形式,考虑楼板对梁端强度和刚度的影响,采用整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分别按不考虑和考虑整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参与框架作用进行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通过结构的抗侧能力、塑性铰出现的顺序来考察结构的抗震性能,并分析了考虑楼板作用时柱配筋的变化情况,今后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研究方面考虑楼板作用应是值得注意的一点。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论文; 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论文; 分析论文; 非线性动力分析论文; 能力谱法论文; 楼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