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国慧
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314500
[中图分类号]R322.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1-237-01
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断(CAG)与治疗(PCI)技术的日益增多,我院也积极开展了心脏介入诊断与治疗工作,但在基层医院,因设备与操作经验所限,更应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现将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共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断及治疗64例,其中CAG64例,PCI25例。男44例,女20例,年龄46~70岁,全组病例均康复出院。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教育?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清术前训练的重要性,并鼓励患者进行训练,术前有目的宣教,如床上进餐、排尿排便,擦脸洗漱等;术前1天开始让患者练习深吸气后屏气及咳嗽,术前训练患者如何进行有效咳嗽以减轻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对防止术后血压降低有一定意义。因心血管造影剂有减慢心率、降低血压的作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尤其是开口处狭窄,造影后患者未用力咳嗽或心功能下降,均可引起造影剂清除减缓,这些因素增加了造影剂的不良反应[1]。
2.1.2?禁食管理?为减轻CAG、PCI术中的消化道症状,一般术前禁食4h,禁水2h,禁食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血容量不足及低血糖反应,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要尽可能缩短术前禁食时间,以减少并发症[2],对于手术危险性极大或极有可能误吸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禁食时间,必要时采用静脉补液的办法来弥补禁食引起的血容量不足。
2.1.3?术前准备?抽血检查出凝血时间,血电解质,双侧腹股沟备皮,做好碘过敏试验,必要时手术前夜服用镇静剂,以保证充足睡眠。口服阿司匹林300mg,或波立维75mg,起到基础抗凝的作用。必要时安排一位有经验技能好的护士随同患者前往导管室进行术中协助配合。
2.2术中配合
备齐各种手术器材,急救药品及仪器,保持急救状态。核对床号姓名,检查各项化验结果和过敏结果,手术中清单及同意书,核对无误后协助患者取平卧位,给安定10mg肌注,开通静脉通路于左下肢,保持输液通畅,根据情况必要时予以吸氧,协助手术医生进行局部消毒铺巾,与术者密切配合,及时准确地供给所需药物和器材。
2.3?术后护理
2.3.1?生命体征监测?加强生命体征监测,特别PCI的患者,回病房后15min测血压1次,如血压平稳,1h后改30min测1次,测4次后如平稳改为1h测1次,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做好相应的处理。同时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术侧肢体的肤色、湿度、感觉、周径等,以便尽早发现动、静脉血栓,及时处理。
2.3.2?加强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视、触、听[3](视:局部是否有皮肤青紫、苍白、肿胀,有无包块、渗血、趾端皮肤颜色变化等,注意患者是否有肢体活动障碍;触:局部是否有明显压痛,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听:倾听患者主诉)。记录患者尿量的变化,观察有无造影剂肾病(尤其是有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注意患者意识的变化及肢体活动情况,以提示脑卒中的发生。
2.3.3?生化指标的监测?监测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注意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动态改变,复查血肌酐水平,监测血清心肌损害标志物水平。
2.3.4?术后最佳活动时间?护士应根据术后最佳活动时间指导患者活动,以避免血管路径并发症(PVC)的发生。经股动脉穿刺者,采取常规加压包扎(高危险因素患者如凝血机制不良,腹压过高,术中穿刺不顺利,血压过高,使用8F以上管鞘,存在外周血管病变者、肥胖、高龄等,加沙袋压迫穿刺点6h)平卧术侧下肢伸直位。6h后可在保持术侧髋关节伸直位下自由卧位,12h可下床活动(高危险因素患者需24h)。经桡动脉穿刺患者仅需限制术侧腕关节活动,术侧上肢抬高,如患者取坐位,术侧上肢应抬高至胸部,并减少活动,无需绝对卧床。
2.3.5?退鞘护理?留置动脉鞘一般在术后当晚或次日拔出,需在凝血活酶时间(ATPP)达到60s以下方可拔除,拔除鞘管后应局部压迫20~30min,加压包扎后加1kg沙袋压迫6h,在拔管时应注意观察有无拔管综合征发生,一般多发生在拔管后10min内,其主要原因与疼痛及血容量不足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增强有关[4]。
实践证明基层医院诊疗技术的发展与护理息息相关,正确的护理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或减少某些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使已经产生的并发症得到及时、相应的处理,使并发症的损害降到最低,使患者的痛苦减少到最少,相信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专科护理措施的进一步提高完善,并发症会越来越少,诊断及治疗的效果会更进一步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丽姿.冠状动脉造影术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和预防.中华护理杂志,1994,29(7):402.
[2]王丽姿.冠状动脉造影术前禁食方法的探讨.实用护理杂志,1998,14(2):67.
[3]朱志红,瞿东滨.介入性心导管术血管并发症及其预防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4):160-162.
[4]于桂相.介入诊疗后血管路径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护理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51-53.